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13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321:06:27

    【刘秀二十八岁】(公元22年):谋举

    走进李通的家里,李通正在卧病中,躺在床上。(《东观汉记》:至通舍,時病臥),李通的兄长李儵,弟弟李宠以及李轶在,这几个兄弟均好事,而且不藏事,当下具言天下大乱,分崩离析,王莽即将嗝屁,兄弟们要云飞风起等等。

    刘秀看他们一个个粗豪,挽袖叉腰,意气风发,如此大事,三五人等,言之出口,句句都是反革命,心下大惊,摇手不语。(《后汉纪》:世祖與通兄儵、弟寵及軼語。儵等喜悅,並言天下兵起、王莽亡敗之狀。世祖初以士君子道相慕,故往答之。及聞其語,大驚,不敢應)

    几个热心肠的兄弟看见刘秀默默不语,一腔热情立即浇筑冷水,但思想李通热情,刘秀又为李通所邀请,当下簇拥着刘秀去见李通。

    李通看见刘秀亲自前来,再仔细看看,小伙儿挺帅,隆准日角,当下心中喜欢,从床上探出手来,握住刘秀拼命摇晃:“同志,我可找到你了。”这一激动不要紧,刘秀也没有料到李通这么激动万分,那藏在袖子里的刀不合时宜的从袖子里掉将出来,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变出突然,刘秀脑袋刹那短路,像跟电线杆似的戳在那儿。

    李通见状,开始也是一愣,随即醒悟,心中反而高兴,笑道:“文叔,我初以为,足下只是握书而已,今乃知,非但握书,亦且握刀,书谋之,刀断之,何其英武!”

    刘秀也红着微微一笑,搪塞道:“仓促之中,以备不虞耳!”表明带刀乃是为了防止意外,同时,紧握李通双手,用实际行动表示李通你不是我的意外。掩过这意外一幕,这个小插曲无形之中拉进了两人的距离。

    李通遂屏退兄弟,独留刘秀卧室中,与语大事。

    刘秀见他说话与他众兄弟适才所言亦大致相同,心中也在暗暗思量,历来造反的都是苦哈哈的普罗大众,这李通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居然来跟我谈造反,不靠谱啊不靠谱,当下虚与委蛇,嗯嗯啊啊。

    李通何其聪明,如何看不出来?当下便将老父李守精通谶纬以及预知刘秀命运事原原本本告之,密室之中,惟吾与汝。刘秀见他诚恳,当下也剖心与言,两个人与语移日,握手极欢。刘秀也素知道刘縯虽然至今未举大事,但大哥纠集豪杰,起事也只在迟早而已,而且今日绿林军实行化整为零**之后,一部已经侵入南阳郡,波及舂陵只在目前,要说起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当下允诺,且听李通的谋反实施方案。

    李通分析了一下当前国际形势:王莽集团正在日趋不利当中,颇有江河日下的味道,前不久,王莽同志下了一道诏书斥责他的著名战将廉丹:“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这简简单单十六个字,其实道尽了王莽的困窘,粮食快木有了,国库里的钱也快木有了,你们还不发怒发狂打战就没得混了,这封诏书后面还提了要求,让廉丹最好是牺牲在战场上;作为王莽麾下不多的良将,廉丹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廉丹随后进攻赤眉,太保王舜的儿子王匡与廉丹合军,不听将令,引兵独进,双方战于成丹之地,兵败,王匡策马而逃,廉丹不走,使部下将印信交付王匡,策马冲入赤眉军中,遂死。

    廉丹为王莽之重要战将,廉丹一死,断莽一臂。非但廉丹,在全国各地的各个战场上小规模交锋,王莽军队皆遭败绩……

    刘秀听完李通的形势分析,也感振奋,当下听他陈述谋反计划。

    李通的谋反计划是这样:在立秋材官都试骑士日那天(古代一个地方阅兵的日子),计划仿效当年翟义利用都试日起兵反对王莽的做法,劫持前队(南阳郡被王莽同学改名为前队)大夫(即南阳太守)甄阜及其属正(都尉、地方总兵)梁丘赐,然后迅速占领南阳郡治宛城,他们已经和南阳府掾吏张顺连谋(与张顺连谋事,后汉纪有载而后汉书无载,但值得采信),确保内外呼应,由张顺提供都试日当天甄阜和梁丘赐的行程路线图,途中设定伏击地点,预期一击必中,作为起义的一个部分;

    起义的另一个部分交给刘秀,让李轶与刘秀迅速回到舂陵,与刘縯一起,在那里组织人员,发动舂陵立秋起义,与宛城的起义遥相呼应。(后汉纪:乃使世祖與軼歸舂陵,舉兵以相應。

    如此大事,只听得刘秀心内热血沸腾,冥冥之中,他觉得他的天子路似乎近了。

    但他心内还有一个担忧,当下便道:“如宗卿师何?”李通的父亲李守这时候还在长安,若起事,李守伴君之侧,势必难以逃脱。李通见他于此时犹能想到自己父亲,满心欢喜,审视了刘秀一眼。

    当下微笑,告知刘秀已有部署,他已经派遣他的侄子李季星夜兼程前往长安通风报信,将与刘秀的计划全盘报告给父亲知道,刘秀见他考虑得当,部署周密,心下也便宽慰,但刘秀心中却也有一丝隐忧,李通自己固然口风紧,但想到他那一众兄弟高谈阔论,仿佛南阳志在必得之状,心内一紧,嘱李通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谋举大事,还忘密之。”

    李通微笑许诺。

    李轶遂与刘秀疾驰舂陵,见刘縯,屏人独语,刘縯大喜。道:“天下骚乱,正其时也!”于是密谋部署,谴人招募宾客,一方面加紧购买兵器、战马、粮食等物资,积极准备起事。并致信邓晨、阴识、朱祐等诸亲属密友,邀请聚义。加紧准备物资,继续扩充力量。同时,谴刘嘉(刘縯发小)前往联系新市、平林军,使其做战略移动,声援舂陵起义。

    一切部署停当,于是刘縯遂于刘氏宗祠不远处筑高台一座,名曰:灭莽台;大钟一口,名曰:丧莽钟。某日,遂配名剑,著戎衣,率其宾客,跨据高台,鸣丧莽钟,聚众,宗族大惊:数千人四方奔来,扰乱于台下,刘縯大喝:“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引自《资治通鉴》38卷)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