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抗战之血色战旗

正文 第 19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H站窒虬僳赘塾胧赘弁兜儆嗝叮酝计平辖煌üぞ摺?br />

    1日下午5时,日军突入江阴县城,并向江阴要塞攻击前进。江阴要塞因遮蔽角问题无法炮击突入县城的日军。许司令在压迫下依然努力向夏港与云亭镇炮击,许司令知道要塞多支持一分钟,就有更多的友军能被解救。

    江阴要塞的隆隆炮声,彻夜不息!

    12月1日零时,许司令在敌前从容率领要塞炮兵开始破坏要塞装备,此时要塞的弹药仅余约五分之一。官兵们先摧毁了实体视测远机与探照灯,接着开始破坏火炮。

    要塞的清代旧炮较容易自毁,但新的甲炮与丙炮不易摧毁,炮兵试图将泥土塞入炮管之后发射以求炸膛,但因火炮炮身钢材品质甚佳,炮身依然完好。最后炮兵只好倒入硫酸腐蚀炮膛。

    最难得的是甲台与丙台的官兵因为器材珍贵,竟然在艰难的交通状况下将大批器材运送到仪征缴回,是夜日军战车已到黄山山脚。许康司令在要塞破坏完成后,率部乘轮撤往靖江。

    江阴要塞的破坏虽然彻底,但是因技术局限,无法将火炮完全毁坏。

    2日黎明,许司令率领部队撤抵靖江,在抵达靖江之后又率所部赶往镇江要塞。

    许将军一行到了仙女庙时得知镇江要塞吃紧,马上派一队炮兵干部到都天庙炮台支持作战。不久镇江要塞也弃守。12月8日,第三战区代长官顾祝同上将在扬州巡视,命令许司令率部到仪征把守江防。仪征县毫无作战准备,连县自卫队也没组织。许部到仪征仅两日,即奉第8军军长黄杰命令撤往天长。

    战后许康司令前后往汉口办理江阴要塞的结束事宜。要塞官兵中有军官37员,士兵115员辗转抵达汉口集中,这批官兵还带着炮对镜数支。另有军官37员,士兵541员被第1军收容,这批官兵带出步枪620支、机枪37挺与迫炮4门。

    江阴要塞是锡澄国防线的重要依托,但要塞作战的发展可以充份印证传统要塞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劣势。

    锡澄线工事之草率简陋在江阴似乎不甚严重,毕竟这段国防线由**正规部队修筑,不致于太离谱。但是国防工事线的布置也是传统的一线式阵地,缺乏纵深配置。在一次大战结束后各国开始重拾运动作战的观念,锡澄线的布置是一种为保护首都而规画的落伍布置。第112师与第103师官兵虽然均能努力迎敌,但是两部均系临调入,无法与工事线建构时的原旨充份配合。

    江阴的封锁线最终发挥了功效。

    在要塞失守之后,迟至12月21日为止,日军的大型船舶无法通过封锁线,海军部与长江阻塞设计督察委员会得以从容布署长江第2道防线,并拆除萩港到九江间航道标志。沿江各要冲均紧急布置监视哨。各省也进行封江。

    12月2日,日机向封锁线江面掷弹,意图引爆水雷。当然这个作法过于拙劣,所以没有水雷被引爆。第11战队依然无法通过封锁线。

    3日,日舰“鸟羽”号报告发现在巫山炮台方向仍有炮兵操炮预备射击,日军只好再度搜索江畔确认。一直到5日,日军第11战队才驶到江阴封锁线进行扫雷。

    在封锁线上的布雷由电雷学校的水雷大队执行。电雷学校的水雷外购自德国,价格自然昂贵。所以遭到海军部的冷嘲热讽,在江阴封江之后电雷学校的确进行了水雷布设,可是因为派系斗争的意气,欧阳格将军拒绝向曾以鼎副总司令报告布雷状况,这使海军部几乎气昏。

