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0817:40:45

    安禄山招兵买马,极力扩军备战,其不臣之迹自然已经难以掩饰。

    这时,宰相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公开化并加剧。他屡次奏告皇帝,说安禄山有“反状”,但皇上却不以为然。

    杨国忠之所以屡奏安禄山有“反状”,也许是真的发现了他的叛乱迹象,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由于两人之间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致。

    当初,在杨国忠入相前,他本与安禄山的关系本来十分密切。杨国忠兄妹都深刻明白安禄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所以,对安禄山也是竭力拉拢亲近。

    那时,安禄山入朝时,杨国忠与杨贵妃姊妹皆出外远迎,视如贵宾。

    当时,杨国忠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

    他见安禄山身体肥大,行动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阶时,他都要亲自搀扶安贼。这是杨国忠有意讨好安禄山,希望能用他作为自己强大的外援。

    但是,安禄山十分惧怕阴狠毒辣、老谋深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而对才能平庸,依靠裙带关系当上宰相的杨国忠却较为轻视,这不能不使杨国忠十分恼火。

    所以,两人矛盾升级,杨国忠故屡奏安禄山谋反,欲将他置于死地。

    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与宰相杨国忠先后上告安禄山谋反,起初皇帝并不相信。

    因为皇上对安禄山恩遇甚厚,宠爱过于他人,认为他不会背叛自己。

    这时皇太子似乎也发现了安禄山的不臣之迹,也上奏说他欲反。皇上虽然仍不太相信,却也不可一听了之,安禄山毕竟是三镇节度使,手握十几万精兵,如有不测,祸乱非小。

    所以,皇上听信了杨国忠试召安禄山入朝,以观其变的建议。

    杨国忠原以为安禄山必不敢来京。

    也许是安禄山揣知了皇帝的真实意图,当他接到皇帝要他入朝的手诏后,却出人意料地迅即飞驰入京。

    安禄山的这一反常举动,使得杨国忠很难堪,也使得皇帝难以相信杨国忠说安禄山谋反的话语了。

    天宝十三载(754)正月,安禄山入见皇帝。

    他向皇帝哭诉说:‘臣本是胡人,陛下破格擢用,累升官职,恩德超出别人。所以,国舅杨国忠妒嫉,欲谋害臣,臣不知死在什么时候啊!’

    皇上急忙好言安慰劝解安禄山,并加官尚书左仆射,赐实封通前一千户,又封其一子为三品官,另一子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

    皇上还欲加授安禄山同平章事,已命翰林学士张垍起草制书。

    杨国忠闻讯后即上谏说:‘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哪里能够为宰相呢!制书若下,臣恐怕四夷会轻视朝廷。’

    皇上于是才中止。

    安禄山见皇帝对自己的恩宠依然如故,没有一点怀疑,遂乘机求兼领闲厩、群牧;皇帝即任命他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

    安禄山又求兼总监,皇帝又任命他兼知总监事。

    安禄山利用职权之便,密派其亲信选健马能战者数千匹,另加饲养。

    安禄山还奏请皇帝,说部下讨伐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勋,请“不拘常格,超资加赏”。

    于是,朝廷任命安禄山“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三月一日,安禄山告辞皇帝将回范阳。皇帝亲临望春亭给他饯行。

    临别时,皇上还把御衣脱下赐给他,同时又派高力士在长安城东的长乐坡再次为他饯行。

    从此,凡是上言安禄山谋反的人,皇帝皆命执送于安禄山,任其处理,‘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安禄山这次来京如闯龙潭虎穴,冒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宰相、太子奏请将他留在京师,他可能会遭灭顶之灾,就不会有后来的叛乱发生。

    因此,一旦皇帝允许他离京,安禄山便急急如漏网之鱼,疾驱出关,然后乘船沿黄河顺流而下。

    他嫌船慢,又命船夫拿着绳板立于岸边拉纤,十五里一换班,‘昼夜兼行,日数百里,过郡县不下船。’

    安禄山虽平安返回范阳,仍心有余悸。

    这时,朝廷已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早在天宝元年,安禄山所控制的三镇兵力约十九万,占当时边兵的百分之四十,占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后来,他又兼并了阿布思的数万精兵,总兵力将有二十多万,在军事上是举足轻重的。

    天宝十四载(755)正月,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朝廷,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

    皇帝命中使宣付中书门下,即日便写告身交付何千年。

    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奏言皇帝,认为安禄山以蕃将代汉将‘其反明矣’。

    但皇帝虽不相信,他依然听从了宰相加封安禄山带左仆射平章事衔,追赴朝廷的建议。皇上却将起草制书留而未发,暗中遣中使辅璆琳以送柑子为名,去范阳观察安禄山动静。

    不料,璆琳受安禄山贿赂,回来后不据实以报,反大谈安禄山竭忠奉国之事。皇帝信以为真,遂烧掉了制书草稿。

    安禄山决定反叛前,对朝廷就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他对朝廷来的使者一般称病不出迎。会见时,也是刀枪林立,戒备森严。

