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520:27:41

    兵败如山倒。

    七月二十四日,天气已经进入秋季。宇文述率大军退到萨水(今清川江)。

    江水滚滚流淌,军队过河刚到一半,棒子军突然袭击后卫部队。

    兵法有云——军半渡而击之,可全胜!

    看来乙支文德对中国的兵法运用的比他的对手要强的多。

    于是,霎时间东征大军瓦解,士卒四散逃命,没有人能够阻止。

    此战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剩下的将领飞驰奔跑,不是拒敌,是逃命。

    他们的速度那叫一个惊人,一日一夜跑了四百五十里,抵达鸭绿江边。如果什么时候诸位常胜将军打仗能这么的积极,杨广同学就能省老大心了。

    幸好有一个叫王仁恭的将军殿后,迎击棒子军,驱退他们的追击。

    来护儿得到宇文述兵败的消息,也快速撤退。这倒使我想起了某些**,打仗不积极,撤退很积极。不知道国家养这些兵到底有什么用。

    不过还好来护儿将军后来很体面的挽回了面子,只是杨广同学拖后腿,要不然几十年之后李勣(或者称之为徐茂公)完成的事业,就在他手里提前完成了。

    最初,有九个军渡过辽河,共三十万五千人。只有二千七百人回到辽东,所有武器辎重以万万算,全部丧失。

    只有摄理右御卫虎贲指挥官卫文昇的部队得以保全。

    杨广同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命令锁拿于大将军、宇文大将军等归案。

    七月二十五日,杨广自涿郡启程南返。

    杨广同学第一次征高句丽以他的失败而告终。但不要气馁,明年咱们再来。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帝征高句丽,败绩,损兵三十万人有余。

    可怜三十万东征将士成孤魂野鬼,永远葬于异国他乡,不知道他们在九泉之下是否会想起远隔千里的家乡?

    是否会想起家中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是否会想起正在日夜盼着他们回家的妻子?

    是否会想起老实巴交要在社会底层生活一辈子的儿子?

    是否会想起久久无人耕种的田地。

    是否会想到儿子也会像自己一样被迫当兵,打自己本不想打的仗,接受无能将帅的领导,然后战败身亡?

    多少良田荒芜?多少父母白头? 多少孤儿寡妇,多少父子不见?

    一将功成万骨枯!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610:31:09

    都是老于的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规矩——论功行赏。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弄好了就可以封侯拜相。

    相对应的就是打败仗后的论过处罚,这个可就不如上面的那么吸引人了。弄不好就得掉脑袋。

    杨广同学出师不利,打了败仗,当然是杨广同学的责任。但是,在古代,皇上叫天子,是上天派下来统治万民的。既然这样天子就不能有错,可是总得有人为战败负责任吧?

    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人。

    谁?

    你猜对了——于大将军。

    大军的统帅是你,大家都不同意进军,而你偏要进军,打败仗了吧。这个责任就得你来负。

    杨广下令将于仲文、宇文述等将领开除官籍,贬做平民,同时全部下狱。斩刘士龙向全国百姓道歉,也不知道这哥们招谁惹谁了,结局比于大将军还惨。哦,错了,于大将军已经被免职,我们在称呼他于大将军有些不合适。我们姑且叫他老于吧。

    杨广同学为了显示他的赏罚分明,把唯一一个保全部队士卒的将军卫文昇提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从二品),连胜数级。对另外一个在白石山(今朝鲜半岛北部)奋勇反击,打破棒子军的薛世雄将军的处理,仅是免职。并且,不久恢复原职。

    宇文述同志一直是杨广同学优秀的狗腿子之一,并且在杨广同学争取皇位方面立了大功,可以说是杨广同学心腹中的心腹,公鸡中的战斗机。对于这样一个好同志(杨广同学这么认为)杨广同学当然不会是真的将其处理掉的。之所以把他免职,只是走一个形式,要不面子上实在不好看。

    各位将领都异口同声把罪过推给了老于,从来没见过他们的心这样齐,就连杨广同学都感到吃惊。

    为了生存,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也可以理解。

    这个说,放走乙支文德,是老于的错;那个说,追乙支文德也是老于的错;宇文述说,萨水战败是老于的错;卫文昇说,大军损兵三十万是老于的错;薛世雄说,没有打下辽东城是老于的错;就连来护儿都说,他攻击平壤城失败也是老于的错。还好他们没有说各地农民造反也是老于的错,那样有十个老于同志都不够一个杨广同学砍的。

    为了显示杨广同学宽大为怀和具有别的帝王所没有的**襟,他释放了所有的将领。当然,不包括老于。

    为啥?

    因为都是老于的错。

    老于,冤吗?

    不冤,一点都不冤,他确实做错了很多事。

    但是如果把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一个人的身上,那实在是太冤了,简直比窦娥还冤。

    没办法,总得有一个人出来背黑锅,谁又让你老于众望所归呢?

    杨广自言自语说,“都是群众的意见,我也只是顺应民意而已。”

    老于想了想,实在是太憋屈,你们怎么不说皇后不生儿子也是我的错呢?太欺负人了。憋屈来,憋屈去,老于在监狱里病了,听说病的还挺严重,杨广同学才批准他出狱。

    同一年,于仲文在家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为了国家奋斗了一辈子,建立了无数的战功,最终晚节不保,含冤而死。

    但是老于没有给将军这两个字丢人,于大将军当之无愧。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