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抗战之血色战旗

正文 第 310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0多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的袭击。除1架运输机在护航飞机掩护下得以逃脱外,其余13架均被击落或撞山,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此后,盟军运输机群不断遭到日机伏击,损失惨重。

    盟军飞行员更有噩梦般的遭遇:飞机一旦被击落,绝少有生还的希望一一即便不被日军俘虏虐待致死,也会丧命在缅北恐怖的原始森林里。

    美军空运司令部向缅北山区派出许多营救分队,这些分队往往都会空手而返,他们的搜寻犹如在大海里捞针,收效甚微。他们有时在大树上发现一顶降落伞,有时在山洞里找到美国人弃下的遗物,但是始终无法找到生还者。

    找到的只是在附近不远处早已被猛兽、蚂蟥和巨蚁啮空的白骨。

    美**方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称:“……,在印中航线上被击落或因其他原因失事的机组人员中,生还者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二。“着手开辟一条新航线,确保飞机运输和机组人员的安全,这是摆在史迪威及美军空运司令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美方之负责人邦德、中方之负责人王承黻必须要在最短时间作出抉择。

    两人迅速制定出飞越人迹罕至、平均海拔4000…7000米的冰山雪峰计划后,由王承黻将计划一并报送国民政府交通部,报给“泛美”总部计划由邦德负责。

    交通部恨不能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王承黻去钻,哪还顾得上“行不行”,对王承黻总经理的计划,批复就一个字,行!

    相反,“泛美”总部对邦德提交航线计划充满担心和忧虑,军方则更是完全持反对意见,他们态度和亚瑟.扬发给宋子文的那封电报完全一致:非气密舱、没有备降机场、没有全程导航、没有准确气象预报,用两个只能备输出1000多马力螺旋桨发动机、最大速度274公里的C…47去飞越那道天堑,人类目前还无法做到这样的飞行。

    不行,无论如何就是不行!

    第六百四十五章 空中生命线!!

    面对总部以及军方太多的疑虑,邦德唯有实实在在地答复:

    ……根据中国航空公司曾有过的飞行经验,我坚定地相信这样的飞行是可以做到的。wWW!

    尽管也有可能证明这样的飞行未必能做得到,但我的观点是,在实际实验证明不可能做到之前,我绝不承认这是做不到的!

    依1日是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环视中国陆路边界一周,相隔邻国大都是“鸡犬相闻”,只有印度却犹如远隔千山万水,但只要打开地图就一目了然一一两国哪是隔着那么远啊,好像在天边似的,其实是紧紧相邻。阻碍视线、截断通道的,是至今都让人望而生畏、绵延千里的冰峰和雪山。

    海拔8848米、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以世界第一高度傲视群雄,巍然屹立中国、印度之间。顺延着它东西走向、长达2000多公里绵延起伏的群山,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

    向东南伸展的这条蜿蜒千里由陡峭峻岭、兀立山峰构成的冰雪带上,就有70多座海拔高度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这些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冰山雪峰,一直向南、向南延伸,如同一把锋利的楔子,嵌入印度阿萨姆。

    而在它的末尾,又几乎和中国境内的横断大山相重叠….连绵起伏、终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像浩瀚的大洋一样把中印隔开,犬牙交错,峰岭嶙岣的横断大山更是犹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拦腰截断“中航”飞经的航线。

    如果是拍摄一部风光电视片,珠穆朗玛和其绵绵蜿蜒的喜马拉雅堪称集冰清玉洁、孤傲冷峻、藐视群芳、婉转啼泣于一身的美丽之女神,可一旦对待即将从她头顶跨越的人类,她,仿佛摇身一变,顿时化为凶相毕露的巫婆,尽展施发暴戾的妖术一一毫无预兆、顷刻间说来就来的狂风、骤雨、暴雪、浓雾、强劲气流。

    有多少支中外登山队,就是在这些地方,眼瞅着即将接近的峰顶之时,顷刻间会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雪和强劲的气流击垮而功亏一箦。

    所有在自然界中人们没有经历过的气候,统统在这里得到最极致的发挥!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怨不得交通部,也怨不得邦德,更怨不得王承黻,实在是没法子。能想过的都想过了,再找不到能比这更好的一条航路,只能走这条线。

    邦德把新航线飞行计划交给王承黻,王承黻再报送交通部,还未等交通部的答复,这边已经开始飞了!