    曾以鼎将军等闽系海军要员干脆将此举解释为水雷经费下落不明而电雷学校无雷可布。这个谣传最后由海军部汇整之后上报军委会要求惩办,这是中国海军在抗战时期最为黑暗的一段。

    电雷学校有没有布雷?根据江防军的战报以及日军的作战记录,电雷学校在封锁线的布雷对日军船舰造成了极大的杀伤,而且水雷大队在长江执行控发水雷的官兵一直坚持到12月8日。战报指出在2日、5日都有日舰上行与下行数目不符的情况,疑遭水雷炸沉。

    在8日上午日军则有1艇汽艇在江阴江面触雷沉没。8日下午又有7艘铁驳船满戴日兵接近雷区,潜伏在江畔的水雷大队官兵立即引爆水雷两排共12支,战果虽然不详,但这个船队马上退走。

    日军战史则证实在扫雷过程中至少有一艘扫雷舰“雄基丸”触雷沉没。这证明水雷大队在布雷上的努力。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批可以确认的水雷作战战果。

    欧阳格将军在获得撤退命令之后率司令部人员自黄田港渡江,学校的器材则已经撤到岳阳的后方学校。欧阳将军在离开经营五年的校区之后,步行从靖江走到下关。在途中欧阳格将军仍不断由电台关注战况,当封锁线传闻已经被掘开之后,欧阳将军每个晚上都亲自电令快艇大队派出两艘鱼雷艇巡曳江面。

    在抵达下关之后,失去整个舰队的海军部对欧阳将军进行了声势惊人的各种指控,最主要的两项为水雷经费有贪污嫌疑及雷艇部队因编组无方而师出无功。

    事实上海军自行将江面截断,使雷艇部队的使用难以顺利进行。而早已有自制水雷能力的闽系海军对水雷大队的建军又多方掣肘,使水雷大队建军缓慢。这使闽系海军虽然最后达到澈底打垮电雷系统目的,并使欧阳将军遭处决,但是闽系海军的荣誉也因此而受污。

    但是史实证明,欧阳格教育长完全对得起民族,也对得起党国!

    第七十三章 最后一门大炮

    在江阴的**将士开始陆续撤退,但这并不就表明**将士的抵抗已经在江阴结束。wwW。

    “开炮!”

    随着段熙亮的这一声命令,大炮发出了怒吼。

    炮兵们紧张的装填、瞄准,接着,大炮再次发言。

    “班长,弟兄们都撤了,为啥我们还在这里?”

    “帮连长报仇!”段熙亮平静的回答了这一句。

    弟兄们沉默了下来。

    在江阴保卫战开始的第二天,他们的连长就阵亡了。弟兄们早就憋了一口气,要帮连长报仇!

    段熙亮接着又沉默了下:“在下令撤退的时候,许司令长官曾经说过,咱们每在这多坚持一些时候,就为步兵兄弟多争取到了一点时间。咱们都是炮兵,要是这炮都没了,咱还拿什么去打东洋人?弟兄们,这里就算咱们的归宿吧。”

    弟兄们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工作,谁也没有表示出异议。

    归宿,炮兵阵地就是这些勇敢者的归宿!

    现在,已经是12月2日了。

    原本以为在江阴已经不可能再遭到中**队威胁的日军第11战队,在炮声的打击下,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

    情报上完全可以证明,中**队已经撤退。但是,这门大炮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填弹!”

    段熙亮扔下了烟,站了起来。

    这门孤独的大炮开始轰鸣,炮弹落到正在前进中的日军队形之中,不断的发出爆炸,顽强而又倔强的阻挡着日军前进的步伐。

    “八噶!”柴田义男因为愤怒,整张脸都已经扭曲。

    他无论如何也都不相信,自己在中国的命运会是如此。

    支队长死了,自己的弟弟也死了,而自己指挥的队伍,从到达江阴的那一刻开始,寸步难行。几乎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少佐阁下,支队长命令我部立刻绕过这里,迅速向镇江等地逼近!”

