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超级富豪

正文 第 34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没问题啊,你们是玩具厂,但也可以制造其他东西的。多元化经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郭峰说,“不过一定得是工业制造才行。我知道李老板你在我们行还有几个项目,修什么发酵床养猪场的,也是高新科技,可那些不行。”

    “是这样的,我手头有一个餐厅用的点菜系统。”李穆说,就是那个来勤工俭学的研究生做出来的系统,已经在紫罗兰用着了,还挺好用的,就是三天两头就得重启一次。他掏出来一个山寨手机一样的东西,“就是这个,你看……”这个东西叫做wifi智能点菜无线接收器,简称……手机,因为就是用山寨手机的元件改的,还是触摸屏呢。

    李穆打开了系统,上面有好几个选项,在‘点菜’上面戳了一下,就进入了下一层菜单,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选项,有菜式的名字,菜式的分类,还有按照原料鱼虾蟹猪肉等等的分类,还有搜索栏呢。李穆点了一下‘虾’,又出现了几个选项,罗氏虾、野生河虾、竹节虾、沙虾等等,下面还有价钱。

    李穆点击了一下竹节虾,就出现图片和介绍:竹节虾,又名花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草虾、鬼虾,属暖水性大型虾类,是世界上三大养殖虾类中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体长为14~20厘米,雌虾体长可达18。5~21。5厘米,最大体长可达35厘米;雄虾体长14。5~16。5厘米。体重30~80克。身体有棕色和蓝色相间的黄斑,附肢呈黄色,尾肢蓝色和黄色。竹节虾个体大,肉味鲜美,尤以海捕竹节虾营养价值更高,深受海内外客商青睐。竹节虾还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范围广、杂食性、耐高温、产量高、可鲜活长途运销、售价高等特点,我国华南沿海近年来已大面积推广养殖。竹节虾繁殖期为2~4月和8~11月。这类虾喜欢生活在水草和海藻丛中……下面还有科学饲养防止病害什么的,其实就是照抄的百度知识。

    在数量那里输入一斤,就自动出现了价格,然后制作方式选了白灼,再写了备注:“蒸的时候放些葱头吊味。”然后点击‘下单’,没两分钟白灼竹节虾就上来了。这么快其实是因为李穆把自己的订单调到了最优先的级别,厨房那边一看见李穆下订单,别的菜全都不管,先做他的,其他人的订单是要排队的。厨房那边的每一个厨师也有一个这样的终端,不过他们不用移动,屏幕比较大,用笔记本改的。厨师们可以在上面领取订单,工资也是按照他们做了多少订单来发。

    “哇!好神奇!”郭峰说。

    “其实就是和卡拉OK点歌系统差不多的,就是改用了移动终端而已。”李穆说。

    “绝对高科技啊!”郭峰说,“绝对能推广啊!一个餐厅来一套,我们省城少说也有几万家餐厅吧?全省几百万家,全国几亿家,就算只有千分之一要用这套系统,那也是……也是几十万套啊!”

    “这个……”李穆觉得全国肯定没有几亿家餐厅饭馆吧?一共只有13亿人口呢,总不能平均几个人就摊一家餐厅吧?现在有很多村庄都是空巢化的,年轻的壮年的都出去打工,只留下老人小孩在家。这样的村庄,如果常住人口有50以上,往往会有一家卖烟酒酱油的杂货铺,100人以上的会有服装铺,200人以上的会有小饭馆。按照这么算的话,全国应该是600多万家餐厅。

    而且绝大多数餐厅都不会用这套系统,规模小的肯定不会用,规模大的也不一定会用。中国人力便宜,大家都喜欢用手写订单,写菜单的时候还能商量,还能推销,要不然那些快过期的肉菜怎么办呢?现在李穆每天给紫罗兰餐厅杀两口猪,有什么剩下的,就使劲推销。比如说昨天万一排骨没卖完,放冰箱里,第二天人家一来点菜,服务员就会和客人说:“今天的排骨很靓啊,要不要来个红烧排骨啊?”说到推销,李穆又有了点子,以后干脆在房间和大堂的电视里面插播广告算了,反正技术也不是很高深。

    “一定会流行的!”郭峰说,“这可是大有前途的项目啊!李老板你贷1200万够不够啊?我觉得不如一次性贷多一点,然后大干快上,去中央台打广告!肯定能卖得很好!这个项目不要说贷款1200万,就是一亿二都没问题!”

