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七章 孤帆凝望(下):我也在前进!只是,背向着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三个月后</p>

    </p>

    看完军队的整训报告,帝君放下眼镜,抬起头来对内阁众臣和各军将领说道:“不出三个月时间,我军便已完成新军的招募和整训,众卿家不但劳苦,更是功高啊!”</p>

    “我国休养生息已近10年,经济得到恢复,自然是比以前手头宽裕许多。中南半岛局势趋向安定,商路打通,对我国乃是锦上添花。只是帝国工业基础不强,岁入不比富国充足,因此最终的军队规模还是需要进一步确定。”财政大臣江正源翻着长长的预算表和收支报告,厚实的眼镜架在光滑肥厚的脸上,“我这里的预计是新组建8万军队,这样国库的收支恰好平衡。”</p>

    “江大人这可是为难在下了,为了对付普国军队,我方必须新建至少5个军10万人,并且按西洋的方法进行最为严格的训练,如此一来各方面的开销还需要增加。”王睿为了军费的问题,已经和江正源争执了不下十次,只是这位财政大臣一直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王睿也懒得发火,他的锐气早被现实磨得干干净净了。</p>

    “训练、被装、武器、弹药、给养,哪样不是个大数目?每增加一名士兵,国民的负担就增加一分,你们这些军人,就知道跟朝廷要最好的武器,最好的装备和最好的人员,还必须有求必应,可这财政怎么吃得消?”江正源一点没有松口的意思,他知道,帝国上下一直都伸着无数双手向国库要钱,即使自己想松,也没有多少余地了。</p>

    “8万人运用得当应该是足够了,如果我方进展顺利,那还是可以得到充足的经费扩军的。当然,主力决战是兵力越多越好,只是各位将军也要多多体会帝国和朕的难处啊。”唐铭铮摇了摇头,站起身在会议厅内踱步。在他心里,对战胜普国还是没有十足把握的,因为这个计划获得成功所能依靠的,更多是发动战争的突然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各种偶然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增大了计划所承担的风险。</p>

    “看来这8万人是我们的全部兵力了,而我军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不如普军,总兵力又不占优势,损失还无法及时补充,的确冒险啊。”王睿突然插了一句,“现在的战争,兵士的训练和武勇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双方实力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战斗往往会演变为消耗战。”这位陆军大臣所说,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承认的事实:纵观西方在线式战术确立以来的100多年间,即使被后世称为决定性的胜利,双方的损失比例也不会过于悬殊。这是由于火枪威力、射程及精度比起冷兵器来没有显著的提高,杀死一个对手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并没有大大缩短,即使熟练的射手从射击到下次装填也需要10秒的时间。而大炮威力虽然不小,却受射程和精度的限制。因此只要能歼敌1000,自损200,就已经是相当辉煌的胜利了。</p>

    “我们在步兵身上花费的金钱太多了,步兵的作用主要是维持战线的稳定,而在双方的交火距离内,无论是对射还是刺刀冲锋,对敌军的杀伤和士气打击都不如火炮。而我方的计划一个军仅仅配备1~2个炮团几十门火炮,这很明显是不够的,再精锐勇敢的士兵在火炮面前也是软弱无力的。”敏宁听着王睿见解,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军事杂志上看到的步骑炮谁为主力的争论:受传统的影响,各国往往更为重视步兵或骑兵,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仍然被视为辅助兵器或者仅在攻城时使用。而当下横扫西洋各国的大陆帝国,其军队却十分善于使用火炮。因为帝国初起之时,士兵多为临时招募,装备和士气都不如其他国家的职业军队,但炮兵出身的开国皇帝菲力一世依靠炮兵多次击败列强,最终确立了现今横扫西方大陆的雄姿。敏宁和祖皓也曾经拿到过菲力著作和战例的译本,仔细研究其战略战术思想。</p>

    “听得王大人一言,林某茅塞顿开。下官曾在西洋经商游历,洋人在开战前,都对战争无比神往,以为充满冒险与浪漫。然死伤累累,国破家亡,方才知道战争之恐怖。这早已不是贵族的游戏,而是全体国人须共同面对的重任。”作为新任外交大臣,林怀衷除皇帝询问外,很少对其他阁僚的提案发表意见。</p>