    “不!”柴田义男脸色铁青:“我一定要打下这里,看看那些支那人的心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

    “但是,这样等于违抗命令。。。。。。。。”

    柴田义男恼怒的摇了摇头:“哪怕违抗命令,我也必须要这么做!后藤支队的荣誉,已经在这里丢的干干净净。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攻下那里!挖出他们的心来!”

    段熙亮和他的弟兄们,并不知道对面的东洋人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其实无论东洋人下达什么样的命令,对他们来说也都是无所谓的了。

    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想过要活着离开这里。

    一门大炮,并不能压制住日军的进攻。但是这些炮兵兄弟们,却竭尽全力的想要把每一发炮弹都发射出去。

    已经能够看到日军的身影了,段熙亮操起一枝花机关,“突突”的就把一梭子子弹扫了出去,然后回头叫道:

    “毁炮!”

    毁炮!大炮绝对不能落到东洋人手里!

    弟兄们拿出了硫酸,倒进了炮膛之内,默默的看着这一切,谁也没有说话,然后,他们拿着收集来的武器,开始向日军射击。

    这是在江阴的最后一门中**队的大炮,从江阴保卫战开始到**撤退,这门大炮始终也都没有停止过轰击!

    心爱的大炮已经停止了轰鸣,但他们手里还有枪,一样可以消灭敌人!

    只要他们还是士兵,属于他们的战斗就绝对不会停止!

    他们一直都在那里勇敢的战斗着,当日军冲上来之后,他们又勇敢的拿起武器,和日军搏杀在了一起。

    他们无惧死亡,他们知道自己最后的命运归属在哪!

    段熙亮看到最后一个弟兄也已经倒下了,当他拿起枪,倒转枪口正准备殉国的时候,几个日军扑了上来,死死的按住了他。

    段熙亮有些懊恼,自己怎么当了俘虏?自己是**士兵,怎么可以蒙受这样的耻辱?

    他被带到了一名日本军官面前,段熙亮并不在乎,扬起了头。

    柴田义男好奇的看着这个浑身血污,衣衫褴褛,但却依旧高昂着头的中**人,他真的不明白这些中**人身上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

    “让他投降。”柴田义男说道。

    当从翻译嘴里听到了日本人的话,段熙亮笑了:“我日你祖宗十八代!”

    翻译不敢把这话告诉柴田义男,但柴田义男忽然面色大变,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怒道:“你的,说的什么!”

    “我日你祖宗十八代!”段熙亮还在那里笑着。

    “八噶!”柴田义男狂吼一声,拔出刀来,一刀砍下了段熙亮的一条胳膊。

    段熙亮一声惨呼,面色苍白,但却又拼尽全力大叫一声:“我日你祖宗十八代!”

    “八噶!”

    又是一条胳膊被柴田义男砍了下来,可段熙亮却依旧那么笔直的站着,眼睛死死盯着柴田义男:

    “我,日你祖宗十八代!”

    柴田义男握着刀的手,甚至已经开始颤抖!

    他征服不了这个中国士兵,永远也都征服不了!

    就好像日本永远也都征服不了中国一样!

    日军第11战队战史记载:

    “。。。。。。。。。。。陆军虽然报告已经占领江阴,但到2日晚,仍能听到要塞方向有炮声传来,支那炮兵的抵抗完全没有结束。。。。。。。。。”

    日军后藤支队记载:

    “。。。。。。。。。2日,我部在行进中,遭到支那炮兵袭击。柴田义男少佐奋勇当先,攻克支那炮兵阵地。此炮疑为支那于江阴之最后一门火炮。支那炮兵在我攻击之下,无一幸存。该炮主官于俘虏后,意图挣扎,为我部所击毙。。。。。。。。。。。”

    在这份报告的最后,后藤支队却也不得不承认:

    “支那炮兵抵抗决心之强烈,完全出乎意料。在未来之战争中,帝国将不得不面临更加惨烈之战斗。”

    是的,这一点日本人没有猜错,在未来的战斗中,日军所面临的抵抗会更加激烈。

    段熙亮指挥的那门大炮,或许是江阴**的最后一门大炮,但绝对不会是中国战场上的最后一门大炮。

    在镇江,在南京,中**队已经准备好了!

