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2-2221:57:21

    (二)

    下面的这件事,或许就能更明显地看出南明的图保江南偏安一方的颓意了。这年六月,就在后金军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李自成西渡黄河时,南明朝廷又想出了北上议和的法子。商讨了仅一个多月,这年七月二十一,朝廷以左懋第、陈洪范为主副使,组成北使团,北上北京与后金政权谈判。

    这么做,无疑是首先向后金示弱了,一向重视天朝威严的明廷,此刻似乎尊严荡然无存了。当然,任何时候,国家都是不缺乏眼光卓著的人才的,就在朝廷商议组建北使团的时候,七月上旬,复社巨子、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上疏朝廷,认为河南、山东空虚,不管是讨顺还是御清,都应该派兵北上,因此请求朝廷北伐。但与韩正宸一样,陈子龙的奏疏免不了石沉大海。

    与南明朝廷的不作为相比,后金政权就显得尤为积极。五月,后金军占领北京,多尔衮派兵南下追击李自成,连战连捷,到了六月份李自成西渡,大同总兵姜瓖叛顺,后金已然拥有了关内山西北部、北直隶一省的地盘。随着大顺军兵败,河南、山东各地士绅以明廷旗号趁机反击大顺政权,在这一大好时机,南京方面应该派重兵驻扎两地,河南、山东之地可以不战而复,明廷也许就多了一点与后金较量的资本,甚至就算是去议和,多少也能挺直了腰板说话。

    但是南京只是积极筹办北使团事宜,并无收复失土之意。后金在这方面恰恰相反,这年六月初四,后金以王鳌永为户工两部侍郎,招抚山东河南两省。但却并没有派大军南下,南京方面在河南、山东仍有挽回的余地,这年九月底,山东青州赵应元发动青州之变,打明朝旗号反抗后金,后金在山东的统治是极不稳固。但弘光政权的不作为,似乎已经是铁定的了,依旧不发一兵北上。

    后金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西面有李自成,实力不相上下,南面有南明,也不可小觑,但后金依旧积极派兵,不惜两边都得罪。内有多尔衮的入主中原的野心,外有洪承畴、范文程一帮极为无耻的汉奸的帮助,后金的南下似乎显得游刃有余。这年六月,后金派固山额真叶臣统大军入山西,十月,攻克太原,大顺将领陈永福逃走,山西除南端几个州县外,基本上纳入后金的版图。而同时,为了稳定山东的局势,攻占山西的同时,后金又派和托、李率泰领兵一万驻扎济南,镇压了青州起义。同时,后金又以降将祖可法、金玉和镇守河南卫辉、怀庆二府。

    到这时,后金已经轻松地占领了晋冀鲁三省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全部疆土,南明方面眼睁睁看着疆土沦陷,却一味只顾偏安。

    在后金积极进取的时候,南明除了北上议和,江北四镇也搞起了暗中的内乱。首先是高杰。高杰的原本驻地是扬州,在尚未就任徐泗之前,高杰一直想进入扬州城,但高杰本是李自成部将,既叛顺降明,自然无德行可言,骚扰扬州百姓是常有的事,因而扬州百姓拒绝高杰进入城内。高杰一怒之下,竟然率部攻打扬州,实实在在掀起了一场内乱。而其余军阀亦无心进取,一味向朝廷索要军饷,且相互之间争夺地盘,史可法名义上节制诸将,实则已经无法控制,只能居中调停。

    这样的原因,正是因为朱由崧被迫求助于四镇,才导致四镇以拥戴之功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可谓东林党的偏见与史可法的优柔寡断,酿成了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2012-02-2312:36:02

    【热火朝天的党争与大顺政权的覆灭】

    (一)

    北使团在十月中旬到达北京,没有奇迹,没有例外,这样毫无资本的议和谈判,最终是没有任何结果可言的。左懋第虽然为人正直,但大势已定,无可奈何,谈判既没有结果,又想祭拜先帝朱由检的陵寝,被断然拒绝。

