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5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612:26:19

    (四)

    杨铭化与阎尔梅一同回到沂州,同王秉灵、赵应元四人一起讨论眼前的局势,并谋划相应对策。他们认为目前清廷的主力部队集结于潼关、陕北两地,其余地方尤其是北京,兵力相当空虚,倘若以奇兵袭攻北京,定然能致清军于尴尬的境地。但这一建议遭到了杨铭化的反对,他认为目前李自成与清军交战胜败尚且不明,清军实力尚在,贸然北进,即便能攻下北京,一旦清军回援,战又不能胜,守又不能固守,退无退路,到时反是明军将陷入两难的境地。于是再议之下,众人决定暂行观望。

    果不其然,早在与睢州之变的同时,李自成便撤离潼关,这个消息在半个月之后即正月下旬才传到山东。得知了李自成撤离,清军占领陕西的消息,杨铭化越发地感到形势的严峻,他预感到,清廷不久后将发动对南明的攻势。

    W.DSNT|-1621:37:05

    【反攻策略的失败与领兵南下】

    (一)

    清军在陕西休整了数月,于二月底开始继续南下的步伐。阿济格继续从西路追击李自成,多铎则从东路南下,三月份抵达河南归德府,对徐州虎视眈眈。

    形势再明显不过,清军即将进攻两淮,进而进取南京,但南京方面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仍然沉迷于偏安之中,阉党与东林党继续搞内讧,掀起了所谓的“假太子案”“童妃案”,没有对淮防、江防做任何积极性的巩固,连像杨铭化这样可用的抗清派也不重用,只寄希望于清廷能够放过自己。

    朝廷不作为,但杨铭化不能没有考虑的,寄希望于四镇能抵抗清军多久是不可能的,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清军攻破江淮防线,因而一个先前搁置的计划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先前主张的是反攻北京,但那时清军的主力尚在黄河流域,还可以迅速回援,而今清军即将南下,北方可谓是真空状态,此刻突袭北上,不仅能收复大片失土,还能在北方大造声势,以缓解江淮防线的压力。于是,反攻济南、北京的计划又被重新敲定。

    果不其然,四月初五,驻守归德的清军主力多铎部率全部兵力倾巢而出,迅速南下,十三日即抵达泗州。而与此同时,驻守山东的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固山额真准塔率领,兵力在两万左右,正沿大运河南下,准备取徐州、宿迁、淮安、泰州等地,一路由和托率领,兵力在一万左右,正出济南东进,准备武力取青州、莱州、登州等地,再从海州南下与准塔部会合。

    形势如此,即便不反攻,也要迎战。当时是四月初,杨铭化率领的山东明军主力集结在沂州沂山蒙山一带,与山东的清军两路兵锋均不抵触,而济南显然已经空虚,杨铭化果断地发起了北上突袭的军令,这个月初九,杨铭化亲自率领全部六万军队(包括新招募的新兵),经蒙阴、新泰、泰安绕过泰山,直奔济南,于十四日抵达济南城下。济南城只有清山东巡抚方大猷领四百余残兵镇守,得知明军六万大军从天而降,方大猷吓破了胆,但他竟然头脑清醒,在明军尚未攻城之前,迅速派出两拨人马,一拨往青州方向向和托报信,让他快快回援,一拨往京城方向,向清廷报信。

    杨铭化等人早料到方大猷会来这一招,事先派兵截住出城的信使,随后,于当晚迅猛攻城,方大猷自知凭借四百兵丁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济南,遂稍作抵抗而弃城而逃。凌晨,明军正式进驻济南,反攻济南的计划已经完成,接下来便应该实施第二部计划,奇袭北京城。但这个计划却临阵遭到杨铭化的反对,他认为和托、李率泰领兵一万正盘踞青州一带,得知济南失陷,必然要回援,如果轻易北进,一旦清军重新占取济南,明军就会失去退路。在商议之下,明军决定对和托开战。

    W.DSNT|-1621:38:09

    (二)

    四月十五日,明军在济南休整半日后,留一万兵力镇守,其余大军东出济南,前往青州城,寻找和托决战。十六日晚,杨铭化与和托在淄川附近遭遇,两军随即摆开阵势,当时杨铭化有五万兵力,其中的两万精兵中,五千兵力协同镇守济南,现在的队伍中,只有老兵精兵一万四千余,其余皆是新兵,没有经历过战斗,因而战斗力不高,只是给队伍壮声势而已。为了速战速决,两军都对对方军营实行夜袭,明军出动一千精兵,偷袭清军大营,清军陷入一片混乱,杨铭化随即调动五千兵力对清军展开攻势,清军损失惨重,混战中,和托受伤,但随即清军恢复队形,对明军展开反击,双方展开一场厮杀,肉搏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但毕竟明军士气高涨,又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胜利的天平在悄悄地向明军这一方倾斜,清军渐渐“力不支”。

    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明军大本营传来消息,清军也派了一部精兵奇袭,大本营陷入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杨铭化镇定自若,没有放弃战机而回援大本营,而是激励前军一鼓作气,将清军主力部队击溃。次日清晨,清军损失惨重,开始北撤,杨铭化迅速整顿队伍,回援大本营。但情况比预料的还要惨,由于清军不可战胜的这一谣言在军中的流传,清军仅仅以一千余骑兵突袭,便造成大本营严重的混乱,明军没有组织起有序而有效的反击,清军骑兵在军中左突右窜直到清晨,斩杀明军将士不计其数,在杨铭化率领的疲惫之师返回之时,才组织反击,将一千余清军全歼。

    此战历时一天,准确地说是四个时辰八个小时,是为淄川战役,明军由于大本营的混乱,伤亡和逃亡总计近万人,而清军也损失在五千人以上,且主将和托遭重伤,再也无力反击,取道博山,往滨州方向逃窜。

    杨铭化整顿余下的四万余兵力返回济南,准备进一步北伐。他相信,只要能抵达北京,不管能不能攻下北京,关键是要制造大的声势,只要身在江淮、荆襄的清军两大主力听闻到这样的消息,必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这样一来,南京的危局既可以缓解,朝廷也能意识到满清的祸患,从而彻底否决“联虏平寇”的荒诞国策,进而决心抵抗,使江北四镇与山东的明军南北夹击清军,不说收复北方五省,暂时保住江南还是绰绰有余的。

    别说,这突如其来的反攻,倒真的起到了非凡的效果,虽然当时消息并未传到清军前线,但对山东的局势,确实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杨铭化一反攻,和托一兵败,消息一传开,山东具有反清志向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打着弘光朝的旗号,遥尊杨铭化为大元帅,纷纷攻打各地所在的县城,拘捕清廷委派的知县、知州等。像前济宁知州朱光、乡绅潘世良、任孔当率数万义民反攻济宁,捕杀清廷济宁知州。而前青州知府杨王休、前登州参将曾化龙、前胶州知州郭文祥也配合杨铭化作战,反攻青州,逮捕正龟缩于青州城的王鳌永,于四月底处斩。而东昌、滨州、德州乃至于河南省的彰德府、直隶省的大名、广平、河间等府的义民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杨铭化的反攻大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