    第七十四章 74军

    “向前走,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杀、土地被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Www;向前走,莫退后,中国领土一寸不能丢,献出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敌人的头!”

    歌声,在南京城中响起。

    首都保卫战,一触即发!

    淞沪一役,日军攻下上海,可付出的代价超出了他们预料,而此前所预想的“三个月亡华”的美梦也破灭了。一种欲速不达的焦躁,茫然、愤怒的情绪蔓延在日军之中。

    于是,南京保卫战是在一群几近疯狂的刽子手之前展开的!

    本来,按照军事委员1935年制定的《首都要塞计划》,日军不应该来得这么快,南京保卫战也不应该在南京城打响。这个计划是张治中主导的,其战略思想是:

    “南京的防卫并不在南京本身,而在外围太湖地区”。

    这个区域,国民党军队多年经营了两道防线:吴福线南起苏州,北迄福山,锡澄线南起无锡,北至江阴。他们横亘于铁路、公路、运河间,充分利用江南湖沼如网、河流纵横,兼有山丘的地形特点,是阻挡日军西进的理想地域。

    但是,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

    在南京保卫战即将打响之前,中央教导总队便是计划中的最精锐防卫部队,他们已经在南京地区驻防四五年,被称作蒋介石的“铁卫队”,辖有三个步兵旅,仿效德国步兵的编制,全队3万多人,是南京保卫战中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部队,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

    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设防。总队的左邻是王敬久的87师,他们和孙元良的88师共同防卫紫金山、雨花台一线,这是自古守南京城必争的两个据点,如果这两个地方失守,南京城也就守不住了。

    悒江门是通往江北的必经之地,万一要撤退,必须从这里渡江。负责首都保卫战的唐生智在布置防务时,为了表示背水一战,“誓与南京共存亡”,让原来的两艘可坐七八百人的轮渡开去汉口,剩下的只有几艘小火轮,还被他交由36师看管,不允许守城官兵私自渡江,同时唐生智指示江北的胡宗南第一军和江南悒江门外的宋希濂36师:

    有人私渡,军法处置!

    1937年11月11日,蒋介石第二次召集**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

    在会上,几乎所有其他将领都认为不应死守南京。这时,唐生智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是我国首都,是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如果弃守,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1937年11月20日,唐生智正式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做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相传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初开城门十三座,朱元璋登高视察城垣,发现地处东部的皇宫紫禁城靠近钟山不利城防,遂下令借助城外的丘陵地势再修建一圈外城,在险隘之处砌上一部分城墙,另开城门十八座,因此南京城门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外城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流传了下来。位于南京东南郊的高桥门,就是“外十八”之一,当年太平天国战天京、武昌起义后苏浙联军攻南京,高桥门均曾经是激烈的战场,它是从东南方进入南京的一个门户。

    历史的时针转入了1937年的12月。

    日军沿京沪线继续西进,先头部队于12月初抵达句容附近,准备向南京进犯。战争的厄运,再度降临南京城。

    高桥门前,空旷的荒野。

    疾风劲吹,旗手高擎的军旗,在风中凛凛作响。头戴蓝绿色钢盔的士兵,手持钢枪,整齐列队面北而立,场面庄严肃穆。

    刚刚经过恶战和长途转移的74军第305团,正在进行入阵前特殊的宣誓仪式。

    从望亭回归大部队,305团团长张灵甫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本以为可以暂时先缓一口气,谁知板凳还没有坐热,王耀武就向他下达了新的作战任务:

    全团即刻移师南京南郊,接防51师的预备阵地!

