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她们说我是剑侠

正文 第 234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缁瑶钗笑着问:“这岱舆山为什么没有像那些星星一样坠下去?”

    姑娘道:“因为它被造化之根托着呢。”

    话间,前方忽地传来连声震响,一个泰山一般的巨人行了过来,祝题花等看着他,目瞪口呆。白话低声道:“这就是龙伯人,龙伯国被灭后,还剩了一部分住在这座岱舆山上。”

    她们想要避开这名龙伯人,龙伯人却一眼扫了过来。

    “不好!”姑娘掉头就逃。

    那龙伯人两三步就追了过来,弯腰抓向她们。祝、印二女回身出剑,飞剑击在龙伯人手心上,却只击出伤口,对龙伯人来只同蚂蚁咬了一般。

    曼珠沙华、曼陀罗华却是身子一飘,一团黑色泥潭在龙伯人脚下出现,将他陷了进去,只是这龙伯人实在太大,她们竭尽全力也只能将他双脚陷入。龙伯人双手却已抓住她们。

    却听轰然一声,龙伯人巨大的脑袋与胸膛炸了开来。

    却是骆红蕖以射日弓、震天箭直接轰掉了他半截身子。

    骆红蕖也是第一次以射日弓配上震天箭,威力竟是如此之大,将她自己也吓了一跳。

    ……!。''

    '  '

    第四十七章 凶兽帝江

    第四十七章凶兽帝江

    虽然杀了这个龙伯人,另一边却又有几名龙伯人出现,见到同伴惨死,一同发出吼声,吼声此起彼伏,漫山都是他们的吼声,直震得她们头皮发麻。'文字版更新最快到'《%%友手打

    小姑娘道:“快逃快逃,这些人复仇心极强,被他们找到可就糟了。”

    骆红蕖将手一召,出的那支震天箭飞了回来,眼见大批龙伯人杀到,赶紧随着白话躲藏。

    好在对于龙伯人来说,她们实在太小,一藏起来,虽然龙伯人漫山遍野的搜索她们,却是无法找到。

    在一棵巨大怪树的树缝间,祝题花道:“到底要上哪去找造化之根?”

    白话嘻嘻笑道:“你们跟着我就可以了。”

    缁瑶钗笑道:“我现在只想知道,找到造化之根后,到底要怎么离开这里?”

    白话继续嘻笑:“你们还是跟着我就可以了。”

    祝、印二女头疼……实不该跟她来的。

    又看向燕紫琼,燕紫琼却是从头到尾不发一言。祝印二女暗自想着,难道她的格就是这般冷漠?

    她们却不知道,以前的燕紫琼并不是这个样子。

    她们在森林中小心移动,岱舆山上,异象万千,俱是以前见所未见。走得累了,她们便聚在一起,吃些干粮,燕紫琼却是什么也不吃,独自一人坐在远处,看着天空中的怪异景象。祝题花低声道:“她这样子没事么?”

    白话轻叹一声:“大概是太郁闷了吧?”

    印巧文道:“郁闷什么?”

    小姑娘道:“以前在蓬莱山时,就怎么也比不过凌霄花,现在到了人间,结果还是比不过凌霄花,还被凌霄花把自己在人世间的爹爹给杀了。现在想来,大姊把她带到三生石下,真的是蛮残忍的,前世的姐妹杀了今生的亲人,你们说,这仇到底当报还是不当报?”

    祝题花、印巧文听得一头雾水。

    骆红蕖却暗自忖道:“杀了燕家前任家主的乃是紫绡姐,在太行山五指峡时,小山姐便已暗示过,我们这些人全是蓬莱山转世的花神,连紫绡姐也不例外……看来白话说的这些,并不全是信口胡扯。”

    她们在这岱舆山继续走着,直至来到山之极,在那里有一座巨大玉台,白话告诉她们,这里乃是上古仙人在岱舆山垂钓之处。

    她们正要登上玉台,却又忽地藏了进来,玉台之上,竟有一个怪异无比的巨兽,只见它全身通红如火,长着六足四翅,却是无口无鼻,无目无耳。

    小姑娘变:“糟糕,糟糕,九遗圣兽终于出来了?”

    缁瑶钗低声道:“什么是九遗圣兽?”

    小姑娘道:“想必你们也知道,上古之时,不管是妖魔还是大神通者,都比现在厉害得多,所谓天参玄玄,地参混黄,这些上古妖魔俱是应天地而生,一个个都强得可怕。后来帝俊建了天庭,有许多上古妖魔被收服后上了天庭,做了斗部恶煞,这种情况才好了许多。”

    又道:“做了斗部恶煞的虽有不少,但不肯服从天庭管束的却也有一些,而尧舜之时,有四只祸害天地的妖魔最是可怕,被称作‘蜀地四凶’,你们要知道,那时候的三皇五帝无一不是大神通者,尧舜自然也不例外,但他们却都无法收服这四个妖魔,只能将它们放逐于蜀地。”

    祝题花低声道:“一些志怪中,倒是有与此事有关的记载,我原本还以为只是传说……难道这只就是上古之时四大凶兽中的‘帝江’,又称‘浑沌’?”