    第九十章.工业贷款

    李穆觉得先不说这东西能不能流行,就算能流行开来,人家干嘛要买你的?省城大学并不是什么知名大学,在电子上面也不是很强,一个省城大学电子系的研究生花了一个多星期加几万块钱就能攥出来的系统,技术准入门栏可见一点都不高。想要这套系统的餐厅,自己找人做不行吗?就算不自己找人做而要外购,那也是大企业吃肉,小企业喝汤,李穆最多就是做个先行者。再说世界这么大,这个软硬件设计都不复杂,类似的系统肯定已经有人做出来了,只不过是李穆没听说过而已。

    可是这和李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钱到了李穆手上,肯定是拿去投资房地产的,现在国内就是干这个最来钱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高利贷啊石油啊电信啊修路什么的,不过那些李穆都干不了。“真的能借一亿二吗?”李穆问。

    “嗯……今年是不行了,今年最多给你2000万。不过要是明年的话,额度下来了一亿没问题。”郭峰说,“你的抵押品够不够啊?”他看了看李穆的这栋大楼,“这栋房子最多就是算一亿,再来个六成,只能借6000万啊。您的养猪场虽然很大,可是修建养猪场本身就是用的我们行的贷款,还是没有抵押品的政策性贷款,还完贷款之前是不能用来抵押的。”

    “明年的话,我应该能提供别的抵押品了。”李穆说。人民道的30层大楼正在全力抢修,因为不用拆迁,预付款也给足了,大约半年就能修好。

    “贷款这事情呢,一定要抢额度。”郭峰说,“现在大家都缺钱,年初上头拨下额度来,一个月不到就全抢光了,没工夫慢慢等啊!最好是这样,你今年先把抵押品全额交上来,我们先借给你2000万,明年再给你一亿……要是你真的要借一亿二的话。”

    “顾问费那方面……”李穆觉得这里可以谈一谈。

    “加一半啊!”郭峰说,“那不是说好的吗?”要不然郭峰这么热心做什么?

    那李穆可要找一个好一点的项目才行,搞什么项目呢?搞地产现在是肯定赚钱的,赔钱的凤毛麟角,可也要找一个好项目才是……在哪里盖大楼赚得最多呢?不过八字都没一瞥,先不要想这个吧。按照60%来计算,一亿二贷款需要价值两亿元的抵押品,李穆手头没有啊!

    想来想去,李穆只好又找了卢思雅。没想到卢思雅却到京城去了,好几天后才回来。“李公子,你这里生意越来越旺了。”卢思雅风尘仆仆,一下飞机直接就打了计程车到紫罗兰餐厅来了,大包小包的行李都提了进房间来。

    “托福,托福。”李穆说。

    “这么着急叫我回来干什么啊?我为了赶回来,可是推掉了和马未都见面的机会啊!”卢思雅说,“是不是你哪个花木场要开办了?”

    “那个?还在筹备。”李穆已经让施工人员把那些长得好看或者难看的,有一点年份的树都收集起来,移植到山脚去,“我是来问你,有没有什么做得比较好的,价值比较高的那个……古董。”用假古董骗贷款当然是犯法的,不过李穆又不是骗了贷款就跑路,而是用来盖大楼的,只要大楼盖好,肯定能够按时还款,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算万一被发现了,到时候李穆说一句:“我也是被骗了啊!”就行了,唯一会被连累的就是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的贷款部主任郭峰。他收了那么多顾问费,这一点风险当然是要冒的。

    “价值高?要高到哪一个地步?做得好又是好到哪一个地步呢?”卢思雅问。

    “这个……要三四亿吧。”李穆说,“要做到……普通专家认不出来的地步。”