    在上海连月来的阵地战和撤退沿途的阻击战中,74军元气大亏,连排长伤亡甚多,士兵缺员更为严重,师团长们都希望部队能够停下来,作适当整补之后再战。

    为此,军长俞济时专程去了一趟南京,请求蒋介石让74军像胡宗南的第1军一样,能够北渡长江休整。但是带回来的指示却不是北撤,他向大家宣布了统帅部的最新命令:

    撤退到南京附近的部队要留下一部分保卫首都,74军已经被列入首都保卫战的序列。这就意味着,部队必须马不停蹄连续作战。

    还在张灵甫率部激战望亭的时候,南京统帅部守卫首都的方针已定,起先讨论的象征性防御改成了永久性防御,如此,守城的部队就需要大大加强。

    唐生智向蒋介石请缨出任南京守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紧接着调兵遣将,原本不在卫戍军名单上的74军,就这样被拉入了保卫首都的序列。

    留守南京的其他部队也几乎都与74军一样,在淞沪会战中打成了伤残之躯,在日军沿途紧逼跟踪袭扰的情况下,经过混乱的长途撤退,根本没有时间在后方进行即使是短期的整训补充。

    军令如山倒。一接到命令,51师迅速行动起来,从句容向西转移,11月28日到达南京郊外,驻通济门淳化镇中间地区,奉命守备南京城防从方山至淳化镇的一部分外围防线。

    淳化镇在南京东南郊外,距中华门十八公里,在1937年时有京沪国道通过。日军一路若从句容进击南京,淳化镇是必经之地,定会以主力猛攻。

    51师的任务,就是防守这道通往南京的南大门。

    在上坊镇的师部,王耀武向各团团长下达了作战部署:纪鸿儒的301团占领由宋墅经淳化镇迄上庄之线,程智的302团占领右由方山左迄宋墅之线,该两团先期构筑可御中口径炮弹之第一线防御阵地。

    刚刚归来的张灵甫305团负责把守从高桥门至河定桥之线,构筑预备阵地;邱维达306团为预备队,一部则置于湖熟镇,防范敌从右翼进犯。

    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一个沿当时的京沪国道而展开的纵深防御阵地!

    第七十五章 6连的消息

    在江阴保卫战爆发之后,一支小小的**部队,开始广为人知。wWw、

    这支部队甚至连杂牌部队都称不上,他们连服装都不统一,都穿**精锐部队中央教导总队军服的,有穿川军各个部队军服的,番号乱七八糟,从26师,再到123师、126师什么样的番号都有。甚至,据说还有个人整天穿着一身残破不堪的日军军官装的。

    这支部队武器五花八门,轻机枪、花机关、雷明顿、驳壳枪什么样的武器都有。

    这支部队里有的是老兵油子,整天吊儿郎当,有的是新兵蛋子,一上战场就抹眼泪,有的是女人,还是什么高等女院毕业的。不过据说还有正经军校出来的。

    这支部队底子就是由一批伤员组成的,甚至有的人伤口从上海到江阴,一直都没有好过。

    可就是这样一支乱七八糟的部队,抗着一面“死”字军旗,转战于江阴各个战场,毙敌无数,甚至连不可一世的日军后藤支队支队长后藤冢也倒在了这支部队的枪口下。

    根据偶尔缴获的一份日军记载,这支部队的战绩已经得到证实。在这份记载上,日军如此写道:

    “支那军队在江阴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让人惊叹该部为川军26师之6连,所表现的顽强和必死之决心,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尤其是以后藤支队长阵亡于该部之手,尤其令人扼腕叹息该部最大之标记,为一面‘死’字军旗,其军事主官,神枪手,被官兵称为‘支那死神’奉13师团师团长命,务必以歼灭支那该部为要”

    川军26师6连!连长高飞!

    日军的这份记载,以及不断从江阴前线幸存官兵口中传回来的消息,让6连声名大振。

    但是在江阴掩护撤退之后,6连就暂时失去了消息

    “师座!师座!”朱载堂有些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刘雨卿从来也都没有见到自己的部下有那么慌张过。一来到刘雨卿面前,朱载堂就喘息着说道:“师座,有高飞和6连的消息了!”

    “什么!”刘雨卿一下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你说的是谁?”

