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0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4-0119:48:51

    (五)

    没话了,苏观生的职务是兵部侍郎兼大学士督师水军,按照以文制武的一贯原则,自然是苏观生应该当总司令,苏观生自己这么想。但郑芝龙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是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官居从一品,又是朝廷正式册封的平虏侯,况且他水师的实力十分强悍,自然应该让自己来做这个总司令。

    苏观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恃才傲物,很容易轻视别人,而且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你郑芝龙是海洋之王怎么地,在这里,你就必须收敛,于是,双方争执不下,苏观生表现的尤为傲慢。

    郑芝龙火了,但他没有爆发出来,他忍住了。

    商讨最终的结果是,双方联合作战,但并不推举统一的最高统帅,苏观生、郑芝龙各自指挥自己的部队,遇事商议而行,实在难以达成共同意见,那就各自行动。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这一次,不是关于领导权的争论,而是关于战术战略问题的争论。苏观生认为,苏州战场形势不明,需要在沿海大加骚扰,引起清军的恐慌并达到转移其注意力的效果,而不可轻兵冒进,万一深入作战,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应该稳扎稳打,一城一地向前推进。郑芝龙认为,清军并没有最基本的水军力量,只在沿江修筑江防工事,而我大明水师历来强大,并不在意一城一地,完全可以趁机溯江而上,直捣南京。

    可不管怎么讨论,双方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坚持各自的观点。

    没办法,商议达不到效果,只好分道扬镳。于是本来寄予厚望的会师至此暂告失败,郑芝龙择日启程西进,而苏观生则加大对海门、吴淞口一带清军沿江据点的攻打力度。

    会师失败了,郑芝龙转而西进,苏观生则依旧按照自己的观点,一城一地向前推进,表面上看来似乎各自为战了,然而弄拙成巧,无形中双方依然是配合作战。

    因为郑芝龙直捣中央,苏观生层层解剖,这不就是内外夹击吗,虽然他们没有刻意这样做。

    然而郑芝龙西进的战果是惊人的。

    九月二十二,部将郑彩攻克通州,占领狼山清军据点。

    九月二十三,部将李卫攻克江阴沿江据点,部将施琅攻克靖江,斩杀清军上千人,毁坏清军的沿江江防工事。

    九月二十四,郑芝龙部克泰兴。

    九月二十六,郑芝龙水军到达瓜州,登陆与清军发生激战,斩杀敌军千人,截断清军用铁链、船只连接而成的锁江防线“滚江龙”,焚毁清军江上木城浮营三座,缴获江防大炮三十余门,使清军苦心经营的江防工事全部瓦解。随后,郑芝龙命郑彩留守瓜州,大军准备攻取镇江。

    九月二十八,郑家军在镇江银山登陆,镇守镇江的清军调出三千兵力前来阻截。郑家军多携带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洋滑膛燧发枪,郑芝龙以炮火助阵,前锋部队火枪齐发,而后进行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清军数千人被全歼,逃走者寥寥无几。随后,郑芝龙率军入驻镇江城,镇江收复,南京东面的最后的门户终于敞开。

    所以说,凡事不能害怕,害怕了,首先就会增加三分失败的可能。所以说,凡事就怕认真,认真起来了,许多事也就并不是个事了。

    郑芝龙多半出于一种对清廷畏惧的心态,才拥兵不出。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仅仅出动了两万兵力,就从长江口一路而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从这一刻开始,郑芝龙,你再也不应该再畏惧清军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从你以及和你一起共同奋战在江南战场上的千千万万的将士这里打破。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