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2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擺渡搜】-1822:25:04

    【刘秀三十岁】(公元24年):3、小儿曹

    耿弇长叹:长安太不给力了,交通秩序都搞不好。

    此路不通,咋办?是掉头回去,还是想办法绕道去长安?碰见这种情况,手下们看见耿弇这么聪明的人都磨蹭了,立刻开动脑筋,大家伙儿集思广益,替耿弇想办法。其中有两位同志的想法比较有代表性,我们拎出来说一下。

    他手下的两个侍从孙仓、卫包,本是上谷郡的两个官员。他们属于那种正常思维,看到王郎势大,其中的一个说:“刘子舆是成帝的儿子,比长安的那个皇帝正统多了,咱们为毛要舍近求远呢,大老远地跑到长安去见刘玄做什么?咱们河北人嘛,应该要帮咱们河北人皇帝。”

    这两人的意见很有市场,很快得到了耿弇其他手下的赞同,耿弇一看大家智商都没发展到自己这个水平,教育没跟上,不由大怒,现场给大家补习教育。

    他按着腰间佩剑,口正沫出,怒斥二人:“刘子舆这厮,难道你们没听说,他是假的,我们要打假,知道不,它是三聚腈胺,三聚腈胺能占领市场吗?不能,非常浅显的道理。虽然,中央打假不力,那是中央不了解情况,等我到了中央,汇报了这个假货占领市场的情况后,让中央授权我打假,然后你们看我率领上谷、渔阳两地的兵马,把我们的重骑兵装备部署起来,打这些菜鸟,就如摧枯拉朽一样,你们这些厮,连站队的低等智商都木有,将来,你们家人被你们连累连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孙仓、卫包听了耿弇的话,表示太高深,听不懂,坚信自己的判断,河北王郎才是老大,于是假意嗯嗯啊啊,公子高明,耿弇一觉醒来之后,他们已经席卷了财宝逃往邯郸投奔王郎去了。

    耿弇准备去长安拉关系的金银财宝也随着手下们的失踪而告失踪,耿弇立刻像电线柱一样立定,这下,长安肯定去不成了,不过,耿弇同志立刻想到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代表长安,他是长安朝廷的大司马,叫做刘秀,正在河北活动,他于是命人打听,这个朝廷的大司马现在在哪儿。

    幸好,消息传来,大司马还活的好好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卢奴县城,耿弇大喜,立刻赶往卢奴。

    在卢奴,耿弇第一次见到了刘秀。

    刘秀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个90后干部,干净,印象很好,还有一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刘秀的属下现在差不多都谈王郎色变,就是邓禹、冯异也面有忧色,耿弇不然,在谈到王郎的时候,“切”了几下,鼻子不屑的“哼”了几声。

    耿弇对刘秀的印象也挺好,三十岁左右,与自己不算有代沟,最主要的是看上去为人很简易,也不怎么吹牛皮,很亲切,平易近人,如果不是昆阳之战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倒是不敢相信眼前此人就是昆阳之战的指挥官。将才与将才之间容易沟通,在短暂的请教了昆阳之战的几个关键战术后,耿弇对刘秀立刻拜服了。这种拜服然后也是终其一生,这是将才之间的心领神会。

    虽然小伙子自觉与刘秀没代沟,但刘秀对待这个毛头小伙子倒是拿出了叔叔关照侄子的态度。这种刘秀对耿弇的称呼可以看出来,刘秀称呼耿弇:“小儿曹。”有类似于**对待**的态度,动不动戏谑的称为娃娃。毛在井冈的时候经常称呼**:“你还是个娃娃,你懂啥?”

    耿弇对王郎的不屑也不仅仅表现在嘴上,他怕刘秀实在是嫌自己太年轻了,于是请朱祐当传声筒,这里插一句,朱祐这厮,前面有出场,是刘縯的粉丝,一直跟刘縯混,刘縯死后,一直很郁闷,忿忿不平,他性格耿直,史称“质直”,数次想搞事,都被刘秀按住了,这种不安分的恐怖分子、刘縯的拥趸,刘玄迁都以后把他晾着,没带他往长安去,这厮无处可去,于是听从刘嘉的劝告,到了河北投靠刘秀。刘秀感激他忠义,再加上又是长安老同学,于是仍旧把他在刘縯手下担任的“护军“一职给了他,甚见亲信。

    耿弇于是把自己想要回去,发渔阳、上谷突骑平定王郎的计划告诉了朱祐,让他在刘秀面前进言,允许自己实现这个计划。刘秀听了大笑,道:“小儿曹乃有大意哉?”意思是说:“小伙子居然有这么强大的想法”?一笑置之。

    这时候,刘秀所在的范围还在冀州,上谷、渔阳两郡都还在幽州,刘秀的计划也是速度往幽州跑,而且内心的计划和耿弇其实也差不多,反正是同路,耿弇先回去发兵也没必要,还不如留下来一路做个向导呢。于是对耿弇这个年轻干部的要求没有现场表态,刘秀这时候已经有了领导样子了,大家都在职场混的,都知道领导不轻易表态。

    刘秀不表态,耿弇也木有办法,只好跟着刘秀颠儿,同时,暗想自己太年轻了,说话不给力,可能自己老子出面更有说服力,于是耿弇又写了封书信给耿况,劝耿况来见刘秀,史载耿弇在信中对刘秀大拍马屁:“盛陈世祖(刘秀)度略,宜速来相见。”

    于是,耿况接信之后,当即动身,准备了金银珠宝与车辆马匹,驰至昌平,等候了数日,而刘秀未至,于是耿况谴耿舒继续前行,一路迎候,把金银珠宝以及车马献给刘秀,自己则留守昌平,史载“谴小子舒献马焉。”然后又让耿舒转告耿弇:“年轻人,眼光很重要,只要你认准的,就要一心一意跟下去,老爸对你无限支持。”耿爸发话了,耿弇贴着刘秀更近了,这时候,他也看出来刘秀的路线图,正是往幽州去。

    对于耿况、耿弇、耿舒父子三人的善意,刘秀很感动,这个世上,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大耿父子也不是傻瓜,难道看不出来刘秀现在处境事实上很狼狈,谁都能看出来,不离不弃,夫妻需要这样,君臣也需要这样。

    不离不弃,多么良好的品质。

    .</b>,,<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