    不飞不行了。前线**已近弹尽粮绝,陈纳德的P…40战机已经无法正常升空。小鬼子的“三菱”整日从头上嗖嗖呼啸掠过,油弹皆无的陈老头急得嗷嗷叫,催促给养的电报一封接一封。交通部更是早就忙成一团,负责在加尔备答监送货物启运回国的人每日迭电发问:怎么还不来飞机!

    唰一一一道亮光闪过!

    就在这时刻被狂风、骡雨、暴雪、浓雾、强劲气流包围着的冲天绝顶和万丈沟壑深渊中,夏普和他的C…47在这片荒芜、茫茫白雪覆盖着陡崖峭壁,嶙峋陡峭的山峰间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

    气势恢弘、终年白雪皑皑的世界屋脊,陡峭嶙峋、犬牙交锚的横断大山迎来了第一批胆敢跨越它们的勇士!

    夏普闯了过去,紧跟着,陈文宽、吴土也闯了过去,梁广尧、陈文惠、谭欢在、陈齐发、陈鸿恩也过去了,在第一批由中国人担当“中航”正驾驶飞行员的带领下,后取得正驾驶资格的陈官悦、陆铭逵、黄天觉都跟着闯过去。

    这不是一条人为制定的航线,这是中国航空公司勇敢的飞行员们,横下心来,用自己的生命,活生生硬闯出来的一条航线。

    螺旋桨搅动空气打破了千万年来人迹罕至的沉寂,茫茫雪山、千里冰峰,迎来了一批视死如归的勇士!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几乎是无法完成的航空飞行运输从此在连绵不断、此起彼伏、茫茫冰峰雪山间徐徐拉开帷幕……,横亘千里的喜马拉雅一直蜿蜒至印度东北部旁遮普邦,汀江机场就坐落白雪皑皑的雪山脚下。飞机从汀江起飞加入航线,斜向东南直行。如果不出意外一切顺利,大约三个半小时可以飞抵昆明,这段距离为820公里。

    说起来很容易,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困难,但再一问飞过这条航线的老人,又是一个异口同声:在自己记忆中,很少有过只用三个半小时就很轻松飞到昆明的印象。

    这条八百多公里的航线有被称为“直线”,与后来的“北线”相比,路途是最短的,但必须经密支那。因为密支那是航线上的一个检查点,机长必须要在航图上确认,然后才能把飞机对准昆明航向。缅甸失利之所以让委员长勃然大怒、日本人如此拼死也要攻占密支那,都是因为这条通道,无论是对于地面还是空中,实在是重中之重。

    谁能得到密支那,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谁都清楚谁都明白的道理。

    史迪威和他的同盟军就是没守住密支那,使“中航”和后来美军最初飞鬼门关的美军第10航空队及后来的盟军印中联队吃尽了苦头虽然被逼到冰山雪峰上空,但刚一开始飞,“中航”飞行员还是喜欢从这里过,在这里设立一个“检查点”。自从密支那被日军占领后,他们就在离密支那远一点的地方避开,但基本上还是沿着这条线。因为走这里,比较接近于直线,不必完全拦腰从喜马拉雅山切入,只需经过它的南麓尾闾的一个边上即可,省时。他们不知道心急火燎的公司顾问亚瑟.扬写给中国外交部长充满绝望那封信,扬顾问把将要飞行所经地称之犹如凹凸起伏的骆驼峰背,巧合的是,飞行员们也是把这条航线称之为HUMP。不仅下面是峰峦叠嶂,飞行线路也必须是起起伏伏,会儿爬山、一会儿钻谷。骆驼才两个峰背,这一路,无数个。

    还是爱从小日本“身边”过。把密支那作为检查点,“路”会好走一点,谁都不想把命丢在那个昼夜刮着刺骨的狂风的冰山雪川世界!从小鬼子身边过,就可以躲过喜马拉雅、就可以用全部精力飞过一座同样是白雪皑皑、山势陡峭、谷岭栉比的横断大山。