    “这样啊?那可就很贵了。”卢思雅说,“起码也要花几百万才行。”

    “几百万?”李穆嫌弃太多了,“我听说有人搜购那些散装的玉片,串联起来当作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是李穆从电视上看来的,当然现在这事还没被发现。这么做有很大的好处,首先零散的玉片很便宜,因为没有花纹,也不怎么好看。然后这些玉片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董,专家学者写起鉴定书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拿去抵押,别人也不能说你这金缕玉衣是假的,最多说你这个不成套。真假问题是路线问题,成套不成套那就是作风问题了——作风问题从来都不真的是问题。

    当然,金线也要做。不过黄金难以氧化,一向是最难判别时代的东西之一,金线上面又没有雕花什么的,只要成分上面不要露出破绽,一般别人也搞不清楚你这是东周的西周的还是上周啊。上一辈子的新闻上面好像说那人花了二十多万收购玉片,金线花了多少钱,李穆倒是不记得了,应该也不会很贵,至少不会要几百万这么多。

    “金缕玉衣?”卢思雅怔了一下,“拿东西得好几百片玉片呢,虽然说零散的玉片不值钱,可是一时半会儿哪里来得及收集?”

    李穆一想也对,新闻里面也说那人收集了好几年,看来临急抱佛脚哪里都是是行不通的,于是说:“那你先帮我收集着吧,以后再用。现在应该搞个什么比较好?”

    “现在吗?”卢思雅说,“3,4亿的东西还真不好搞啊……字画吧,里面水太深,要是有什么破绽漏出来被人发现确凿无疑的证据就惨了。青铜器吧,太珍贵了就是国宝,压根不许卖。玉器吧,要上亿的东西,玉质的底子就得很好,成本至少上千万。瓷器吧,不但水深,太珍贵了就是国宝,而且能上亿的东西本来就很少,造假的价格还得很贵,还不像玉器,玉器就算造假失败了,起码也是艺术品,还能值不少钱,瓷器造假失败了,只能打碎了扔掉……”

    “那究竟弄什么比较好啊?”李穆问。

    “要想稳妥呢,就弄玉器,玉器的作旧现在最发达,就是成本高了些。”卢思雅说,“工艺、原料、包浆我们都可以做到完美无缺……就是需要一两千万的启动资金外加两三年的做旧。我们就可以给你弄到一个价值上亿的玉器古董了。”

    “两三年?”李穆问,“我这几个月就要……最好是一个月内弄好。”

    “一个月?”卢思雅连连摇头,“时间太短了啊!古董是时间的艺术,假造古董也是。”

    “那有什么最近的,可以用的东西?”李穆问。

    “倒是有一个。”卢思雅说,“是一个青花瓷器,只是还欠着最后一点没做完,一个月内完工没问题……要两百万元,我是说这东西你要的话,我就两百万卖给你。然后你拿去卖多少钱,我就不管了。”

    “两百万?”李穆想了想说,“我可以给你两百万,不过要等明年才能付款。”200万只不过是卢思雅的开价而已,要是讲价的话,肯定能砍下去不少,说不定100万甚至50万就能拿下。可是李穆不想在这些地方纠缠,只要这笔贷款能顺利的拿下来,200万300万的都不算什么。“但是我一定要见到一个普通专家检验不出来的东西!你明白吗?”李穆悄无声息的就把标准提高了。

    “好啊,没问题。”卢思雅说,“那两百万可一定要足额支付啊。”

    半个月后李穆就见到了成品,这是一个大清花罐子,高和宽都是30厘米左右,上面的图案怎么看怎么眼熟,是一个老人坐在一头老虎一只豹子拉着的车里。“鬼谷子下山?”李穆问。这个题材也太烂大街了吧。

    这个罐子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用个一模一样的题材行不行阿?”李穆问。

    “行,当然行了。”卢思雅说,“你看唐三彩宋五大名窑明青花清粉彩,有哪一个朝代烧瓷器是只烧一件的?肯定有很多同样的嘛。‘鬼谷子下山’有几个一模一样的兄弟不是很正常的吗。”

    李穆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可是这个……要是别人拿去检验怎么办?”

