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1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2012-07-0411:58:42

    刘文静之死

    李渊当上皇帝,很够意思,没有忘记老朋友,和李渊交情最铁的就属裴寂,也许是二人性格有着共同点,或者是裴寂专会拍马屁,把李渊拍的非常舒服,时间一长,就再也离不开裴寂了。(XX网站 www.xxx.com)

    我认为这两点都应该有,有两个性格不和的小孩在一起玩还得打仗呢,何况两个当时的英杰人物?

    即位登基后的李渊,对裴寂非常的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李渊赏赐给裴寂大量的金银珠宝,天天派人把自己吃的饭送给裴寂,上朝时和裴寂并排坐在一起,没有君臣之分,下朝后二人谈笑嬉戏,李渊称呼裴寂为“裴监”,而不称呼他的名字,包括李建成兄弟在内,没有人得到的宠爱能够超越裴寂。(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李渊宠爱裴寂,超越了所有人,有一人看不下去了,应该说先是羡慕,接着是嫉妒,最后发展成恨。(XX网站 www.xxx.com)

    这个人就是刘文静。

    刘文静在李渊起兵之初,直到登基为帝立有不小的功劳,就当时而言,李世民的功劳都无法与刘文静相比(当时李世民没有削平刘武周,更加没有平王灭窦。)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文静所立的三大功劳。

    第一功:在起义之初,为李渊制订总的战略方针,即先西进关中,后一统天下。

    第二功:顺利完成出使突厥的任务,不仅解除了李渊的后顾之忧,又使突厥人派兵相助。

    第三功:在潼关阻击屈突通,为李渊攻打长安,争取时间,后来生擒屈突通,迫使其投降。

    同样做为李渊太原起兵的首要谋臣,在李渊登基后,刘文静所受的待遇和裴寂是不一样的,在裴寂之下,和其他的刘弘基,殷开山等人排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刘文静的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裴寂什么都没有做,就会拍马屁,竟然排在我的前面,越想越来气,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刘文静很不低调,也不会隐藏,于是在朝堂上常常发生这样的一幕。X X 网 站 w-w-w.-x-Xx.c-o-m。

    李渊命令大臣们讨论一件事,刘文静首先提意见,先是一阵滔滔不绝,然后说正题,所提的意见很中肯,但不讲究说话的方法,常常有一句话说的很不中听,无意间就惹怒了李渊,但是刘文静并没有感觉到,提完意见,洋洋得意间很鄙视的瞧了裴寂一眼,像是在说,小样你行吗?虽然在无声中进行着语言的交流,气氛还算是和谐。

    要是裴寂首先提意见,气氛就不会这么和谐了,常常是裴寂说完东,刘文静接着说西,裴寂说完北,刘文静接着说南,总之就是一句话,我刘文静对人不对事,就是奔着你裴寂来的,懂了吗?没懂,你继续说,看我顶不死你。

    看着两位首席大臣争来争去,就像针尖对麦芒,李渊很闹听,刘武周已经够我心烦的了,你们还这样,索性一甩袖子,直接走出了大殿。这回满朝的大臣都傻眼了,皇帝走了,裴寂赶紧跟着李渊出去,刘文静还在那嚷嚷着,陛下,事还没商量完呢?

    经过这么一闹腾,刘文静还是不解气,心中打定了主意,要是不把比裴寂挤出朝廷誓不罢休。

    在家中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喝着小酒,赏着月亮,哥俩一边喝酒,一边聊着,突然间刘文起提到了裴寂,刘文静这个时候也喝多了,很愤怒的站起身,拔出佩刀,猛砍柱子,并且发誓说:“我一定要杀了裴寂。”

    刘文起家里不断地闹鬼,常常发生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于是找来巫师做法,镇邪除妖。

    刘文静总不去小老婆那里睡觉,小老婆很失望,很生气,后果比刘文静预想的要严重的多,于是小老婆让他的哥哥,向李渊检举了刘文起家中请巫师和刘文静口出狂言的事。

    紧接着刘文静被逮捕,李渊命令裴寂、萧瑀审讯刘文静,调查案情,这个时候刘文静清醒了许多,很坦白的说:“以前,我当司马,裴寂当长史,地位是一样的,现在皇上宠信裴寂,而疏远我,裴寂在功臣中居第一等,我则和其他的人没有区别,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出外打仗,老母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我心中很失望,当时酒喝多了,说出怨言。”

    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但是裴寂向来和刘文静不和,想乘此机会将刘文静处理掉,于是向李渊进言:“刘文静诡计多端,超过常人,性格狡猾诡诈,现在天下没有安定,留下来一定是个祸患。”

    意思就是说,刘文静即使现在没有反,将来也会反,总之这个人留着不安全,我建议你还是早点把他解决掉吧。

    武德二年九月,李渊斩刘文静、刘文起,家产没收(估计也没啥东西,要是抄裴寂的家一定收获颇丰)。

    在刑场上,刘文静叹息道:“‘高鸟尽,良弓藏’,这就话是对的。”

    一代聪明人,建功立业,功臣名就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历史又一次证明范蠡和张良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