    直线也不好走。

    从汀江起飞后,飞机马上就得爬高至15000英尺。对于全载重、只靠两个发动机提供动力的C…47.实在太难了!可不爬又不行,航线右侧就是接近4000米的布帕布姆山,稍微疏忽就是大麻烦。好歹进入缅甸,迎面而来的就是恩梅开江西侧两座将近4000米的高山,至今我也不知道那山的名字。再飞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中国境内的横断大山上空。什么高黎贡山、怒山、雪贡山、碧罗雪山、福贡山、利沙底、瓦不母、衰底马、贡山..…….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由南向北,也是高峰耸立。如云龙东南、云龙东北、洱源、核桃树、兰坪南、剑川西北、玉屏山、拉马罗东北、大理马龙峰…….海拔大都在4000…6000米之间,当时的C…47全载后,只能飞3500…4000米,最多也不过是5000米,那已经是接近它的极限。

    几乎全是在山壑里钻进钻出…….但还有个这样的问题,你怎么飞都是在对流层中。对流、对流,顾名思义,风、霜、雨、雪全是发生在这里面,飞高了,飞机结冰,高空飞行,飞机就恐惧这个,一旦结冰,飞机气动外形就随之变了,像个石头一样往下掉,飞低,又撞山,就是这么矛盾。

    可那仅仅是“翻山越岭”,可险象环生的困难一个接一个,紧紧相扣。

    气候,气候在当时是飞行中的大敌。老人接着说,就两种气候,雨季和冬季。这个说法听着可能别扭,但对于在高空飞行来说,就是这个概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雨季是从5月份开始,到10月、11月份结束。此期间,在整段飞行、在备高度上,就没有一次不是在雨中进进出出的,不是这里下就是那里下,反正就像进了水帘洞。

    连绵的小雨、突如其来的阵雨、狂风骤雨。

    瓢泼大雨中,飞行员必须全程作仪表飞行,否则根本就保持不了航向!只要稍微偏一点,就撞到两侧悬崖峭壁上。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喜欢飞雨季,为什么?雨季气流相对稳定,飞行时颠簸不是那么厉害…….倾盆大雨中,我们每次飞,最担心的是怕雨水渗进油箱,造成发动机停车,这种事情是发生过的,“中航”一名勇敢的飞行员,就是在途中雨水渗进油箱,造成一个发动机停车,他就用一个发动机飞,硬是坚持挺到汀江。幸亏是从昆明过来,运气好,飞机载重少,要是反过来飞,结果就很难预料。如果是两个发动机都停车,那可就完蛋了。从汀;工到昆明,全程几乎没有一块平坦一点的地方,迫降即意味人机俱亡!

    跳伞?脚下除了冰山雪峰就是原始森林,不把你冻死野兽也要把你吃掉!

    等到空中听不见雨声,豆大的雨点也不是噼里啪啦不停地打在C…47风挡玻璃上、雨刷器更不用“吱吱”作响拼命扭动,这一切都看不见,没有水了,好容易把该死的雨季盼走了,冬季又来了。

    地面的人管这叫“旱季”。“旱季”就是我们的“冬季”。和“雨季”相比,天气倒是晴朗,除了起飞时地面常常有浓雾之外,可是一到空中,在3500…4500或者再高一些的高度,遇到的全是强烈的偏西风。

    有多强烈?时速超过100英里,换算成公里就是150左右,在地面就台风。C…47巡航速度也是270左右,只比风快100多公里。顺风飞,汀江到昆明,没有意外,2个多小时就到,而从昆明到汀江,却需要5个多小时,就是这个概念!第10航空队两个美国孩子,从昆明返汀江,竟然飞7个多小时。