    “呵呵,林大人谬赞了,这都是他人的杰作,王某怎敢掠美啊?这是我陆军部一个参谋的上书,里面虽有些直言不讳,但却也深刻中肯啊。”王睿在政坛并没有明显的保守或改革标识,或者说,他更为倾向实用主义。只要能够使得军队强大,国家强盛的策略,他都会统筹权衡,这也是帝君让这个才智有限的中年人一直呆在中枢的原因。“除了这份曹永浜的建言,这里还有一个叫徐松龄的军医建议官兵剔去胡须和头发,这样便于保持卫生和战时急救。”这位陆军大臣一听说要组建新军,便命办公厅搜罗各方意见,在仔细阅读所有提案后,他更倾向与根据帝国的特色对军制、操练和装备等内容进行大规模改革。帝国在近10年来一直偃武修&#25991,军队也趋于老化和保守,因而有大量有真知灼见的军官得不到重用,意见无法上达天听。</p>

    “王卿,这些意见不是今天才递到你手上的吧?怎么现在才送过来?”帝君看似批评王睿的话,实际上肯定了他传递的改革方略。“吐故纳新方能够保证我军战无不胜,若是有真才实学能够富国强军,朕绝不吝惜官位权柄。”</p>

    “陛下恕臣之罪,只是军部最初制定的方案,都较为保守,臣不得不授意部里几个有些想法的官员各显神通,按自身所长建言献策,因此才晚了一点,这军队的计划还没出来,财政部倒是先给我们算好了规模……”他的话惹得大家一阵哄笑。</p>

    上午休会后,帝君命人找来了陆军部参谋曹永浜、陆军医院医官徐松龄还有陆军部后勤参谋屠延方和兵工总署驻恭县兵工厂总办张梓朋,这些都是王睿授意写新军建设策的官员。</p>

    “我军的野战和后方医院急需根本改革,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收容伤员病患,而后仅做简单处理便听天由命。很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药品、医生和设备,加上良好的护理,官兵的死亡率会大幅下降。而我们却把优秀的医生都留在城市和中枢,这些医院人满为患但多是平民,军人为国负伤,却得不到良好的救治……”第一个到达的徐松龄是西洋留学归来,但身为贵族的父亲却执意将其安排至峻崖城的陆军总医院,这样和家人的距离是近了,但和救死扶伤的理想却遥远了。这位30出头的医生为了学成后服务军队,一直坚持锻炼体魄,但回国4年却无用武之地。</p>

    “旧的医院朕看是难以改革了,大批勋臣贵戚将自家子弟送进去,图的就是军队优厚的待遇和城市安全舒适的环境,要他们奔赴前线在他们眼里和杀了他们没有任何区别。但这不关键,扩军自然也要增加军医,朕准许你从新近归国或毕业的医生中选取立志报国从军者,建立一个新型的野战医院。徐卿的设想别说在国内,在国外也是闻所未闻,但士兵才是军队真正的主人,主人受伤生病了,我们自然要尽心尽力伺候。”帝君知道,徐松龄的建议其实并不新鲜,因为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调理。只是东西方各国都把护理看作是家人的职责,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家女儿抛头露面照顾他人。</p>

    “陛下对臣的建言谬赞有加,臣实在惭愧。这治军建军和治国安邦是一个道理,制度明则万事兴。对我军而言,需强调纪律和命令的极端重要性,但不可效仿普国允许军官任意打骂和体罚士兵。普军军官对待士卒极为严苛,战时却纵容士兵劫掠,如此这般只会使我军丧失人心,处处遭遇激烈抵抗。军法同于国法,在于官兵一视同仁,这样士兵才能真正接受纪律的节制,没有军官威慑之时,仍能严于律己。同时训练大纲要求过严过细,训练强度过大,导致部队训练时间过长。我国官兵目不识丁者甚众,而操典又太过复杂,军官都不敢说了如指掌,何况普通士兵?故需要一本新的操典,图&#25991并茂、言简意赅。”曹永浜似乎对军制和训练有太多话要说,只是滔滔不绝起来可能几天几夜都不够。</p>

    “曹将军可谓满腹韬略啊,何不一边将治军用兵的设想编写成书,一边担任我新军团的训练参谋,协助龙将军训练军队?”帝君对这个只有22岁的上尉似乎 青睐有加,“传朕旨意,成立新军制委员会,趁新兵完成招募与集合之际实验新法训练,任命王睿为主任委员,曹永浜为新军制研究所代理所长,升中校衔。”</p>