    “你放心好了,用科学手段检验不出来的。”卢思雅说,“这是明早期的青花瓷,和元朝很接近,不过是相差几十年罢了,我把年号磨掉了,科学仪器检验不出这么接近的年代。”

    “明朝的啊……”李穆觉得明朝的青花瓷似乎也很值钱的样子,干嘛非要冒这么大的风险非要改装成元青花呢?

    卢思雅看明白了李穆的意思,解释说:“这其实是一个素胎器,可能是烧釉里红失败了。图案都是后加的。”

    “后加的?”李穆凑上前仔细看,怎么都看不出来图案是后加的。一般瓷器烧完之后,不是形成了一层结晶吗?要是后加图案,那不要把釉子全都刮掉?瓷器真假,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釉子的吧?好不容易拿到一个明朝的瓷器,却把釉子刮掉,这不是暴殄天物外加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咩?

    第九十一章.工业贷款

    “这是现代的新技术!”卢思雅说,“新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可以透过釉子形成图案。虽然说颜色不是很正,可是元朝烧制青花的技术还没有成熟,颜色本身就控制不好。就算有专家看出来了,我们也可以另外找专家跟他打笔墨官司。05年那个鬼谷子下山卖了两亿三,再加上这么三年来的升值,然后我们这个品相比那个好,但是人家的源流清晰,我们这个源流有一点存疑,马马虎虎算两亿好了。”

    李穆再次坚定了绝对不玩古董的决心,这真假真的是太难辨别了,造假技术层出不穷不说,连专家都信不过了。“那你们干嘛非要画鬼谷子下山呢?画一个别的不行啊?”李穆问,“比如画一个伍子胥和孙武什么的,不比鬼谷子名气大?”

    “古人画画和我们现在的风格差别很大,就算是尽力模仿,也不一定能够学得神似。另外鬼谷子下山之所以这么值钱,和题材是有很大关系的。”卢思雅给他解释说,“鬼谷子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的师傅,跟在他身后面那个苏代,就是苏秦的弟弟。元朝的青花瓷其实大多数是土耳其的苏丹定制的,明朝以后才转为主要为国内服务,印制上中国本土图案的元青花其实不多。

    现在世界上只有八件这样带故事情节的元青花罐,分别是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罐、裴格瑟斯基金会藏“三顾茅庐”罐、安宅美术馆旧藏“周亚夫屯细柳营”罐、美国波士顿馆藏“尉迟恭救主”罐、亚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厢记焚香”罐、万野美术馆藏“百花亭”罐,外加台湾王定乾先生拍得的“元青花锦香亭图罐〃和英国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先生拍得的“鬼谷子下山”罐。”

    “是啊,那你仿造其他的不行吗?”李穆问。昭君出塞啊三顾茅庐啊,哪个不比鬼谷子下山好?特别是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张飞这一干人,不要说在国内,就算在日本甚至其它国家,也是大名鼎鼎的。

    “当时人家下的订单就是鬼谷子下山啊。”卢思雅说。

    人家是谁啊……不过客户资料这种秘密,卢思雅应该是不肯说的吧,李穆想着拿去试试也好,实在不行,那就算了。“你要帮我开一个专家证明啊。”李穆说,“一定要真的专家证明!”

    “好啊,另外加10万块,我给你开一个真真正正的专家证明,北京的专家,业内都有名气。”卢思雅说,“可别嫌贵,这里面包含着售后服务,随便哪一个专家出来发话说我们这个罐子是假的,我们的专家都能和他大战三百回合。”

    “好吧。”李穆说,要是被发现了的话,李穆当然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卢思雅和专家的身上。既然收了钱,就要承担这个风险了。

    又过了半个月,拿出了十万块钱以后,李穆拿到了鉴定证书,然后他又叫了郭峰到紫罗兰餐厅,把罐子和证书一摆,再拿出估价来。“这个鬼谷子下山罐子,可以用来做抵押品吗?”李穆问。

    “这个……”郭峰戴着白手套,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好半天才敢用手碰了一碰那个青花罐子,摸了几把就赶紧收手,感叹说,“你这也太大胆了吧!这好几亿的东西,也不叫个保安公司看着!”说着他看了一眼饭桌,“还不赶紧把饭菜撤掉!万一被热气烘了,那可怎么办是好!从元朝传下来的东西啊!”

