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39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9-0611:41:19

    杜聿明跟关麟征是一期同学,两人当初在班里也都是排前几名的优秀生,但他们的性格却正好相反。

    长城抗战时,原在古北口驻防的东北军想退下来,让第25师顶到第一线,然而关麟征只愿守第二线,双方争执不下。

    杜聿明眼看东北军急于撤退,即使强留也不可能力战,便建议关麟征答应对方要求,索性据守第一线,因为此处地势高,其实比第二线还好守一些。

    关麟征一口拒绝,就是不肯让步。最后的结果是,东北军果真无心防守,很快就把第一线给丢掉了,第一线一丢,第25师在第二线防守很吃亏,虽然付出重大代价,但古北口仍不能确保。

    作为副师长的杜聿明真是有够郁闷。在第25师,基本是关猛一个人说了算,杜聿明不负什么实责,说的话对方也不听,几乎等同于在混日子。

    我绝不能这样下去!

    处于人生的低谷,没有人拉一下是不行的,而这个来拉他的人,又是那个伯乐。

    徐庭瑶经历长城抗战的创痛后,便率团遍访欧美各国,重点考查和学习机械化特种部队的使用。回国后,他经过蒋介石同意,在南京创办陆军交辎学校,自任教育长。

    获悉得意弟子与关麟征相处不融洽,他便将杜聿明召到学校,而后又委任杜聿明为中国第一支装甲兵团的指挥官。

    一条新的人生之路终于出现在眼前。

    对于杜聿明来说,他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机械化兵种方面,他原先完全是个门外汉。

    黄埔军校只教步兵**典,战场上虽曾看到过坦克横冲直撞,但对“铁牛”的了解并不见得比一般官兵高出多少,机械化作战这个新课题,足以困扰当时几乎所有的中**人。

    杜聿明不是那种一出场就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常之人。他能秉持的法宝无非还是四个字:忠厚踏实。

    忠厚,是不要耍滑头,踏实,是始终不放弃。有了这四字箴言,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做到。

    杜聿明刻苦自学,治军之暇,手不释卷。他不仅学会了驾驶装甲兵团里的各种车辆,还会修理。人们常常看到他身穿工作服,钻在车底下修底盘,或者拆除安装各种零部件。

    实践之外便是理论,对步车如何协同,步炮如何协同,单车与群车如何配合,怎样进行**击和伪装,杜聿明都能一一娓娓道来,以致于部下们个个佩服他们的领导:杜长官是万能,什么都懂。

    要指挥特种战,自己就必须是一个特种战专家,否则你就不配在指挥位置上呆着,这在杜聿明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短时间内,外行就变成了内行。采访装甲兵团的随军记者很是吃惊,他当时就断言:(杜聿明)将来学问之造诣,兴事之成功,无可限量。

    12月16日,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对昆仑关之战作出了部署。

    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已经逼近关前,但广岛师团长今村均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到来,他一心想的,仍然是如何将越南至南宁这条西宁国际交通线完全斩断。

    12月17日,及川源七第9旅团由南宁出发,奉命攻击龙州和镇南关,后面这两个地方均处于中越边境,与昆仑关背道而驰。

    从昆仑关到南宁,只剩下了中村正雄第21旅团,分出来守昆仑关的,仅为一个骑兵联队和一个步兵大队。

    过分轻敌,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1371)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