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21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2012-08-0519:07:09

    【刘秀三十岁】(公元24年):19、封王

    刘秀在河北终于咸鱼翻身,死灰复燃,要军队有军队,要女人有女人了,人生于他而言,该来的终于来。然而这只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的一个地方的表现,在这个庞大政治帝国的核心——长安,却正在酝酿着风暴。

    长安,这个古老的帝都,在王莽之乱中,不过是未央宫被焚,其余东宫、府、市里、太仓、武库皆如故。由于太过富丽堂皇,更始皇帝这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小家子气的皇帝第一次到了这么堂皇富丽的皇宫,那藏在皮袍下的“小”被长安的大度雍容给诈了出来。

    他不习惯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也不能适应宏大壮丽的宫殿,内心而言,他或许觉得他不配享有,所以偶尔,他会弄些笑话。

    进入皇宫以后,那些宫女侍中们看着新皇帝,怎么觉得他的气度也不像一个皇帝,甚至当在长乐宫中第一次按照礼仪正儿八经的上朝,大家先后站队,差不多开始有一个威严的朝廷气象的时候,更始坐在帝位上,不敢下视群臣,一个人眼观鼻,鼻观心的在玩座位垫子,死活不抬头,史载“更始居长乐宫,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更始羞怍,俯首刮席,不敢视。”,一些武将珊珊来迟,更始皇帝想了半天没想出什么应景的词儿,对着渐次上朝的群臣使出从前在宛城的手段,张口来了以下一句:“各位将军,你们抢了多少东东回朝啊!”一旁那些已经习惯虚伪习惯全票当选以及胜利的大会圆满的大会之类政治环境的的原长安宫廷侍卫们想不到新来的皇帝这么直接就撕下虚伪的面具和画皮,一个个舌头伸出来半天缩不回去。史称:“左右侍官皆宫省久吏,惊愕相视”

    长安定都已毕,那些从南阳来的土老帽们在长安呆了几天之后,觉得这里太华丽了,应该大家都要称王才合适,况且自宛城定都以来,大规模的为绩封功的事情还没做。长安这地儿,该买的,该拥有的土特产品、女人、诱惑都太多了,不戴上官帽,没有杀伤力。

    于是大家都找到当前说话最管用的李松和赵萌,前者攻下长安和迁都长安都有功劳,所以暂时说话管用,后者是更始皇帝的岳父,大家纷纷要求这两个说话很管用的人提议封王。

    不消说,李松和赵萌收了不少钱,于是三天两头在更始面前说:“要给各位领导封个王爷什么的?要不然在长安太寒酸,罩不住。人家说了:长安居,大不易。”

    更始摆摆手,封王就封王吧,草拟个名单上来就行。

    于是,老李和老赵两个人暂时客串中央组织部,拟了个大名单,王爷的帽子一下就排了几十顶。我不怀好意的替他们数了一下,二十顶。

    就在名单将要公布,封王将要定下来的时候,朱鲔同志又开始来煞风景了。自从刘縯死后,朱鲔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煞风景。

    朱鲔同志语重心长的对更始皇帝说:“陛下,封王这种事情高祖皇帝是有规定的,“高帝当初杀白马与功臣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是祖制啊,陛下,慎重!

    更始皇帝翻了一下白眼:还有这鸟规定,封王不封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然后翻翻书@#¥%%!@#¥%,刘邦这厮果然这么说过,行,先遵守下,于是先封刘姓宗室为王。刘祉为定陶王,刘庆为燕王,刘歙为元氏王,刘嘉为汉中王,刘赐为宛王,刘信为汝阴王,共封刘姓宗室为王者六人。

    于是诸不得封王的大臣日夜哭诉,更始不胜其烦,什么破规定啊,必须创新,有破有立,继续封王,这次破格提拔干部的幅度很大,说实话,更始不知道朱鲔为啥每次都做些吃力不讨好得罪人的事情,但他乐此不疲。为了防止朱鲔这不懂事的家伙又蹦出来,这次封王的名单把朱鲔也加了上去。

    立王匡为泚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王常为邓王,申屠建为平氏王,陈牧为阴平王,卫尉大将军张卬为淮阳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骠骑大将军宗佻为颍阴王,尹尊为郾王。

    朱鲔在看见诸王任命的当天,几乎气的全身发抖,心里拔凉拔凉的,大有范增当年对项羽的心情:竖子不足与谋,不足与谋。

    天子所重,惟名与器,不能随便给人。必须要有符合职位的功勋。刘邦定的非刘氏不王的政策已经贯彻执行了200年了,这小子,这小子就给废了,汉武帝那么强悍的人,都严格遵守这条约,这小子,太、太、太、太。

    朱鲔拔凉拔凉之后,果断的上书更始皇帝:坚决不接受胶东王职位。史载“

    唯朱鲔辞不受。”

    对于其他王爷的爵位,人家都在利用这个身份享受了,他也已经心死,无可奈何。

    更始的政权没有经受住考验,更始自己也成天呆在后宫不出来,自从赵萌提议封王皆大欢喜之后,人事任命,基本上就交给丈人赵萌了。有侍中不当赵萌意,牵下杀之,侍中高呼:“陛下救我”,更始赦之,赵萌杀之,曰“臣不奉诏。”于此同时,李轶等在外廷也渐不奉诏,生杀自如,王匡、張卬等封王之后纵横长安,刘玄以前的这些老领导在长安横冲直撞,自是,关中离心,四方怨叛。诸将出征,各自专置牧守,州郡交错,不知所从。朝廷乱象渐起。而这时,河北,刘秀已渐有崛起之相。

    长安,就像一个大染缸,除了朱鲔还干净之外,其他的将军、王爷,迅速的腐化堕落,沉醉于灯红酒绿,对于一个政权,是否有前景,有时候,富贵恰恰是最好的试金石,其实,对于一个人的品质,有时候富贵也是试金石。

    天下又岂独更始政权如是?李自成、洪秀全谁不如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