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1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0:06:49

    杨文干事件

    武德七年(624)6月,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惊动了李渊,牵连甚广,包括李建成、李世民等人。这件事情就是杨文干谋反案。

    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人,在东宫当过卫士,很受李建成的信任,引为心腹。后来因为李建成的关系杨文干当上了庆州都督。

    事情要从这里开始说起,李建成感受到了来自于李世民的对于皇位的威胁,积极部署,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方的很多封疆大吏达成了秘密联盟,如燕郡王李艺(即罗艺),庐江王李瑗(宗室)等人,在政治上共进退。

    同时李建成招募四方勇士和长安恶少两千余人组成“长林兵”,增加自己对抗李世民的筹码,做为李建成的心腹杨文干也暗中把自己招募的勇士送到长安,配备东宫。

    本月,李渊前往仁智宫避暑,李世民和李元吉随行,李建成留守长安。

    在出发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二人会议,然而不是二人对问题进行讨论,而是李建成直接把结论告诉了李元吉,自己要让杨文干造反,希望李元吉配合自己,在仁智宫如果有机会就将李世民收拾了,并且说:“成功与失败,就看这一次的行动了。”

    李建成命令尔朱焕、桥公山将铠甲送给杨文干,但是这两个人不怎么可靠,走到半路,感觉事不好,弄不好就得掉脑袋,索性不去了,到仁智宫告诉李渊,李建成指使杨文干造反。

    一开始李渊还不相信,想杀了两个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宁州(临近庆州)人杜凤举也告发此事,并且到了皇宫当面陈述,李渊一想,这小子是真要反啊。

    李渊很生气,脸都气绿了,亲手写诏书,召见李建成,李建成知道事情已经泄露了,非常惶恐,不敢去见他老爹。

    这个时候,有人建议李建成占据长安,背叛李渊,也有人建议李建成单枪匹马的到仁智宫,向李渊请罪。

    想了想,李建成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在走到离仁智宫六十里路的地方,李建成将随从部属全部留了下来,只带了十几个骑兵卫士前往仁智宫。

    看见李渊愤怒的眼神,李建成知道解释是没有用了,跪在地上,拼命的磕头,一个、两个、三个……

    到后来李建成自己也磕懵了,不知道自己磕了多少个,而且李建成知道什么时候磕头都可以偷懒,就这个时候不能偷懒,拼劲全力的去磕,额头上鲜血横流,这似乎对李渊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当天晚上,李渊把李建成软禁在帷帐中,只供以粗茶淡饭充饥,保住性命而已,命人严密看守,又派司农卿(农林部长)宇文融急往庆州,召唤杨文干。

    宇文融一到庆州,杨文干就反了(之前还没反)。

    李渊命令李世民去平叛,并且向李世民承诺回来后立他为皇太子。

    现在李建成不行了,李元吉很紧张,要是大哥这么废了,我的皇帝也就当不成了,不行,得帮大哥一把。

    在李元吉的动员下,张婕妤等小老婆们不断的对李渊说李建成的好话,什么孝顺,什么仁厚,是陛下最优秀的儿子,太子以后当皇帝一定是位明君,身上有的优点说了一遍,身上没有的优点也说了一遍,总之不能杀了太子。

    宰相封德彝也帮着李建成说话,三人成虎,渐渐的李渊气削了一大半。

    李世民解决了杨文干,也杀死了宇文融,在班师的路上做着当太子的美梦。

    回到长安后,李渊压根就没提这码事,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李建成依旧当太子,李世民还是他的秦王,李渊只是找了几个背黑锅的小人物处理了一下,东宫王珪、韦挺、天策府杜淹等人被流放。

    以上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杨文干事件的始末,似乎这一切都是李建成的错。

    无理取闹造反者,是李建成;不守承诺者,是李渊;受委屈者,是李世民。

    然而仔细把这个事件捋一遍,会发现很多的漏洞。

    首先杨文干在庆州造反,李建成能得到什么好处,答案是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因为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人,即使李建成不参与这件事都会受到牵连,李建成不会傻到冒这么大的风险做一件对自己完全没有好处的事情。

    其次,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李渊以兄弟不合的罪名将王珪、韦挺、杜淹等人流放。

    王珪和韦挺都是东宫李建成的人,因为李建成犯的事,他们替主子背过,也还说的过去,但是杜淹却是李世民的人。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因为久久没有升官,打算投奔李建成,房玄龄知道杜淹足智多谋,狡猾奸诈,害怕杜淹在李建成那里对李世民不利,于是就把杜淹推荐给了李世民。

    李建成犯了谋反罪,为什么反而李世民的人受惩罚?

    答案只有一个,李世民和这个事件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个事件远远没有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该有多大的关系,能让属下被流放,李世民也只得不言不吭呢?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背后操纵的,李建成只是让尔朱焕、桥公山送铠甲给杨文干,并没有让杨文干造反,然而尔朱焕、桥公山被李世民所收买,反过来告了李建成的一个黑状。

    李世民最理想的目标,就是李建成在得知被告造反后,狗急跳墙,占据长安城,真正的反叛,那样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率兵讨伐。

    但是李建成没有进入李世民的圈套,他知道去见李渊自己或许还有活着的希望,要是据城造反,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李世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当李渊命令宇文融召唤杨文干时,李世民又收买了宇文融,这也是为什么宇文融到了庆州,杨文干才造反的原因。

    李世民搞不死李建成,但还是想利用杨文干造反的机会,自己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李渊召见李世民商讨对策时的对话,就可以窥见一二了。

    李渊首先发问:“杨文干造反了?”言外之意,要不你去平叛。

    李世民说:“杨文干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派一个大将就可以将其擒杀。”意思是我不去,爱找谁找谁,没有条件是不行的。

    李渊一听,太了解这个儿子,准是在谈条件,现在情况紧急,没时间啰嗦,忙说:“这件事事关建成,牵连甚众,影响太大,别人怕是搞不定,只有你亲自走一趟。”

    没等李世民表态,李渊接着说出了关键的话:“回来后立你为太子,我不能效法杨坚杀死自己的儿子,改封建成为蜀王,蜀地贫瘠,士兵体弱,容易对付,他要是侍奉你,就留他一条命,要是不能侍奉你,再杀他也不迟。”

    可以想象的到,李渊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是何种落寞的表情,这就是帝王的悲哀,但是令李渊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悲哀还在后面。

    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也是李世民能通过杨文干造反获得的最大好处。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