    四月,皇帝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

    至范阳后过了二十多天,在武士的挟持下安禄山才召见了给事中裴士淹,而且安禄山根本没有臣子的礼节。裴士淹回来后却“不敢言”。

    杨国忠屡奏安禄山谋反而皇帝不听,他决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禄山。

    他让京兆尹包围安禄山在京师的住宅,搜求反状,并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缢杀。安禄山闻讯后,心中更加恐惧。

    六月,皇上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完婚,手诏安禄山观礼,安禄山辞病不至。

    可是到了七月,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有士卒二人护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

    河南尹达奚珣疑安禄山其中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护送。

    这时,皇帝始怀疑安禄山别有用心。

    正巧,辅璆琳受贿事泄露,皇上借故把他处死,即派中使冯神威持手诏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说:‘为卿新作一汤池,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冯神威至范阳宣旨,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也不下拜。

    听了诏书后,他淡淡地说:‘圣人安稳。’又说:‘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

    之后,安禄山即把冯神威置于馆舍,不再见他。

    冯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后向皇帝哭着说:‘臣差点见不到大家(皇上)了’。

    安禄山虽已决计发动武装叛乱,但并没有立即亮出反唐的旗号。

    他的行动仍然十分诡秘,只与他的几个心腹密谋过此事。

    知其内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三人,其余将佐尚一概不知。

    从八月起,安禄山常常犒劳士卒,秣马厉兵,似战前的准备工作,不知内情的人还感到十分奇怪。

    十一月六日,安禄山突然召集大将们举行宴会。

    在酒酣耳热之时,安禄山拿出了事前绘制好的地图给大家看,图上标明了从范阳至洛阳沿线的山川形势、关塞要冲,向将领暗示了他的进军路线。

    宴会结束时,安禄山向每人赏赐了金帛,并授予一张地图。

    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

    安禄山很快伪造了诏书,立即召集诸将,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并说:‘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诸将听后,面面相觑,但没有一人敢有异议。

    接着,安禄山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随他出战。

    除调动本部兵马外,安禄山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人马,总计十五万,号称二十万,连夜出发。

    次日凌晨,安禄山出蓟城南,检阅了军队,并举行誓师,以讨杨国忠为名。

    他并于军中张榜说:‘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

    于是,他挥师南下。

    安禄山乘铁甲战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事前,安禄山已命其将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骑兵,以献射生手为名,于十日抵达太原城下。

    北京(唐以太原为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

    安禄山责备他依附杨国忠,斩首示众。太原守将及东受降城先后上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

    皇帝这时确认安禄山反叛之后,匆忙部署军队平叛。他先命特进毕思琛赴东都,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各自招募数万人以抵御叛军;接着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赴东都募兵,加强洛阳守备。

    过了几天,皇帝下旨处死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罢免了安思顺朔方节度使职务,并命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副元帅,率数万兵出潼关东征,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防御使,以阻止叛军。

    安禄山率十五万大军南下。

    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

    因此,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

    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达河南道灵昌郡(今河南滑县)的黄河北岸。第二天,叛军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

    安禄山指挥叛军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上任不几天,守城兵士未经沙场,一听到叛军号角鼓噪之声,吓得‘授甲不得,气已夺矣’。故叛军一到,立刻土崩瓦解。张介然被俘,兵士降者近万人。

    安禄山见河南道张贴悬赏购其首的榜文,又听说安庆宗被杀,遂进行了血腥的报复。张介然及上万降卒接连倒在叛军的屠刀之下,‘流血如川’,实在是人间惨景。

    安禄山乘胜西进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守城兵士一听见鼓角声,纷纷‘自坠如雨’。

    于是,崔无波及官将‘尽为贼所虏’。

    安禄山杀了崔无波,留其将武令珣守荥阳,兵锋指向洛阳。

    封常清虽奋力抵抗,但其兵士都是新召募的佣人或商贩,未经训练,经叛军铁骑一冲,即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封常清三战败北,只得丢弃洛阳,西奔陕郡,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安禄山命其将崔乾祐屯兵陕城,窥视潼关,而弘农、临汝、濮阳、济阳和云中等郡相继陷于叛军之手。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其时,朝廷从各道征集的兵马尚未赶到长安,京师守备空虚。

    但是,安禄山进入洛阳后,忙于做登基称帝的准备,减弱了攻势,这才给朝廷以喘息机会。各道援兵渐渐云集长安,加强了守备。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