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燃烧的世界

正文 第二章 铁幕背后(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什么!总书记同志,您在说什么!”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沃罗特尼科夫几乎被安德烈夫刚才的话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甚至开始怀疑要么是自己听错了,要么就是这位总书记同志已经神志不清了。</p>

    “我们要向北约发动一次进攻。”安德烈夫以非常斩钉截铁的语气再次重复了刚才的话。会场内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可以听见与会众人的心跳和呼吸声。</p>

    “可......可这是为什么,总书记同志?”沃罗特尼科夫小心翼翼地问道,同时用余光扫视会场内的其他17个人,加上他和安德烈夫,就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全部的19名成员,其中12名委员和7名候补委员。他们是整个苏联事实上的最高统治阶层,决定着这个帝国内政军事外交的一切方针和决策。其余的17个人里,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以及克格勃主席切波利科夫表情平静,看上去是早就知道了。</p>

    “因为西柏林。”安德烈夫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变得更有威严,“自从1945年苏维埃联盟和西方达成协议分管柏林,西柏林就像一根刺扎在我们的肉里。西方有多少颠覆活动是通过西柏林进行的,我想在座的同志非常清楚。我们3月份与西方进行的关于西柏林地位的谈判破裂了,证明了西方在这个问题上顽固的立场。既然谈判不起作用,那么就用武力来实现它!”</p>

    “恕我直言,总书记同志,您的这个理由太缺乏说服力了,一个西柏林不值得我们与西方开战!”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索洛缅采夫一边说,一边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眼下虽然已近夏季,但莫斯科的天气依然十分凉爽,索洛缅采夫那一脑门的汗显然不是热出来的。</p>

    “索洛缅采夫同志,恰恰相反。”安德烈夫索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看看这几年我们的阵营内部都发生了些什么!民主德国,自从柏林分治,大量人口通过西柏林逃往西德,尽管我们筑起了柏林墙,可还是拦不住那些人!波兰,他们从几年前就开始动荡,为此波兰政府不得不实行‘战时状态’才令局势平稳。可过不了多久,局势再次动荡,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有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这三个加盟共和国,一直有谋求脱离联盟独立的势力在暗地里翻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都有西方的影子!我们必须作出反击,给予这些反动势力以强力的打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击垮北约!”</p>

    安德烈夫重重一拳砸在会议桌上,这一拳刚好砸他话音刚落的时候,因此在寂静的会议室里犹如炸弹爆炸一样响亮。会议室里依然是死一般的寂静。</p>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已经重新回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因此我们的阵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安德烈夫没有给予任何人反驳的机会,继续说道,“打垮北约,展示我们的力量!”</p>

    宏伟的会议室里激荡着安德烈夫的这句话,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们面色沉重,他们知道他们的总书记同志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才说出了这番话。可是,局势真的有他说的那么糟吗?只剩下向西方发动进攻这么一条路可走了?</p>

    “难道只能通过战争吗,总书记同志?虽然我承认您刚才说的都是事实,但自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那一天起,我们不就一直面对西方的颠覆和干涉吗?但苏维埃政权却屹立至今,而且还打败了纳粹,解放了东欧!”又是沃罗特尼科夫问出了这个大多数人心中的疑惑。不得不承认,自从安德烈夫以他高超的政治和外教手腕将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重新拉回东方阵营,他在党内的威望便如日中天。这几年来几乎没人胆敢反对他的决策,尽管这个时候的苏联早已经习惯了集体领导制。从刚才安德烈夫的发言一直没人敢正面反对就可以看出,他在苏共内部已经是一言九鼎。</p>

    “我们不能一直被动,戈尔巴乔夫同志。”安德烈夫与戈尔巴乔夫四目相对,“以上还不是全部的理由。”安德烈夫说完这句话就以眼神示意雷日科夫,接着雷日科夫便站了起来——就像事先排练好的。</p>

    “苏维埃的经济自从80年起就一直陷入增速放缓的困境,勃涅日列夫同志曾经想设法改革,但未见成效。人民的不满在增加,社会矛盾在加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存在,我们和西方之间,将会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而最后,我们就会败倒在西方的跟前!因此我们需要一场战争来转移矛盾,同时通过战争来获得西方不肯给我们的东西——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p>

    “请说具体一点,雷日科夫同志。”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插了一句。葛罗米柯是苏联第一位职业外交官出生的外交部长,他自1957年担任苏联外交部长至今,已经28年,在苏共内部拥有崇高的威望。他没有立即反驳,这在安德烈夫看来是个好兆头。</p>