    “好吧好吧。”李穆打开门刚想叫几个服务员进来,郭峰就把门关了。

    “人多眼杂,万一出什么事情怎么办,还是我来吧!”郭峰亲自把那些汤啊菜啊什么啊都拿了出去,李穆也只好跟在后面帮忙。

    “这个东西能用来作抵押吗?”李穆问,“银行要不要另外找一个专家来鉴定啊?”

    “张老师既然写了证明,应该就可以了。”郭峰说的张老师就是卢思雅找来的专家,“不过按照惯例,我们是要联络一下张老师的……这可真奇妙啊!我居然可以看见鬼谷子下山的实物图!这算是这几年最出名的中国瓷器了吧!”

    “这应该不是拍卖那一件。”李穆提醒他说,“这一件是在国内发现的。”拍了两亿多块钱那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和这一件流传有序的比起来,李穆这一件假货忽然冒了出来,肯定有很多人不信的。

    “我知道不是那件。”郭峰说,“不过这也是鬼谷子下山啊!”他顿了一顿说,“这件东西肯定没有人家那一件值钱,不过乱石黄金,盛世古董,现在古董天天在升值,我们可以当他价值两亿元。古董不能和地产一样。只能按照50%算,所以只能借给你一亿元。”

    一亿也不错了,“什么时候去办手续呢?”李穆问。

    “越快越好吧!你这里根本就没有条件!要是让别人知道你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国之重器拿出来,还不把你给掐死啊!”郭峰说,“我建议你啊,还是建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存放这个东西。要是自己建不方便的话,那就放在我们银行的保险库里面好了,恒温恒湿,绝对安全。一年只要100万的租用费,你拉一辆坦克对着保险库的大门打炮,都打不烂。”

    “嗯……这个以后再说吧。”李穆已经在工商银行那里租了一整排的保险箱,单租一个保险库还真没试过。他拿起青花罐子,郭峰就吓得一哆嗦。“怎么了?”李穆拿着罐子问他。郭峰连连摇头,李穆把青花罐子放进木头箱子里面,郭峰才开口。

    “你怎么能这么拿呢!”郭峰大声说,“要一只手捧着,一只手拿着罐子的耳朵才行,万一失手打烂了怎么办!”话语里面痛心疾首,就差把李穆看成破四旧的红卫兵了。

    这么轻的罐子在呢么会打烂呢,李穆很不以为然,“好吧好吧,这鬼谷子就交给郭主任了。”

    郭峰吓得又是一哆嗦,“这怎么能行呢,现在都这么晚了!我拿了放到哪里去?你赶紧把这个放好,明天就在这里等着,我派一辆车子过来接你,然后直接放进去我们银行的保险库里面去!”

    “好吧。”李穆也随便他,“现在把饭菜拿进来吃饭?”

    “还吃什么饭啊!”郭峰说,“赶紧叫几个保安来看着东西!”

    那天晚上郭峰隔10分钟就打一个电话过来确认李穆是否还安好,罐子有没有出事。把李穆烦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6点多钟,李穆就听到了门铃声,一开门,只见郭峰带着三个拿着霰弹枪的银行保安在门口站着。

    “这也太夸张了吧?”李穆说。

    “外面干什么啊?”艾莉丝穿着睡衣走出来,刚说了一句,“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就看见拿着枪的保安,吓得大叫一声,就被两只霰弹枪指着了,还有剩下那只霰弹枪指着李穆。