    飞一米退半米,飞机几乎不动,整整一天都耗在空中,是一寸一寸爬过来的,下来后,基地都不相信他们还能活着回来,都以为肯定不知摔哪去了。

    这个季节起飞前,必须考虑油量。

    一遇到强烈侧风,机长边飞、边得让飞机做15度到25度偏流修正,以抵消强风,这样大幅度修正航向,在飞行中是极其罕见的,但又必须这样做,不然,可能就把你真的吹到珠峰上!麻烦的是在这种风速下,定向仪往往失效,后果,你想吧。伴随着强烈的侧风,是更强烈的上升和下降气流,上升和下降幅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1943年3月13日,两驾飞机一前一后,相隔只有十几分钟,在飞越第一个山脊时,他们报务向地面发报,飞机遇到强烈上升气流团,1分钟之内,C…47根本无法控制地上升8000英尺,随后又急速下落,可能有4000…5000英尺。我们是晚走的,结果却早到的。看他们在昆明落地后,机组三人周身都湿透了,浑身**,像从水中刚捞出来一样。

    一分钟8000英尺啊,那是什么样子?

    现在最新式战斗机可能比这快,可他们是货机。C…47又不是密封舱,在那个高度上,连氧气都没有,人受不了啊。还有严重的结冰、没有导航台…….嗨,别说了,真不知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冰山雪峰之间,一架螺旋桨飞机声嘶力竭地咆哮着,试图冲出这个被冰雪包围着的世界..而此时最焦急的就是陈纳德了。

    他已经断炊多日!

    陈纳德带着他的雇佣军目的地是中国,但漂洋越海到达的第一站却是缅甸。当时虽然浩瀚的太平洋上无战事,但整个中国却都处于熊熊燃烧战火之中,“国统区”里找不到一块安静得可以组装飞机和训练的地方。

    陈纳德费得一番工夫,征得英国人同意,好歹在缅甸东吁觅得一处机场。为了组装这批P…40战机,国民政府特地又把中央飞机制造厂搬迁到中缅边境的雷允。

    好长时间内,蒋委员长和国防部、包括陈纳德本人,一直都弄不清楚在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中,英国人的真正意图,是袖手旁观还是幸灾乐祸!就和当初同意日本人提出的关闭滇缅路但又开放启德机场,及后来稍一接触战事即自行撤退一样,作为殖民者,英国当局同意陈纳德和他的队员可以在东吁停驻,却不能在这儿上空飞行训练。

    其实老谋深算的英国人直至小鬼子侵入缅甸前,一盲是想躲开这场与己无关的战火,两面都不想得罪!

    费了很长时间周折,最后连时任航委会副主任毛邦初都出了面,英国人才勉强同意。可惜,时间已经过去很多。空战胜利的前提是大强度训练,陈纳德赶紧让他的队员训练,结果刚一训练就出事一一3架飞机坠毁。

    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果能按时更新备件,悲剧根本不会出现。

    缺少航油。

    每一滴飞机发动机专用的高辛烷汽油,都是从12000公里外的美国本土运进来。

    “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号就是这个时候喊出来的。

    每一滴都像血液那样宝贵!可见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先不说武器弹药、医疗用品、食物这些大桩给养,单就是P…40尾轮轮胎、电路开关、电子管、机枪电磁阀、氧气瓶、化油器、火花塞、电池…….数以千计的小零件也难以保证,还能不摔飞机?

    基本的给养跟不上,还要训练和作战,不过,除了国民政府、航委会、中国空军还指望他们出现“奇迹”外,在美国本土,国防部还真没把这伙人当回事,似乎已经将他们遗忘。

    当美国总统、蒋委员长、宋子文、邦德、王承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国民政府、交通部、“中航”公司还在探讨“新航线”,还在为最后的“通道”作着各种各样的计划之时,1942年12月6日,老头已经带着他的“散兵游勇”们狠狠地揍了小鬼子一顿。

    第一仗击落6架小鬼子“零式”机,落荒而去的小鬼子都回到基地了,还没回过味:以往中国人一知道我们出来,早就跑远远的,想看都看不见,今天是怎么了?

    其实今天这仗打的小鬼子也没“看见”。

    陈纳德确实非常厉害,知道自己的P…4O性能不行,不是“零式”机对手,采用的是”空中游击队”招数,在空中隐蔽等待,小鬼子进入伏击圈后,从高空冲下,然后打了就跑!

    第六百四十六章 怒败“黑风队”

    横渡怒江攻势于5月11日拉开序幕。Www!