    “谢陛下对末将的错爱,末将定不辞辛劳,为我帝国新军殚精竭虑。”曹永浜立正敬礼,或许这才是他多年苦读所期盼的机会,只要假以时日,这些想法定能够大放异彩。</p>

    “这次微臣觐见陛下,是为这军费超支之事而来。大军出征,日费千金,开源自然重要,但节流亦不可忘记。而现今军队的被服装具,浪费巨大。以军服而言,多采用光鲜华丽的设计,装饰昂贵漂亮,但毫无用处,反而成为累赘。布料也不甚坚固,战场上摸爬滚打容易破损,这无形中增加了后勤的负担。军靴、背包也多为皮制,笨重而昂贵。若能采用简洁实用的材料和设计,则不但可以节约花费,更能使士兵行动更为方便。”负责军装被服的陆军部后勤处副处长屠延方向唐铭铮建言道,“微臣每日看着各部上报的被服补充清单,也是左右为难啊,经费虽逐年增加,但磨损消耗甚巨,如要扩军备战,恐更加捉襟见肘啊。”西方战争在逐渐脱离少数精英武士主导的战斗后,进入了消耗战的时代,武器的进步减少了战技的差异;而近年来散兵战的盛行,使得采用密集队形的线式战术显得笨拙迟钝,新战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各国军服磨损比以前更为严重,布匹的需求与日俱增。</p>

    “这倒是个好办法,光被服装具一项,就占军费的四分之一。这军服的布料实在太脆弱,穿来阅兵倒是合适,可战场上就不行了。”江正源受帝君压力,一直对各部的预算严加控制,希望尽可能压缩开支。但西式军服的设计的确有诸多缺陷,各国军服虽然颜色和样式不一,但重形式多于实质,漂亮的制服入得厅堂,却上不得战场。</p>

    “微臣这里有新设计的军服样式,力求简单实用,减去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布料也采用舒适耐磨的帆布。皮鞋皮包换为布鞋布包,虽然比不上皮革坚固,却也算耐用。算起来总共可以减少一半的被装开支。”这位50岁的后勤官员父亲是旧军人出身,一直对西式军服嗤之以鼻,认为华而不实,还是旧时东方的军服简单舒适。虽说屠父的观点自然是因循守旧,却给了屠延方一些启发。</p>

    “恩,除了难看一些,还是相当不错的,军衔也需要简化,这样士兵易于识别,最好还有姓名和部队番号。”敏宁看着军服的设计图,突然冒出一句。她跟着龙佐编练新军已有两月,发现官兵之间熟悉十分缓慢,士兵只认得服饰华丽的就是军官,却只能从气势上判断官职大小。新到的士兵要最少一个月才能认识自己部队团以上的军官。</p>

    “诸位真的是各显神通啊,朕得诸位相助,何愁霸业不成?”唐铭铮对今天王睿的举荐十分满意,“设计军服大人可聘请专家协助,朕升你为陆军后勤部次长,全权负责。”</p>

    屠延方谢过,宫廷总管桂明芳禀报,还有最后一个王睿推荐的官员需要接见。这人名叫张梓朋,任职于陆军部兵装处。由于他的住所远在郊区的兵工厂,即使早有准备,最后一个到达也在情理之内。武器装备对战场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帝君一直倍加重视,即使息兵偃武也一直将暗中大量经费投入武器装备的改进和研发之中。</p>

    “张卿远道而来,朕本不忍立刻召见,然军国大事谋定而后动,容不得半点拖延。不指明方向,则如同盲人瞎马,再苦思冥想也无法解决问题。”唐铭铮看到风尘仆仆的张梓鹏,忙命侍从端来茶水,示意其在身边坐下。</p>

    “陛下召见问策,微臣荣幸之至,怎敢称劳道苦?恕臣开门见山,我国现有的武器装备相当不尽如任意。有几大弊端亟待解决。”张梓鹏没有太多客套。</p>

    “张大人但说无妨!”</p>

    这位兵工厂军代表见帝君心情急切,没顾得上喝茶便将想法和盘托出:“一是装备质量标准要求过高,而我国具备生产条件的兵工厂仅恭县一家,当时全军换装新式步枪,兵工厂全员不眠不休努力一年方才完成;二是组件过于复杂,不但兵士操纵养护不易,我兵工厂也疲于应付;三是片面追求精度,却忽略了我军士兵素质较差,难以发挥兵器优势这一事实。” </p>

