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1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220:58:33

    【京城下的试探】

    (一)

    所以说到这里,东西方面的形势就都了解了。

    十月初三,杨铭化率军九万余人(包括新加入的吴胜兆、李成栋部及刘良佐余部)控制了紫金山各个要塞据点,就地扎营,与南京城内的清军相对峙。

    而同时,杨铭化下达命令,命苏观生即刻溯江而上,协同郑芝龙攻打长江北岸各个要塞,以达到控制从池州到长江口整个河段的江面,阻止江北的清军南渡支援的目的。苏观生得到命令,因为有感于郑芝龙“冒了一把险”,结果收获甚大,所以日夜兼程,抵达镇江,配合郑芝龙作战,郑芝龙一面派轻舟迅速抵达南京下关江面,从江上与紫金山上的杨铭化部对南京城行成夹击之势,一面调动大船西进,攻克仪真、江浦、和州等长江北岸城池。

    赵应元当然也不会休息,他一面命方国安率军一万五千人及义军两万人共三万五千人北上南京,并驻扎于城南聚宝门一带,控制秦淮河水域,另一方面,留守五千兵力镇守当涂后,他亲自率军三万余人,王之仁副之,乘船溯江而上,逼近安庆,并准备佯攻安庆,一来牵制安庆方面的清军,并给江西的清军造成压力,缓解江西清军金声桓南下进攻的势头。二来迷惑清廷,给清廷造成明军要东西并进,进取江北的假像。

    十月初四,明军对南京城东的朝阳门、城东北的太平门分别出动五千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吴胜兆攻朝阳门,李成栋攻太平门。杨铭化责令调拨虎墩炮每门各五十架助攻。前面讲过,虎墩炮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但威力不大,不足以轰塌坚实的城墙,杨铭化此举不在攻城,意在主张声势,试探之意由此可见。

    其实不仅仅是试探清军在南京城的真正实力,以及城防的坚固与否,还有试探投诚部队的反清决心的意思在里面。

    当然这层意思,吴、李二人不可能体会不到,这也是向来投诚部队大概所要必须经历的,就像林冲想上梁山入伙也要先去杀个人纳个投名状的道理一样。其实两人抱的真实的心理是,眼看明军势大,收复南京很有可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又成了他们的座右铭,更准确的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索性干脆就降了,否则后果会很严重。而降了之后,万一明军还是斗不过清军,再降清又不是不可以,只是背了个反复无常不讲信用的罪名罢了。

    以杨铭化的智商,这样的试探应该没有什么意义。但他这么做,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了解清军的特性,知道清军最痛恨降叛反复无常,现在造就这么一个形势,是在把吴、李二人往与清军敌对的绝路上逼,然后才能真正的让他们与明军站在一起,不站在一起也不行。

    没办法,谁让投降过两次了呢,硬着头皮上吧。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