    “嗯,”小姑娘道,“尧还在位时,这四大凶兽惧他之名,还不敢妄动,但他担心自己一死,这四凶无人能制,于是与禹合力,借仙神之力,将这四大凶兽与神州大陆上另外五只虽及不上四凶,却也一直都在祸害神州的妖兽封于九鼎,一方面,令这九兽无法复出,另一方面,也是借着九鼎控制五德之气,令上古之时大神通者得天下的局面,变成得王气者得天下。”

    印巧文道:“这倒是件好事,若是动不动就来场颛顼战共工、黄帝战蚩尤,凡夫俗子岂不早已死绝?”

    缁瑶钗笑道:“我却觉得,那样子更有意思一些。”

    “别打岔,说正事呢,”小姑娘道,“蜀地四凶与一同被封于九鼎的那五只妖兽,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九遗圣兽’,当然,那五兽只是陪衬罢了,真正可怕的是这四大凶兽。其实我也知道九鼎既然毁了,这四凶早晚是要出来的,却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帝江。”

    又眼轱辘一转,道:“不过,就算是这四大凶兽,它们被封印了这么多年,体内混黄之气已失,九鼎去年才毁,它们虽然会变得越来越厉害,但这个时候,想必还是非常虚弱,未必会是我们对手。”

    缁瑶钗道:“你确定?”

    白话叹气:“我要确定的话,现在就已冲上去了。”

    燕紫琼冷冷地道:“但既然是四大凶兽,又积了数千年的怨气,它不到外头祸害众生,却反藏在这里,想必也是因为妖力未复,还不敢出去。”

    众女想着,这话也有些道理,只是毕竟不能肯定。燕紫琼道:“不管怎样,我都要取得造化之根,你们在这等着,我先去杀它。”

    身子一闪,燕紫琼化作剑光,朝帝江疾轰而去。

    剑光飞快,风雷涌动。祝题花、印巧文等直到现在才第一次见她全力出手,见她剑气极是惊人,俱是暗自佩服,心里想着以她的年纪而论,只怕真的只有紫绡和唐公子的御剑之道,才胜得过她。

    帝江无口无鼻,无目无耳,却像是早已发现燕紫琼,妖躯一撞,直接轰散燕紫琼剑光。

    燕紫琼喷出鲜血,向后抛飞。诸女大吃一惊,这帝江果然不愧是上古凶兽,一击之威,竟至于此。

    祝题花、印巧文明知不敌,却又哪里能够放着燕紫琼不管不顾?同时出剑,击向帝江,曼珠沙华、曼陀罗华亦用出术法,助祝、印二女挡住帝江。四女同时出手,才将帝江阻了一阻。燕紫琼却是紧咬着牙,两袖飘飘,向后一个空翻,以心御剑,飞剑引动天雷,一雷轰在帝江身上。

    帝江如触电般震了一震,却仍然无事,妖气卷,轰得曼珠沙华、曼陀罗华险象环身。

    骆红蕖见势不妙,沉心静气,张弓搭箭,震天箭疼轰而去,轰在帝江身上,帝江身上溅血,却是一点小伤,震天箭被帝江妖力覆盖,竟是无法召回。

    白话大叫道:“我们不是它的对手,先离开再说。”

    燕紫琼咬着牙还想再战,曼陀罗华飞退到她身边,急急道:“仙子,还是先听白话小姐的话,她必有其它主意。”

    燕紫琼无奈,只得随曼珠沙华、曼陀罗华飞退。帝江却紧追不舍,骆红蕖赶紧再行出一支震天箭,强行阻住帝江巨大妖躯,趁隙逃走,而这第二支震天箭却也失落在帝江那可怕至极的妖力之下。

    她们逃到安全之处,互相对望。缁瑶钗拍着胸口:“那只怪物好可怕,差点就被它吃了。”

    其他几人齐齐翻着白眼……你什么都没做,第一个就跑了,吃谁也吃不到你,何况那怪物哪来的嘴吃人?

    印巧文看着白话:“现在该怎么做?”白话笑道:“恐怕我们唯一能够指望的,仍然是日弓和震天箭,不过日弓要想发挥最大作用,需要结合诛日太生法、绝断鬼门、太玄驭日法这等级别的强大招式才成,否则的话,只怕得把魔杀找来,才能用日弓一举杀死帝江,不过到了魔杀那种级别,有没有日弓已是没什么区别。”

    又道:“骆姐姐,崆峒幻里应当是有太玄驭日法的,你没有找着么?”