    “6连!高飞!”朱载堂的声音猛然提高:“刚才,刚才路过教导总队,他们正在翻阅《中央日报》,你看,就在这,还有陈诚司令长官的话!”

    刘雨卿几乎是抢过了朱载堂手里的报纸,在次版上,果然刊登着一则消息:

    “倭寇不亡,抗战不休!**健儿奋战记!”

    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壮士在江阴浴血奋战的事迹,在当中,特别提到了川军26师6连,以及那个被日军称为“死神”的高飞。

    在文章的最后,果然有陈诚长官的一番话,详细说明了6连是如何重新组成的。

    “天,天,高飞,这个小狗日的真的没有死!”刘雨卿连连摇头,好像一直到了现在还都不敢相信一般。

    自己的6连还在!那个在大场从来不畏生死的高飞还在!

    26师那么多弟兄们死了,刘雨卿也伤心,也难过,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听到高飞和6连还在的时候,刘雨卿这一刻心中的激动却是难以用语言表述。

    “他们现在在哪?”刘雨卿忽然问道。

    “不知道。”朱载堂叹了口气:“103师在钱家村向遇袭,根据幸存者的描述,6连在夏港对日军进行反袭,这以后就失去消息了。”

    一瞬,失望很快取代了兴奋。

    好不容易有了6连的消息,但现在却又没有了。

    无锡大突围之后,26师一路由无锡、江阴,杀到了镇江,伤亡惨重,才刚刚补给起来的部队,现在又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

    尤其是大量中低级军官的阵亡,更是26师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候的刘雨卿,需要的就是像高飞这样的帮手!

    “师座。”朱载堂迟疑了下:“我部奉命向武汉一带撤退,咱们师打残了,留在这里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我看,还是赶快离开这里,等将来慢慢再找6连归队吧。高飞这龟儿子命大,我看未必能死得了。”

    刘雨卿犹豫着,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南京郊外,淳化镇,51师防御阵地。

    淳化镇在南京东南郊外,距中华门十八公里,日军一路若从句容进击南京,淳化镇是必经之地,定会以主力猛攻。51师的任务,就是防守这道通往南京的南大门。

    张灵甫305团负责把守从高桥门至河定桥之线,构筑预备阵地;邱维达306团为预备队,一部则置于湖熟镇,防范敌从右翼进犯。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一个沿京沪国道而展开的纵深防御阵地。

    原先听说淳化一带筑有预设的国防工事,官兵们以为阵地应该有现成的坚固依托可恃,不料一到达实地察看,情况令人大失所望。

    所谓的国防工事,布局设计极不合理,机枪掩体相互距离甚远,射击孔大而无当不具隐蔽性,工事偷工减料,有的简直只是敷衍的土堆。由于守城的决定临时做出,具体的准备工作毫无系统可言,原有的工事无人留守,也没有向导,各部队连工事位置图都无处可寻,只能自己瞎摸乱撞,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事,却大门紧锁没人接应,官兵们气愤地跺着脚叫骂,性急的干脆砸门而入。

    51师到达前线即漏夜紧急抢修阵地,但是缓不济急。

    构成坚固而纵深之阵地,需工甚大。而担任作战之部队输送力量薄弱,爆破材料及障碍物材料极感缺乏,虽经星夜赶筑,终以正面过宽,材料缺乏,阵地未能完成预期之坚固程度。

    高桥门附近的阵地同样差强人意,张灵甫不得不督促部下尽速对工事作临时性的加固!

    第七十六章 演一出好戏给我看看!

    从高桥门的土坡向东南方了望,淳化镇方向日军的密集炮击清晰可闻,伴随着一串串沉闷的爆炸声,张灵甫不用望远镜也能望见,远处丘陵边缘不时腾起大团大团的黑烟,将天空染成一片阴沉的灰色,分不清哪是乌云,哪是硝烟!

    时间刻不容缓,张灵甫已经来不及从容修筑完整的第二线阵地,他在高桥门附近快速检视一周,即命令全团集合阵前。wWW。

    一支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