    李穆一看自己被枪指着,反映迅速无比,双手一抬,就……就举起了手抱着头,做了一个标准的投降姿势。同时脑子里还想起一个笑话来,那是上一辈子大二的事情,那时候李穆已经搬出去和一个同学合租一个一房一厅,他们觉得有时候也要自己做做饭,于是就出去买了锅碗瓢盆等等东西,买了一次之后觉得刀太薄不顺手,又出去买了一把斩骨刀。那同学把刀揣在怀里,回来的时候碰上银行的押款车在干活。当时是这样的,左边是银行,中间是人行道,押款车停在人行道旁边,有几个武装押款员拿着霰弹枪站在人行道上左顾右盼。人行道很宽,那同学也不在意,一边和李穆聊天一边从人行道上面走过去,结果到押款车哪儿好死不死斩骨刀掉了出来,那同学还没发觉什么,弯腰捡起了刀……结果李穆就和现在一样被霰弹枪指着了。

    “你们干什么呢!”郭峰骂他们,“把枪放下来!”

    那些保安才把枪放下来,然后李穆拿出装着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的木头盒子,一个保安就拿出了手铐来不是要把李穆拷上,他把自己和木头盒子拷在了一起。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艾莉丝好奇地问。

    “没什么,就是一个古董而已。”李穆说。

    “这是一个我国的瓷器,非常珍贵的瓷器。”郭峰嫌李穆说得不够郑重,“以前苏富比拍卖过一个同样的,最后成交价是两亿多!”

    “两亿多?”艾莉丝盯着这个木头箱子,忽然认了出来,对李穆大叫大嚷,“这个箱子你就那么随随便便放在杂物房里面!”

    喂喂,我明明是放在杂物房里面的保险柜好不好!李穆忍不住腹诽,虽然说这东西真实价值没有两亿多,可也有两百万啊,不对,加上开证明那10万块,和黄花梨明代木头箱子40万,一共是250万才对……这可真是250了,早知道当时应该买50万那个箱子的!

    第九十二章.广告

    于是郭峰就彻底把李穆当作走了狗屎运的暴发户了,认为这个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罐子落在李穆手里,简直就是牛嚼牡丹,猪八戒吃人参果,项羽进了阿房宫……李穆也不去管他,反正他的确是一点都不懂古董的暴发户没错,只要能弄到贷款就行。第一批贷款两千万很快就到了,李穆抓着钱有些发愁,这么一段时间一来,他都没有想好应该做怎么样的项目。

    算了,先不管这个,先把门面功夫做好。这笔贷款名义上呢,是用来推广高新科技先进设备制造的……李穆找到那个设计餐厅点菜系统的研究生,才知道他的名字原来写做冯一一,还有叫这种名字的人。原来李穆知道读音,可总以为是别的字,比如说依依、翼翼,一意,易毅,姨姨什么的。

    还有更奇怪的呢,这个系统并不是冯一一自己一个人做的,他还有一个妹妹,负责给系统制作软件。而他的妹妹,叫做冯二二。他们父母究竟是懒成什么样了啊,要是再生的话难道叫三三四四?李穆把他们叫到紫罗兰餐厅里面吃饭,冯一一也不客气,上了菜就狼吞虎咽一番,还说:“这菜我给人上的多了,自己吃还是第一次呢。”

    “哥哥!”冯二二拉了拉冯一一。李穆注意看了一下,冯二二被她哥哥保护得很好,手指和脸皮都非常的细嫩,一点老茧都没有,明显是没怎么干过活。根据冯一一的介绍,他妹妹是学计算机编程的本科生,十分天才。

    “没关系,以后你可以经常吃。”李穆说,“只要你没有吃腻。”他拿出一份合同来说,“我现在用40万来购买你这个餐厅点菜系统的所有权,另外聘请你们做冬阳玩具厂的工程师,每月薪金都是一万元,有了成果另外再发奖金。”

    “好啊!”冯一一一口答应下来。“太好了!妹妹,以后我们就有钱了!”

    “不行!”冯二二却是反对,“餐厅点菜系统不能一次买断,我们要分成!每卖出去一个,我们都要分钱!”

    本来李穆也不是真的靠卖点菜系统来赚钱,他只是要借钱而已。可是要借钱,就要号称卖出去多少多少,到时候按照号称的数量给钱,李穆就吃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