    “好的,葛罗米柯同志。”雷日科夫端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1-2周之内打垮北约中欧集群,瓦解北约在挪威、西德和意大利的军事存在,占领包括西德、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意大利、卢森堡在内的北约国家,将战线推至法德和法意边界,然后通过吸收被占领国家的资金与技术,刺激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同时以此为筹码,逼迫美、英、法和我们谈判,要求其提供给我们技术和贷款以及改变柏林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发动一场高强度的,短时间的进攻。不使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只用常规力量,力求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降到最低。”</p>

    “只用常规力量?我们的军队可以做到吗?雷日科夫同志,您有把握?请不要告诉我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弱到可以轻易被我们打败!”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忍不住发出了质疑,“难道您不觉得这太疯狂了吗?”</p>

    “我们可以做到。”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终于发言了,在政治局的会议上说到军事议题,始终应该是他的这个国防部长站出来,尽管目前他只是候补委员,“只要能够保证进攻的突然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发动进攻,这个时候北约有10%以上的官兵在休假。在此之前,展开战略欺骗,不要把我们的真实意图暴露给北约——只要克格勃的同志能够完美的做到这点。”</p>

    克格勃主席切波利科夫立即接口道:“是的,我们可以利用演习来掩盖军队动员的过程,借口威慑波罗的海分离势力——我们会施放大量的烟雾,在波罗的海制造一些事端,看上去就像是分离分子干的——以此动员驻东欧的部队和列宁格勒军区的部队,但是其他军区的部队要按兵不动,以避免引起西方警惕。他们可以在战争爆发后再进行动员。我们之前曾经举行过规模空前的‘西方81’军演,因此西方不会因为我们再进行一次类似的军演而大惊小怪了。”</p>

    “等等,切波利科夫同志,您是说,只动员东欧和列宁格勒的部队?”谢尔比茨基吃惊道,“如果我们的军队前方攻击不顺,而后方却还没有动员起来,该怎么办?”</p>

    “这您不用担心,谢尔比茨基同志,只要能够保证攻击的突然性,我们不必投入过多的部队。我们在东欧的精锐部队加上各个兄弟国家的军队,足够对付北约的中欧集群了。”索科洛夫元帅道。</p>

    “如果北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对我们使用核武器怎么办,那样的话我们也将被迫用核武器进行还击!那个时候一个被核大战摧毁掉的欧洲对我们还有什么价值?不,不仅是欧洲,说不定整个世界就因此而毁灭了!”谢尔比茨基逐渐有些控制不住情绪了。</p>

    “谢尔比茨基同志,这个您尽管放心。”索科洛夫元帅用非常从容的语气继续应对,“西方绝不会用核武器来应对我们的常规进攻,西方和您一样明白核大战带来的后果。在使用核武器这个问题上,请您相信,西方比我们更加谨慎。其次,北约的核武器全部控制在美国和英国手里,您以为他们会为了其他国家来跟我们进行核战争吗?除非我们发动针对美国和英国本土的战争,否则,他们对我们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就是零!”</p>

    “我们根本不具备开战的条件!我们的粮食连年歉收,去年我们从西方进口的粮食高达4600万吨。如果开战,西方必然对我们进行粮食禁运。即使我们占领了那几个北约国家,也无法解决粮食的巨大缺口。”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利加乔夫尖锐地指出了这点,他负责主持经济工作,对农业的情况较为了解。</p>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将在消灭北约在欧洲大陆的力量之后将和美国谈判,从而获得我们想获得的一切,包括粮食。”雷日科夫加重了语气,仿佛这根本不算一个问题。</p>

    “如果美国拒绝和我们谈判呢?如果美国顽固地要将战争进行到底,我们又该怎么办?”利加乔夫继续追问。</p>

    “那是不可能的。”雷日科夫微微一笑,“越南战争的教训让美国人至今对卷入大规模战争心有余悸。如果美国总统想在大西洋彼岸将一场无关美国核心利益的战争以不惜伤亡的方式进行到底,那么他自己就会被他的人民轰下台。”</p>

    这可能是历史上开的最为艰难和最惊心动魄的苏共政治局会议了,在以安德烈夫为首的主战派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论述后,所有与会人员进行了投票。候补委员在政治局中只有发言权没有投票权,因此参与投票的总共只有12人。</p>

