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318:22:19

    (二)

    到这个时候,杨铭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时人皆知娄东二张而不知杨家公子。但凭借着生平所学,到即墨上任不到半年,杨铭化就干出了几件大事。头一件,他以贪墨罪罢免了县衙所有的官吏,包括那些衙役书吏,从当地百姓中重新聘选书吏衙役,请求朝廷重新派任县丞、典史等,直接给整个即墨官府来了个大换血。第二件事,整顿当地的经济,即墨县农业发达,商业尤其是海贸同样兴盛,但土地高度集中,流民四起,灾害不断,海贸荒废,杨铭化一方面重整海关,一方面安置流民,劝课农桑,不到半年,即墨的经济便有所恢复,渐现太平之象。第三件事,就出格了,至少当时人认为出格,他强行对即墨县的耕地进行清丈,强行压低富户对佃户征收的地租,这就不好玩了。

    其实杨铭化已经看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大明王朝的弊政,尤其是陕西一带流民四起,让他认识到土地对于维系一个农业国家安定兴盛的重要性。他的治政理想是“耕者有其田”,因而上任不久就开始打土地的主意。这么一来,虽然赢得了贫民佃户的人心,却得罪了大部分官绅士绅阶层,崇祯七年上半年,即墨的富户纷纷寻求外援,朝廷弹劾杨铭化的奏疏不断,加之杨铭化曾经以复社巨子的身份弹劾过温体仁,遭到温体仁的嫉恨,终于在这一年七月,杨铭化被朝廷罢免,又被贬回了庶民。

    罢官为民的杨铭化开始反省自己,并逐渐意识到自己执政时的急躁而偏激的一面,开始学会了变通。从崇祯七年到崇祯十年,杨铭化退还乡里,游走于南阳与苏州之间,一面以经商为生计,一面细心关注国家大事。从七年到十年,农民军火烧凤阳,高迎祥被俘牺牲,后金兵两次入关劫掠,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等能人相继崭露头角。这之间还有一件小事,杨铭化结识了一个落魄的藩王,即南阳的唐王朱聿键。这其间正是朱聿键承袭爵位,招兵勤王,又被治罪关入凤阳高墙的时期,杨铭化与唐王朱聿键既是同乡,一个是**怀大志的藩王,一个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小有名气的复社成员、落魄官员兼知识分子,两者相互结识并引为莫逆之交是正常的。

    崇祯十年,皇帝朱由检就平台召见杨嗣昌,此后杨嗣昌一路平坦,终任兵部尚书。杨铭化在唐王被禁高墙之后,失落中发现了这一机会,独具政治眼光的他通过通达的人际关系,致信于杨嗣昌,在书信中,杨铭化将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及策略一一说出,虽然其主张并不成熟,但依然使得杨嗣昌大为惊叹,引为奇才。这年冬,杨嗣昌向朝廷再次举荐杨铭化,万幸的是,杨铭化竟然重新得到了任用,而且以原官职起用,直接升为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濮阳)知州。再次上任的杨铭化改变了以往的行政风格,开始学会宽和通融,圆润地协调贫民与富民的矛盾,开州渐现治世之相。这一年,杨铭化三十五岁。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