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国朝鲜

正文 第1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4-1222:46:42

    ?十一、意外中的意外

    这边汉武帝左等右等,望眼欲穿,就是等不到胜利的消息,总算看出了苗头,肯定是两将不合。先前杨仆七千人打不下来也就算了,现在差不多六万人还打不下来,实在是无能。

    济南太守公孙遂作为特使被紧急派往朝鲜,纠正荀彘、杨仆的过错。而且公孙遂是手握宪命,可以便宜行事的。公孙遂到朝鲜后,首先见到的是荀彘,然后两人开始了一次谈话,而这次谈话将最终造成这次战争的最大悲剧。

    公孙遂:“你们怎么搞的?小小平壤,打了这么久也没打下来,陛下非常的生气(威胁)。”

    荀彘:“朝鲜早就该打下来的,之所以还没打下来是有原因的(不下者有状)。”荀彘开始埋下伏笔了。然后又说:“楼船将军一直不配合我。”这个,只是热热身,杀招还在后面。

    慢慢喝口茶后,荀彘屏退左右,对公孙遂说:“他(杨仆)这么不听话,还不收拾他的话,恐怕要酿成大的祸害,很有可能投靠朝鲜军来打我们(与朝鲜共灭吾军)。”说实在的,现在来看,这些话中漏洞百出。杨仆区区七千人,能搞出多大动静?再怎么说,杨仆来自天朝上邦,是见过大世面的,而且家人还在国内,而那年头的朝鲜估计是没什么人愿意呆的,杨先生除非疯了才会投靠朝鲜。

    但就是这么漏洞百出的话,公孙遂居然信了(遂亦以为然)。实在不知道汉武帝是怎么搞的,先前派了个二百五卫山来,现在又弄了个五百二公孙遂来。

    密室交谈后,公孙遂就派人持符节去找杨仆到荀彘营里议事。杨仆也听说使者来了,就兴匆匆的去了,组织上终于来人了,终于可以不受荀彘欺负了。但杨仆跑过去连话也没说出口就被捆了。

    捆了杨仆后,荀彘立即合并了杨仆的部队,并开始猛攻平壤城,这力量一集中,效果就出来了。

    2012-04-1319:43:24

    朝鲜城内。密室之内。

    国相路人、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正围坐在一起。

    路人:“现在情况紧急,希望大家拿出办法来。”

    韩阴:“本来准备向杨仆投降,但他现在被荀彘给抓了,大王(卫右渠)又不肯向荀彘投降,现在荀彘军权独掌,朝鲜危矣。”

    王唊:“现在左将军(荀彘)集中兵力攻打我们,平壤已危在旦夕了,恐难保全,覆巢之下,安有无完卵?你我必遭刀斧之灾,灭门之祸啊!”

    路人:“王将军说的是,唉,要是大王先前同意向荀彘投降就好了,我们也可免此灾祸啊!”

    韩阴:“大王没有远见,我们不能跟他一条道走到黑,良禽择木而栖,不如我们悄悄去投靠左将军吧!”

    路人和王唊立即表示同意,但尼溪相参始终没有开口。你们都走吧,我还有事没做完,等做完了我就去找你们。

    路人、王唊、韩阴不再强求,他们认定,尼溪相参将为卫右渠效忠至死,当下一次再见面之时,必定是平壤城破之时,那一刻,尼溪相参一定已经死了。三人起身向尼溪相参一拜,转身而去,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尼溪相参将会以他们完全想不到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立场。

    时间很快到了元封三年(前108年)夏天,此时距离发动朝鲜战争已快一年了,估计连汉武帝也想不到,他期待的胜利终将到来。

    就在这年夏天,尼溪相参终于逮到机会,派人刺杀了卫右渠,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梦想成为一代雄主,逐霸辽东的卫右渠就这么死了,没有死在冲锋的战场,没有死在雄兵劲旅之手,而是死在了他呆了一辈子的宫中,死在了最为信任的人手中。

    右渠的一生,是略带悲壮的一生,生于僻地,长于偏乡,有抱负,有理想,并且为之而努力,但他性格中的强硬和不知隐忍将他推向了死地。但这个悲剧的原因也不能全推在他身上,谁让他的旁边是一个如此强大的邻居(大汉)呢?谁让邻家的主人(汉武帝)是那么的热衷开荒(开疆辟土)呢?

    卫右渠死后,尼溪相参立即派人禀告荀彘,表示愿意投降。尼溪相参终于完成了他的任务,但他的内心是无比的痛苦的,他对卫右渠是很有感情的,现在亲自终结了他,从感情上来说,肯定是不好受的,朝鲜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他这个叛徒。

    但是,我理解他,理解他的孤独与痛苦,理解他的悲哀和无奈。其实,如果他仅仅是想要保全自己,他大可不必冒如此大的风险,他当时如果跟着路人、韩阴他们投奔汉军的话,他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封赏的,但他没有那么做,因为大义,他要成全大义。他清楚的看到,因为卫右渠的野心,原本富饶安乐的朝鲜遭受了多大的灾难,无数的优秀青年前仆后继,一批批的倒在了血泊中,一群群的难民流离失所,一块块土地野草丛生。一切都该结束了,而关闭这一切乱象的按钮正是卫右渠,只有他死了,这一切才会结束。尽管很痛苦,但尼溪相参还是做出了决定,为了万千黎民百姓,卫右渠,只好牺牲你了。

    尽管尼溪相参已经掌控了大局,但还是出了些乱子,就在尼溪相参派人向荀彘禀告的时候,大臣成已不同意投降,并立即组织部队攻杀官吏,准备夺回平壤城。

    荀彘听说成已闹事的消息后,立即让卫右渠的儿子(已投降)长降、路人的儿子最出面,告谕民众,让大家 起来讨伐成已(有点类似通缉令),估计是民心思稳,大家都不想打仗了,成已很快就被杀了,朝鲜总算是平定了!

    一波三折,反反复复,朝鲜还是平定了,这是朝鲜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前后差不多打了仅一年,双方投入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十万人,在小小的朝鲜半岛(其实就在半岛北边)砍杀了近一年,造成的兵灾可想而知,但总算一切都结束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