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13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擺渡搜】-1811:38:18

    混来混去,混了十几年,杜如晦一直郁郁不得志,估计再向下发展,按他的性格,会写出很多怀才不遇的诗篇(也可以为唐朝的诗歌事业做贡献),那样大唐兴许会少一位良相,多一位大诗人。

    男人怀才和女人怀孕是不一样的,女人怀孕用眼睛能看出来,男人怀才用一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如此,有很多励精图治的君主和恃才傲物的人才就这样失之交臂,君主只看到“傲物”的缺点,却没有发现“傲物”是因为有“才”。

    怀才不遇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当然了,也分两种,一种是真的有才华,一种没有才华装作有才华,注意要是始终怀才不遇的话,这两种人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命运对杜如晦是公平的,似乎还有偏爱,让他进入了秦王府,成了李世民的属下,但是似乎李世民对他并不重视,这让杜如晦很神伤,认为自己所投非人。

    就像一个打扮好的新娘等着新郎来入洞房,等了好久,门终于打开了,新郎却是被搀着回来的,原来不胜酒力,被朋友灌醉了,无需多言,新娘一定很失望。然而杜如晦比新娘还失望。

    当时秦王府的很多人纷纷被外放到各地当地方官,杜如晦的名字也赫然在名单之列,对于那些混饭吃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对于杜如晦这种想干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发配,远离政治中心,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既是永别,自己当宰相的梦将永远破灭,这里就是终点。

    关键时刻,杜如晦还要感谢他后来的搭档房玄龄同志,房玄龄把杜如晦推荐给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只想当个藩王,杜如晦没有用,你要是想经略天下,没有此人不行。”

    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房玄龄这么高的赞扬,李世民对杜如晦顿时来了兴趣,我要见他一见。

    杜如晦知道这次的谈话将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是走是留,是受器重还是被外放,就看自己这张嘴了,杜如晦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说的,该说的,想说的,一股脑的都对李世民说了。

    出来的时候,房玄龄问李世民怎么样,李世民回答说“真能侃,口才很好,”顿了顿“留下他吧”。

    看来小时候吹吹牛也不是什么坏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锻炼一下口才。

    李世民本人对杜如晦这种看了几本书,就仗着口才来卖弄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给房玄龄面子,要是推荐一个,自己否一个,以后老房的工作也没法干了。

    之后,杜如晦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李世民慢慢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虽然好吹牛,侃大山无人能及,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例如;看事情总能看到本质,发表言论总能说到点子上,比那些沙场老将靠谱多了,渐渐被世民重用起来,掌管机密,运筹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

    行政才能突出,军中事务繁多,剖断如流,处理的有条不紊,为当时的人所称赞,李世民偷着乐,幸亏没将他放走,自己算是捡了一个宝。

    发动玄武门之变,我猜测杜如晦也参与了拍板,毕竟拍板是这老兄的看门绝技,靠着吃饭的本领,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又不外传,有这么一个高手,李世民再不用,实在有暴敛天物的嫌疑。

    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也没忘记那个,善于侃大山,行政能力突出的杜如晦,让他和房玄龄同掌朝政,当了宰相。

    当时,有了事,房玄龄给李世民出主意,这事这么办行,那么办也行,到底怎么办最好,还得等杜如晦来拍板,等到杜如晦来了,常常按照房玄龄的计策实行。此所谓“房谋杜断”。

    拍板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想拍就能拍的,更加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智谋如房玄龄都不该自己拍板。

    别以为拍板就是把板子往桌子上一拍,这事就这么办了,没这么简单,要知道,要是自己买头猪,还得承担经济风险呢,更可况一个国家,一个主意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得利,奔向小康,也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要拍板,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越大越好(但也要在理性的范围之内,精神病的信心也很爆棚,但不能信),正所谓,可以不对,但不能犹犹豫豫,而且正常情况下,拍板的人,无论对与错,都要十分有自信的说一定是对的,相信我没有错。

    其次,要有智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出什么重点,什么次要,什么没关系,把各种各样的关系都搞透彻了,才能做出相对而言最正确的决定,拍板也会少些失误。

    我常想,老谋深算的房玄龄也需要找一个背黑锅的人,一旦出了事情,可以这样为自己开脱,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事是杜如晦拍板定的,要罚也不能罚我自己,两个人一起罚。

    满肚子墨水,一眨眼睛一个道,竟然自己不会拍板,实在让人想不起疑心都难。

    如果这样,房玄龄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杜如晦被他卖了,还帮着他数钱。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

    贞观三年,杜如晦生病,请假养病,李世民准假,李世民很担心杜如晦的病,派御医给杜如晦治病,药都用上等的好药,每天都派人探望。

    贞观四年三月,杜如晦病重,李世民派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前往问安,自己也前去探望,当着杜如晦的面,给他的儿子加官进爵。

    十九日,杜如晦死,年四十六岁,一代人杰结束传奇一生。

    李世民哭的伤心欲绝,废朝三日,再封杜如晦为莱国公,谥号“成”,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寝)

    一天,李世民吃瓜,非常香,很有食欲,突然放下瓜,不吃了,想起了杜如晦,我在这里吃瓜,如晦已经走了,不能再吃瓜,心中那个难过,忙命人拿着瓜到杜如晦灵前祭奠。

    李世民曾经赏赐给房玄龄一根黄银带,对房玄龄说:“你和杜如晦一起忠心的辅佐朕,现在只看见你,如晦已经到了另一世界(如果有),”说着说着又哭了,房玄龄也很惆怅,没有人跟自己一起背黑锅了。

    李世民接着说:“听说鬼怪都害怕黄银,你拿着这跟黄银带,放到如晦的灵位前,别让他被别的鬼怪欺负”。

    杜如晦,一个书生,从侃大山起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自认为,天下英雄出我辈,有定国安邦之才能,幸好遇见了李世民的这样的明君,得以一展平生之抱负,不负一生之志向。

    我对杜如晦的评价——一代人杰也!虽不如房玄龄谦逊恭谨,然能力可与之匹配!张扬傲物,亦有其可爱之处!

    .</b>,,<a href="http://www.173zhai.com" >免费小说</a>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