    又是一个“五月渡泸”!

    往日里狂躁不安的怒江,这时节,更是一条暴怒难羁的巨龙。“云蒸孤鹤喘,海热巨鳌惊”,古人这样形容怒江的苦热。“要过怒江坝,先把婆娘嫁”,民谚如此描绘怒江乌烟瘴气之毒害。而对怒江一泻千里的滚滚洪波,只要看看两岸峭立的万仞石壁,看看怒江和其他水系如何操刀弄斧,将滇西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的横断山脉,你便可以想像到江水的威力了。五月,正是怒江发怒的时候。

    当年,诸葛亮远征南蛮,“五月孤军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如今,由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高飞亲自指挥的Y部队10余万精兵渡怒江,伐日寇,又当五月。

    也是月明之夜。晚风在轻轻吹拂,雾岚在悄悄飘动。月光朦胧,昏昏欲睡。夜色下,怒江舒展着身躯,闪烁着粼粼波光。奔腾、咆哮了一整天的怒江,现在乏了,困了,开始进入了梦乡。笼罩水面的白雾,是盖在大江身上蓬松的棉被,哗哗作响的涛声,是大江匀称的鼾息。明月,使猛兽也变得温顺驯服了。

    此刻,既得到蒋介石的赏识,也得到史迪威赞誉的Y部队总司令高飞,果断地下达了渡江的命令。

    栗柴坝至双虹桥间7个预先选定的渡河点,数百只橡皮舟悄悄下水。

    宽阔的江面上,满载兵员和军械的皮舟,星星点点,在波峰浪谷间时隐时现。士兵们手执桨板,驾轻就熟,顺水推舟。轻舟如离弦之箭,斜插西岸。

    约莫半个小时,第一批一个师的兵力登上了对岸,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在夜幕掩护和涛声伴随下,天亮之前,Y部队第9集团军5万余官兵,神不知,鬼不觉渡过了怒江天险。

    这一夜,怒江一直在酣Y睡之中。

    几天后,Y部队第10集团军约7万人马从惠通桥下游以另一种方式渡过怒江。那是一个天晴日朗的白昼,中**队发起浩大攻势,突破敌军炮火封锁,强渡天险。

    那天,怒江在焦躁中目送中国官兵胜利地登上彼岸。

    缅甸战场扑朔迷离,盟军与日军正打得难分难解。在野人山,X部队加紧围歼加迈和孟拱地区日军,中美特遣队神兵天降,奇袭密支那。日军虽然在缅北连吃败仗,但在中路,牟田口部队却在英法尔地区将英军第四军团铁壁合围。敌我双方备使绝招,出手很凶,你踩我的“炮”,我杀你的“马”,缅甸这盘棋正下到要紧处。

    Y部队投入反攻,使缅甸战局骤然改观。

    瞪着小眼睛,全神贯注于英法尔和野人山作战的缅甸日军统帅河边正三中将,突然发现一支中国主力军从侧后猛扑过来,顿时乱了方寸。他急急忙忙从缅中缅南抽调兵力向北增援。从南洋开来准备用于英法尔方面作战的第2师团,刚一登岸,就装车运往中缅边境。

    盘踞在滇西的日军,得到增援后,分兵固守腾冲、松山、龙陵等据点,准备与中**队决一死战。

    滇西高原,抗战时期中国战区海拔最高的战场上,敌我双方展开一场又一场搏斗。Y部队如同一柄锋利无比的钢又,直捣黄龙。

    跳下橡皮艇,登上怒江西岸,第8集团军大队人马立刻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怒江以西属高黎贡山主脉,海拔3000米以上,地势险要,断壁嵯峨。日本著名的山岳部队“黑风队”把守着山里所有关卡隘口。

    通向腾冲路上,充满艰险,充满恐怖。

    渡江次日,新2军先头部队在灰坡、唐习山、大塘子等隘口遭到日军抵抗。中**队刚刚渡江,士气旺盛,攻势猛烈,备种轻重火力刮风一样卷上山头,敌军据点被打得硝烟弥漫,沙石横飞。日军居高临下,工事隐蔽,打得很沉着,火力并不太猛,但每颗子弹都直奔人来。中**队伤亡很大。

    敌既死守,我亦猛攻,血战九日,敌军溃退,中**队终于攻占了山头。

    老黑满以为头一仗起码报销干儿八百鬼子兵,登上山头一具尸体一具尸体地数,数来数去,一共才打死23个鬼子。活的一个没抓着。

    老黑脸都气白了!

