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3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220:15:28

    刘秀五年(六):那一年那一天个那个样子

    很多时候,董贤也觉得其实自己也付出了很多。

    比如时间,比如亲情,比如爱情,他每天呆在哀帝身边的时间已经超过后世所谓网虫呆在电脑上的时间,比如亲情,每次他好不容易回自己的别墅一趟,家里人就把他往外赶:“孩子,你怎么不陪着皇帝呢,你爸的官还不够大,咱的别墅还不够气派,妈的零花钱还不多!”回到房间,他的年少的老婆则会嗲声嗲气说道:“你个死玻璃,回来干什么?姐一会儿要去偷男人。”

    他觉得还牺牲了妹妹。

    妹妹长得和他像,哀帝也把他招进宫去。把妹妹的寝宫命名为椒风殿,和皇后的相比拟,谁也不知道哀帝是想向世人说明什么?说明他与董贤其实不是搞男色,说明他爱的其实是女人?他和董贤关系好不过因为是郎舅关系比较铁。

    “有时候,我看不见你,看见你妹妹,就像看见你一般”,哀帝的解释并不多,董贤多么害怕哀帝的解释是真的,假如是这样,哀帝说不定还没碰过她妹妹,妹妹年纪轻轻就等于实际是守了活寡。就算,哀帝有时候也拿棍子去捅捅妹妹,也还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施舍那么一次两次。

    他拼命这么想,减少自己的内疚。我爱他也很多,牺牲也很多,甚至和他爱我一样多。可是一看见刘欣,董贤就忘了自己的爱,只觉得他付出的爱确实不及哀帝的九牛一毛。这世上,除了天上的星星,刘欣摘不下来,但是他已经允诺了,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帮董贤摘星星。

    爱到无可回报,也是爱的无奈,我们有时候爱一个人,愿意为他去死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爱。

    最关键的一个是:他还要时不时偷点情报给王莽,这个心理负担太重了。人家拿生命拿灵魂来爱自己,自己却要在某些地方背叛,这种感觉实在太差劲了,太**了。虽然,这一年多来,封侯之后,自己和王莽平起平坐之后,偶尔还会copy一点情报给王莽,但基本都是无关痛痒,敷衍了事。但是这个十字架还是太沉重。前面是一条鸿沟,只有把十字架放倒,他才能爬过去。

    现在,他决定了,和王大嘴说清楚,这事儿不干了,良心难安,爱心难安。

    他只是赌,赌王莽不会把那些以往窃取的情报的事情呈给哀帝,就算,董贤想了想,就算呈给哀帝,哀帝这么爱自己,不会怪罪自己的,不过,这一点他不敢保证,他只是赌一把,爱情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爱情的字典里不容许背叛。

    这一次,他不copy情报了,写了一封信给王大嘴。

    新都侯王莽足下:

    别来忽忽三年,君侯安好!

    闻知君侯痛失爱子,贤不胜哀悼。贤与君侯,虽暌违异地,然书信屡屡有晤,如在目前,此意拳拳,君侯其鉴之。

    贤年少,未知事理,多蒙教诲,贤之幸也!然,迩来事务繁多,贤体弱不能堪,《孙子》之事,渐趋难为。君侯知贤才微德薄,不足以效犬马之劳,还祈哀而怜之,使贤忠足以报圣主,孝足以养父母。

    临笔慌乱,不知所云,倘有见允,贤虽不敏,有以报之。

    董贤圣卿笔叉叉月叉叉日

    董贤写完,看了一下,觉得意思不算太难懂,总之,上次你丢给我的书《孙子兵法》让我做的那啥我再也不干了,啥原因,身体不好嘛,相信潜台词王莽大嘴也看得懂,这厮老奸巨猾,闻髓知味的人。

    信寄出去没几天,他就收到了回信,这封信回的非常快,他的仕途已经快的像坐火箭了,但是这封信的速度比火箭也慢不了多少,他几乎不敢打开看,打开的手都有些发抖,因为他完全不知道王莽这只老狐狸会怎么答复他。

    但是,他还是打开了,不忍背叛哀帝,不忍良心上的折磨,不管王莽怎么样说,他先看看,附信如下:

    高安侯董贤足下百拜:

    别来忽忽三年,烦劳赐书,君侯安好!

    莽自与君侯别过,杜门不出,而祸从天降,中年丧子,恸莫大矣!不觉鬓已斑白,衰朽不堪任事,非复昔日。

    自圣上登基,王莽宗族皆遭贬斥,此事君侯目见,君侯设身处地,莽为《孙子》事,有辱君侯,情非得已而为之,君侯海量,王莽枯骨,必不与较。

    另,姑母衰朽,行将就木,叔父诸辈,均在京师,王莽获罪,不得在侧,拂孝子之心,伤圣人之意,王莽斗胆,劳请君侯,于圣上面前美言,赐莽还京,俾骨肉得以团聚。君侯今日贵震天下,此事一言而决,若能还京,恩同再造,莽不辞万死,以衰朽之躯以供驱使。

    罪臣王莽百拜顿首,死生惟命!叉叉月叉叉日

    信里还附带了一幅王莽的自画像,站在凛冽西风中,头上几根头毛飘呀飘的,在风中有些凌乱,果然是凄凉无匹,董贤看了画像,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想起来,这些年给王大嘴报的情报,事实上对哀帝也没造成什么损害。王莽确实也是挺可怜的,长安的夜晚,华灯初上,热闹非凡,新野乡下,只怕没什么娱乐,又是那么远的地方。再说了,王莽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哀帝登基以后,确实王家没好果子吃,刺探点情报也没什么,换谁不得这样?王莽字里行间也能看出来自己要是把他给从山咯啦里弄出来,基本上做线人的事情自己就告一段落了,而且王莽以后还会很听话,自己位高权重,王大嘴应该不敢搞小动作滴。

    他几乎就开始考虑让哀帝把王莽给调回来了。

    这里面,也许有一些让王莽看看他今日威风八面,再也不是昔日长安阿贤的自豪,人活得潇洒很多时候最想表现给那些小看自己的人看。当然还有他的一丝儿恻隐心,还有,这样做,多么宽宏大量啊,自己都佩服自己,像个男人。他知道,他说一句话,王莽同志调回长安便没有问题。他顺面想想,把王莽调回来好处其实还是很多的。

    他完全忘记自己对王莽其实木有神马好感!还有他不知道政治是残酷的,他的官位上来了,智商还没有上来。这一年,董贤22岁,可是,我们分明仍然看见他还是19岁,那一年那一天个那个样子。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