    “那爱卿可有良策?”唐铭铮原本也追求精兵强将和精良装备,但帝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落后的教育水平却使得这些设想被现实打得粉碎。</p>

    “以臣愚见,唯有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老兵适合使用精良兵器。能力平庸者更希望操作简便,不至于临场慌乱无法射击。兵器更易生产,则兵士不惧损坏,敢于大胆使用;维护简单便利,则不需要小小问题便回厂返修,减轻后勤压力。”</p>

    “张大人所言,本官不敢苟同。兵器生产乃军队大事,武器自然是先进精良为佳。我帝国步枪,产量虽有所限制,然工艺及设计均采用西洋先进标准,所生产的枪械,也可于西洋产品相媲美。兵法云,兵不贵多而贵精,本官以为武器亦然。”候博熙对这种降低标准的做法不甚理解,东方人认为西洋器物以精细质优闻名,百年以前东方效法西方组建军队,自然武器也应当先进精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p>

    “总理大人言之有理,制造器物定要力求质高,然各国国情不同,生产器物的目的不同。质量标准过高,定然增加成本和制造时间,而陆军部又催促甚急。且以一倍之价钱,得什一之提升,下官以为得不偿失。用兵打仗,日费千金,武器弹药消耗甚巨,而我军枪械过于精密,若有损坏,须回厂修复或更换新枪,则无形中增加了武器的产量。而此类步枪生产时间较长,若战事旷日持久,则难以应付消耗。最终在军部的催促下,工厂定要大幅降低标准。与其如此,不如简化设计,以微小之性能损失换取产量之大幅提升。枪炮弹药及火炮之生产亦然,我铁厂已掌握西洋新式钢铁冶炼技术,所炼钢铁强度虽不如洋钢,却是我原有产品所难望其项背。经工厂测试,可用于替代铜铅用于制造弹药及炮管。前人弃钢铁而取铜铅,乃是担忧铁器暴露日久,并生铁锈。而本厂工程师将涂漆防锈之术发展成熟,钢铁锈蚀大大降低,故已成熟可用。此一项,则亦可大幅节约成本。”张梓朋乃是会计出身,并非兵工设计的专家,而对成本及花销的敏感使得这位35岁的兵工厂总办一直在想尽办法,集思广益。在他提供的工程师报告中,若采用上述方法,武器质量不会有显著下降,但生产及维护成本却大幅减少。</p>

    “各位大人的建议,本官都已拜读,粗略一算,组建军队所需花费可减少一半,故不但王大人所计划的10万人马组建毫无问题,我国仍可再组织一个军的兵力。”江正源对这四人的建议颇感兴趣,除了徐松龄外,其余三人都提出了减少花销的方案,而徐的建议虽然是要求在医疗和急救上加大投入,却间接减少了因伤亡增加而带来的补充兵员,优抚遗属以及处理死伤方面的耗费。</p>

    也许这就是现在和未来的战争吧,敏宁心想。随着&#25991明和技术的进步,武器的使用越发简便,杀人也就越发容易。古时交兵,十八般兵器,几十上百种武功心法,每项若需要运用自如都必须经年累月的苦练。而枪炮操作简单,以火药为力,铅丸为弹,威力非旧时兵器可比。普通士兵经过简单训练即可掌握,作战训练之法因印刷术的发展也广为流传。故训练合格甚至优秀的士兵并非难事,而战场却更为血腥残酷。火器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与物资损耗,因此战争慢慢倾向消耗。战争的胜负不再是少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武士之间的决斗所能确定的;更多的人力物力开始卷入其中,几个精英的伤亡不再会引起全军的溃散,战争成为各势力拼尽全力的殊死搏斗。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还是民心士气,而训练、军制、谋略、补给及装备,这方方面面共同维持着军队的士气。</p>

    新军制实行不足两月,便传来了普国向森国宣战的消息。在庆幸新制使得军队组建更为快速的同时,敏宁也感到了事态的紧迫,因为她隐约感觉到,也许双方角逐的战场,并不仅仅限于永泰一省……</p>

    经过短暂的沉寂,战争的号角再次响起,此时此刻,整个世界,如同一艘千疮百孔的帆船,在战火的疾风骤雨下艰难前行。</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