    把战果上报后,总司令高飞在电话里只说了两个字:

    “窝囊!”

    老黑脸“刷”地红了。

    没有别的话比“窝囊”这一句,让老黑听着更伤心的了。

    4月间,史迪威曾要求给X部队增援。经委员长核准把老黑新2军派往缅甸。出国作战当然是派最精锐的部队,最得力的将领。当老黑带着自己的两个师空运到缅甸后,谁知史迪威根本瞧不起他这个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不认得几个大字的将军。史迪威要兵不要将,把两个师留下,将老黑的军部塞进飞机退了回来。

    奇耻大辱!

    回国后,高飞重新给他拨了两个师,叫他一定干出点样儿来,让美国佬看看黄埔生将领不是吃干饭的。

    渡江第一仗却打个稀里糊涂。老黑心里烧得慌,一挥手,追!

    “黑风队”的日本兵退出灰坡、大塘子一线后,且战且退。这支在北海道专门训练过的山岳作战兵团。士兵中不少人当过伐木工,矮脚虎似的特别善于在山岳地区奔跑运动。又在怒江这一带盘踞了两年多,地形熟悉,工事坚固巧妙,碉堡式据点,鼠穴式散兵壕,鸟巢式树上火力点,蟹洞式掩蔽部,星列棋布,互为呼应。据点与据点,山头与山头之间,有许多秘密通道。在中**队追击下,“黑风队”化整为零,神出鬼没,机动作战,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跑,就像一股诡谲、险恶的妖风在崇山峻岭间旋转。

    第9集团军大兵团运动,2个军4个师5万多人,加上运输粮草辎重的上万名民夫和几千匹骡马,浩浩荡荡,席卷而去。

    经十余日追击,中**队进至斋公房地区。

    斋公房位于高黎贡山顶部,海拔4000多米。南北共有两个垭口,垭口之间有一条狭长隘路,是通向腾冲的咽喉要道。这里地形险峻,道路崎岖,气候恶劣。四周山峰顶天立地,犬牙交错,顶峰终年积雪,飓风怒号,气候奇寒。垭口内云山雾海,路径难辨,人马通行,极端困难。在这个地方打仗,就跟孙悟空大闹天空一样,得在云里雾里干。

    垭口两侧山头均有日军坚强据点,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况且,何止一夫当关?据报,日军在这里布下了5个联队,约一万兵力。

    高飞效当年诸葛亮故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新6军余文正部于斋公房正面佯攻,吸引敌军,以老黑新2军为奇兵,迂回敌后,断其退路。

    新6军在斋公房敌正面阵地,假戏真做,摆开架势,天天讨敌撩阵,不给日军片刻安宁。

    老黑这回该是露脸出气的时候了。他勒紧腰带,系牢绑腿,马也不骑,拄根拐棍,领着队伍钻进高山密林之中。

    翻过悬崖绝壁,越过万丈深渊,队伍向着杳无人烟,绝无道路可循之处开进。高山严寒,阴风嗖嗖,细雨霏霏,官兵衣单被薄,每日冻死人数达一二百人。还有摔死,饿死,毒蛇咬死的。因为高山缺氧,有的战士一屁股坐下去,再没起来。

    老黑下了血本。

    但是,这值得。一个星期后,他们突然出现在敌后。日军顿时乱了阵脚。中**队前后夹攻,两面掩杀,“黑风队”死伤无数,遗尸遍野,残敌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

    斋公房夺路战,新2军建立奇功,高飞请准重庆,授虎旗一面。

    老黑总算出了一口气。

    斋公房既下,中**队乘胜追击,兵临腾冲城。

    腾冲是滇西要镇,日军”黑风队”的老巢。城区附近虽为盆地,但四周有四座大山拱卫,飞凤山耸立于东,宝凤山雄峙于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