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6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2322:26:38

    李渊留下刘文静防御屈突通,命令李建成和自己率领大军前往长安,李世民与李建成会师于长安城下,李渊的各路部队都到齐了,一共有二十多万。

    十月十四日,完成了对长安的合围,李建成所属部队围东面和南面,李世民所属部队围东面和北面。

    十月十七日,李渊进入安兴坊,安兴坊在长安城内。

    据考古工作者测定,隋长安城(当时叫大兴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这样的的范围,需要相当多的兵力才有能力防守,当时在长安的隋军兵力有限,根本无力防守,所以李渊进攻长安,主要是进攻皇城和宫城。

    从十月十四日开始围城,直到十月二十七日李渊才下命令攻城。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先来回答一个看似与题目无关,实际上却有着很大关系的问题。

    李渊起兵打的是什么旗号?

    这个问题,之前就有了答案。

    恭喜你,答对了,就是这个答案——尊隋。

    既然要尊隋,就是承认了自己还是隋朝的臣子,虽然他要干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政治就是这么回事,即使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只要还没有翻脸,就不能说破。

    李渊对长安只围不攻,是想让杨侑乖乖的把城池交出来。毕竟臣子和主子动刀动枪的总不太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武力,李渊是这样想的。

    能不用暴力解决,就尽量不用暴力,因为名声很重要。

    李渊希望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以便他能名正言顺,轻而易举的进入长安。很明显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杨侑是个孩子(13岁)没有错,但是他不傻,他知道李渊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什么让我当皇帝呀,分明是想打着我的旗号,出去忽悠人,然乎再把我一脚踹下去,还想让我出去接你进来,告诉你不可能。

    等了十几天也不见有什么动静,李渊等不了了,什么名声呀,先不管了,我有手里有部队,我就是老大,杨侑一个小屁孩还想和我斗,于是李渊下令攻城。

    当李渊进攻长安的时候,只有阴世师和骨仪乘城据守,两个人还是很顽强的,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激励士卒,指挥作战。

    无论怎样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改变结局,最多可以延长一下长安被攻下的时间,为杨侑跑路做准备。

    这位王爷虽然年龄小,却经历坎坷,意志坚定(他爷爷交给他一个烂摊子,意志想不坚定都难),丝毫没有要跑路的意思,而是静静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满口谎言的政治骗子,站在他面前对他说:“皇上,我来晚了”。

    在自己的面前好好演一场戏,戏的主角是自己和那个骗子,观众则是全天下的百姓。等戏演完了,我也就可以退场了,杨侑默默的这样想着,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场戏就会开演。

    阴世师和骨仪通过艰辛的努力,确实延长了时间,自从十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城,直到十一月九日,一个军头从景风门附近首先登程,冲入城中,城池才告破。

    顺便说一下,这个军头叫雷永吉,他登城的景风门是皇城的东门,属于李建成的战线。因此有些人根据这一点就说,李建成建立了进入长安的第一功,其能力和李世民是一个档次的,因为不是李世民的部属首先进入皇城。

    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首先建立进入长安第一功的不是李建成而是雷永吉;第二,李建成的部属带头攻入长安,李建成有一定的功劳,但这个功劳不大,更不应该被夸大;第三,由此认定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能力是同一水平的,实在太轻率了。

    对于李世民,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少有人能够和他对比(不超过十个吧),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我们承认李建成没有史书上写的那么差(酗酒无度,荒**无耻),我们走出这个误区的同时不要走入另一个误区,不要认为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很有能力。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