    当时后金内部正在展开一场关于都城究竟留在沈阳还是迁往北京的争论,最终多尔衮拍板,迁都。顺治小皇帝从沈阳颠簸到北京,多尔衮也就开始谋划他的南伐的计划了。

    实际上,后金政权也是没有太大的进取心的,至少胆子还是有些问题的,因为他们不了解大顺与南明。李自成北伐时,是汉奸范文程主张南下,趁机分一杯羹。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本人也没有对长期占据中原抱有太大的希望。但后金政权里又一个洪承畴,后金不了解大顺与南明,洪承畴却了解,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为了替他的主人立功,洪承畴表现的非常积极。他积极出谋划策,先劝导多尔衮,让他定了谋取中原的决心,再在谋取河南、山东,攻占山西等事上献计献策,终于促成了现在这种对明对顺都极为不利的局面。

    按说审时度势是一个政权的基本素质,但显然南明已经审不了时度不了势了。现在这种情况,大顺和后金联合分取天下是绝不可能的,大顺与南明有共同的最大敌人,后金,眼下最好的策略,是联顺抗金,方能各保所存。但大顺有这个意向,南明却丝毫没有,依旧做着联虏平寇的青天大梦,依旧死抱着国仇家恨不忘,眼见着局势进一步恶化。

    其实朝廷也没有心思考虑联谁灭谁,结谁抗谁的问题了,因为让人恨得牙痒的事情又来了,党争。

    前面讲过,东林党白白折腾一圈,却反而促使老对手阉党势力的复起。阉党可不仅仅只是太监,光有太监的话,魏忠贤只能在皇宫内咋呼,大部分的成员都是身体全乎的官员,原本是所谓三党,因为斗不过东林党,被迫投靠魏忠贤,势力大振,因而名号也从“三党”变成了阉党。马士英本不是阉党,阮大铖也不是阉党,但东林党强烈的排外与门户之见,几乎快将所有非东林党人都逼成了阉党,弘光朝太监势力的复起,史可法议论朱由崧七不贤的事,都成了马士英夺取大权的有利条件。

    八月,马士英利用皇帝对史可法的充分不信任,将其排挤出内阁,到江北督师。但此时马士英仍旧没能成为首辅,因为与东林党关系密切的礼部尚书高弘图接任了首辅一职。马士英不是阉党,但与阮大铖关系密切,再加上东林党势力太强盛,马士英势单力薄,为了窃取首辅大位,不得不寻求阉党和南京勋贵的帮助,而阉党和勋贵正愁没人领导,双方一拍即合。十月,高弘图被排挤出阁,马士英终于接任了首辅,此后,东林骨干张慎言、姜曰广、吕大器、刘宗周等人,都被相继排挤出朝,反倒是党魁钱谦益却投靠了马士英,东林党在短短几个月内一败千里,几乎成了实实在在的在野党。

    但若真的就此罢手也就罢了,一党**不管是英明也罢黑暗也罢,总归要比无休止的党争要强些。但东林党怎能就此罢休,两派都不是好鸟,都不是省油的灯。在野的东林党奋起反击,对三党展开了攻势。从十月到次年三月,朝廷相继出现了“三大案”,即“大悲案”、“童妃案”、“假太子案”,具体内容不需多说,反正只需明白一点,这事可能是东林党反击三党的手段,与万历朝“三大案”有雷同之嫌,是东林党惯用的招数,三个案子件件针对皇帝朱由崧,童妃案想诬陷朱由崧是冒充的福王,“太子案”更是想直接逼朱由崧下台让位。

    这些手段不可谓不弱智,把矛头对准皇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但是,三党绝不是什么好东西,也是心**狭隘,贪污**技术一流的党派,因为东林党的反击,便揪着尾巴不放,对东林党展开了痛打落水狗和斩尽杀绝的手段,像刘宗周在南京差点遭暗杀就是证明。

    总之,为了内阁首辅这个位子及掌握朝政,两党之间展开了比以往要更加激烈斗争,一切的军国大事,都成了小事,毫无主见的朱由崧,渐渐的在三党的诱惑下,堕落成了“一代昏君”,但这一点也值得疑问,因为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摊上了党争这个烂摊子,神仙也挽回不了败局,是否是后金政权对安宗皇帝朱由崧有所诬陷,不得而知,但有说法,认为朱由崧与其堂弟朱由检类似,是个徒劳无功的命,这个观点,不是没有道理。

    到现在,不管皇帝是贤是昏,朝政的混乱已经无法挽回了,如果没有外敌的威胁,斗来斗去,或许能斗出个海阔天空出来,但是现在有外敌威胁,而且是足够强大的外敌,所以南明朝廷现在只能做一件事了,那就是等死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