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国朝鲜

正文 第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4-1822:28:25

    就这样,高句丽的第一座都城建成了,它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山下的城池,一个是山上的纥升骨城。在平时,人们住在山下,遇到战争或者入侵,就搬到山上去住,这种布局叫附和式都城,因为常发生战争,北方少数名族大都喜欢这种布局,这也体现了他们的忧患意识。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食物都好说,在山上水怎么搞呢?就在纥升骨城上,考古人员清理出两个水源,一个在山顶,是个人工池,主要靠降水和人力来蓄水,另一处是一个自然水源,有了这两个水源,生活用水就基本够了。

    这种附和式都城对于规模不大的部族来说非常实用,实际上,直到高句丽灭亡,纥升骨城都没被攻破过。

    国立了,城修了,也称王,这一搞,据说当时周边很多小部落都来归附,**的势力越来越大,但他是个很不知足的,经常去攻打周边不听话的小部落。

    但是,当时的桓仁一带是在汉朝玄菟郡的治下,高句丽闹事没人管吗?

    这就要从汉朝说起了,实际上,由于汉武帝开土拓疆,摊子摆得太大了,自汉武帝后期起,汉朝就出现了衰落的迹象,虽然后来有宣帝中兴,但是,汉朝已恢复不到当年的样子了,而且,自汉武帝之后,西汉再无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了,他们的目标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所以重点放在了中原内地,边疆则沦为附庸。

    2012-04-1822:47:18

    所以,此时汉朝在边疆地区主要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只要你不起来造反,不把事端搞得太大,那就难的管你,让你们内斗,对我肯定没坏处!而这种政策给**,给高句丽极大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种政策下,他们才有了搞小动作的机会!

    所以,朱先生逮着机会就去抢地盘。有一天,**正在沸流河(富尔江)边喝茶赏景,突然看到上游飘来一片垃圾,在当年,河里塑料袋肯定是没有的,而这是一片原生态的垃圾,一片菜叶!估计大家会说一片菜叶有啥说的,现在随便找条河,捞一袋子绝对没问题,但当年,朱先生正是从这片菜叶看到了莫大的商机!

    2012-04-1921:13:13

    商机不容错过,**立即召集人马,沿河而上,准备去抢人。为了避人耳目,朱先生假装成打猎的。果然不出**所料,沿河而上,他们发现了沸流国。

    虽然身处蛮荒,朱先生还是讲礼貌的,没有见面就开打,他约了沸流国国王出来谈判。沸流国国王松让一看突然冒出这么一帮人来,吓了一跳,来者不善啊!看来不得不赴约了。

    松让与**寒暄之后,提前开口了:“我们世代都居住在这个偏僻之地,没有见过大人物,今天能够见到您,实在是荣幸啊!(拍马屁肯定没坏处)但不知道,您从哪儿来啊?”

    **一听,语气很和善,感觉有门,回道:“我是天神的儿子(到哪都拿出来),刚在纥升骨城立都。”

    松让一听,原来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端了端坐姿,提提语气说:“哦,那可远道而来,未出远迎,有失尊重,你此行来,是来投靠我吗?”

    未等**开口,松让又道:“现在世道不好,不好混啊,你才刚刚立脚,肯定很艰难吧,你如果跟着我混,虽不说吃香的喝辣的,但饱饭肯定是有的。”

    **听了一怔,原本是想叫松让投靠自己,没想到松让居然先将他一君。朱先生自然不干了,好不容易把摊子摆了起来,正想扩大店面,突然有人说要收你的店面,让你做伙计,你肯定也不干。

    2012-04-1921:56:16

    两人想法不一样,自然也谈不到一块,谈不到一块,那就打吧,但当年两方原本就没几个人,死不起啊。既然怕浪费人口,那总要找个办法分胜负吧,就在这个当,不知是谁提出用**箭来分胜负,松让果然是久居深山,不知道**是个**箭高手,糊里糊涂就同意了,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把国家给葬送了。

    **箭的胜负是显而易见的,朱先生七岁就是高手了,声震北扶余,对付区区松让,那还不小菜一碟?结果是可喜的,“(次年六月)松让以国来降”,朱先生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到了一个国家(部落更恰当)的地盘和人口,这才是最牛的战争!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其实,松让先生还是幸运的,虽然放弃了自主权,但保住了贵族地位,而且还和**成了亲家,等朱先生升天后,松让自然升格为国丈。而其他很多小国运气就不如松先生好了,比如荇人国、北沃沮等国家,它们离高句丽还是有些距离了,但**毫不犹豫的出兵征伐,没有多余的话语,就是要你的地盘和人口。

    2012-04-2022:00:35

    ?二十二、扶余的消息

    对**来说,一切都尽如人意,立业建邦,稳固兴盛,高句丽已经在他的掌控下步出了蹒跚学步的童年时代,走入蓬勃发展的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有过艰辛,虽然有过痛苦,但一切都好起来了。

    似乎,**可以安然享受他的劳动成果了,坐在王城的高处,喝着清茶,看着他的邦国,享受安逸的阳光,但实际上,**的一生是不消停的一生,他至少还有两件大事没有处理。

    成帝阳朔元年(前24年)八月,一骑快马自东扶余直奔高句丽都城纥升骨城,信使带来了扶余金蛙王的信,这是**离开扶余后,第一次直接得到来自扶余的信息。

    柳花夫人去世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