    7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p>

    发动战争的决议被通过了。</p>

    </p>

    两周后,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著名的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大楼前,突然出现一群操着立陶宛语的青年男女,人数有好几十人。他们在最高苏维埃大楼前打出“立陶宛独立”的标语,并向周围的路人和游客散发传单。这批“示威群众”很快被闻讯赶来的立陶宛警察逮捕。不久之后,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境内也相继出现类似的事件,并一度持续达三周之久。</p>

    最高潮的事件发生在4月底的一天夜里,维尔纽斯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大楼前被人放置了一枚劣质炸弹,炸弹严重破坏了大楼前的铁栅栏门,并导致一名卫兵牺牲。大楼外的围墙上被人用油漆写下了“立陶宛必将独立”的字样,并且落款是一个是名叫“自由立陶宛”的组织。</p>

    苏联《真理报》立即抓住此事件大做&#25991章,进行大肆渲染,声称一小撮阴谋分子妄图分裂联盟,激化民族矛盾,并批判这种反动行动是对伟大的列宁的背叛。</p>

    苏联国防部不失时机的宣布将准备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华约联合部队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具体的演习时期为6月中旬,演习的目的是震慑联盟内部的分离反动势力,并按照《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相关规定,通报了其他会员国,邀请其派观察员观看演习。在此期间,各参战部队充分补充兵员和弹药,并就地进行训练。没有任何一支部队离开过其原来的驻地。</p>

    苏联一直认为,在诸如卫星、雷达、电子监测等现代化监视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想在军队的大规模调动上瞒过对手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唯一可做的,就是展开战略层面的欺骗,让对手对己方的真正目的作出误判,以此来达成战争或战役的突然性。</p>

    1964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伙同其他华约国家对捷克斯洛伐克展开入侵之前,西方就已经猜测苏联可能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但苏联巧妙得利用了西方以苏军驻东德集群的动向来判断其是否入侵的标准,用二线部队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演习,然后在演习结束,各部队收兵回营,西方警惕性松懈的那一霎那,调转枪头直扑捷克斯洛伐克,以此达成了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p>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前夕。苏联同样利用西方认为苏联在中亚的部队均为不满员的二线部队,不可能短期内展开入侵这一认知,在短短2周内就完成动员,随即利用西方圣诞节这一日子入侵阿富汗,击毙阿明,又一次达成了军事行动上的突然性。</p>

    如今,苏联只不过是又一次故伎重演。</p>

    北约会上当吗?苏联对北约的战略欺骗能否成功?这正是安德烈夫等苏联高层最为关注的问题。</p>

    北约早就意识到了铁幕背后的一些不寻常。</p>

    比如苏联宣布演习后整个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都在进行比往常更为频繁的训练,无论是军队的出操还是战机的起降频率;弹药的分发也超过了一场演习所需要的量;苏军驻东欧各集群之间的电台联络也较平时更为频繁。更重要的是在苏联演习前后这一切都是异常的情况,但又不足以判定这是华约方面即将入侵的信号。</p>

    “也许这是华约方面借机检验自己的紧急动员能力。”北约一位武官这样说道——似乎自从见识过了苏联的“西方81”军演后,任何大规模军事演习都不足以让这些武官们感到惊奇了,只是不久之后,他就该后悔自己的判断了。</p>

    当然了,北约方面不是没有任何的警觉,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仍然作了一定程度的戒备,比如减少休假官兵的数量,增加战机巡逻的时间。</p>

    显然,北约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尽管关于铁幕背后的各种异常情况的情报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盟军司令部,北约依然没有做出战争即将来临的判断。</p>

    6月8日傍晚,整个东欧地面上的华沙条约部队全部突然进行无线电静默状态,并利用公路和铁路开始大规模的急行军。这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利用北约只有48小时的预警时间这点,在距离攻击发起只有一个晚上的时候突然行动,所有部队各自朝着自己的阵地快速机动。时间上要求各部队刚好掐在攻击发起的时刻进入预定位置。</p>

    这对华约军队由行军队形立即转入攻击队形的能力是一次重大的考验,而且如此短时间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势必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在行军过程中使某些部队掉队,从而影响攻击时候各梯队之间的衔接。但苏军国防部认为,为了达成突然性,这种冒险是值得的。</p>

    没有人会忘记这个时间,1985年6月9日,星期日,早晨,这一天比苏联宣布的演习日期早了10天。</p>

    北约组织众多的官兵们或经过周末一夜的狂欢正在酣睡,或正和家人外出享受假期,而华约军队的进攻,就在这样一个早晨展开了。</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