    “在这,”骆红蕖取出一本红册子,却又没好气地道,“我一出崆峒幻就被你带到这里,看也不曾看过它,哪能一下子就会?”

    小姑娘笑道:“反正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付帝江,骆姐姐你最好现在就开始学。”

    骆红蕖无奈,只好找个地方静下心来,修习这太玄驭日法。

    蜀中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益州又为古蜀文明之中心。

    春秋之前,古蜀国开明王迁都于此,取周太王“一年成邑,两年成郡,三年成都”之意,定名成都。秦灭巴蜀,改成都为蜀郡,东汉之时,又称益州,因当地织锦业极是发达,固又称作锦州,三国时,刘备亦是立国于此。

    唐朝时废除郡州制,蜀地被划入剑南道,但习惯上,人们仍是以蜀中相称。

    而对于益州,当地老百姓却始终都是以成都自称,千百年不曾变过,所谓蜀郡、锦州、益州等等,都只不过是“官名”,在老百姓眼中与别称没有什么区别。

    唐小峰来到成都,在一名太监的引路下,进入皇城锦宫。这锦宫自然比不得长安皇宫又或是洛阳皇城,甚至连江都都比不上,但因成都乃是蜀地之中心,三国时刘备亦曾住于此处,所以这锦宫亦不算小。

    方自进入锦宫,一名大臣迎出,将那太监驱退,引唐小峰入宫。

    唐小峰见这大臣面容刚毅,一身正气,于是施礼问名。大臣回礼道:“本官姚元崇,唐少侠不用客气。”

    唐小峰立时动容,想着原本他就是姚崇?

    姚崇亦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名相,武则天时便已官至尚书,其刚正不阿,保住许多被无辜下狱的官员,虽然子刚烈,却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得罪太平公主和二张,被贬至边疆,临去前又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亦得武后重用。

    史书上,姚元崇三度为相,俱是在国家处在风雨交加的重要关头,故有“救时丞相”之称,李隆基当皇帝时,为避“开元”之讳,改名姚崇,深得李隆基重用,为“开元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后辞去宰相之职,向李隆基举宋璟自代,而所荐之宋璟亦是名臣。

    可惜李隆基虽接连用了两位名相,励精图治,革新去弊,令大唐再现辉煌,接下来便开始骄奢逸,自以为天下太平,怠惰政事,又连着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任相,终于造成安史之,成为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当然,现在的历史走向与唐小峰上一世读到的史书已极是不同,史书上,姚元崇三任宰相,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第二次是李旦时期,第三次则是李隆基时期,而现在,李旦能不能再次登基都难说得很。

    借着这个机会,唐小峰便向他打听孟家消息,姚元崇盯着他来:“茅山之上,佛、道、妖、魔各方聚会,选出了一位姓孟名紫芝的姑娘为盟主,不知这位紫芝小姐与孟家有何关系?”

    唐小峰微笑道:“紫芝盟主便是盟家第七女。”

    “原来如此,”姚元崇长叹一声,道,“可惜孟家在逃出洛阳时,已是家破人亡,孟谟孟大人已是病死于蜀道。”

    唐小峰怔了一怔,又问:“那孟家的大小姐兰芝姑娘……”

    姚元崇看着他来:“前些日子,孟家大小姐已被立为大子妃,不日便要与太子殿下完婚。”

    唐小峰脸微变:“这‘前些日子’是在茅山之会前,还是茅山之会后?”

    姚元崇苦笑道:“唐少侠亦是聪明人,这种事又何必问我?”

    唐小峰沉默片刻,跟着姚元崇继续前行,途中却又再次皱眉:“我们去的不是朝会?”

    姚元崇低声道:“陛下于锦凤殿召见少侠。”

    唐小峰道:“还有什么人在那里?”

    姚元崇道:“还有皇后与武三思武大人、兵部尚书宗楚客宗大人、御史中丞周利用周大人、侍御史郑怡郑大人、益州刺史冉祖雍冉大人、宋昊宋大人皆在殿中。”

    唐小峰失笑道:“这楚大人、周大人、郑大人、冉大人、宋大人,不就是老百姓背地里所说的武三思门下‘五狗’么?”

    姚元崇赶紧道:“少侠噤声,朝中大事俱取决于他们手中,少侠既为结盟而来,不宜在这种时候得罪他们。”

    唐小峰一声冷笑,中宗李显实在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葩,他还是庐陵王时,武三思不知多少次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害他,若不是狄仁杰、张柬之等全力保他,他早已被武三思和武承嗣害死。

    及至他登基后,不但不听从忠言除去武三思,反听从韦后与上官婉儿之言,仅过了两个月,便将武三思封作宰相,任由武三思控制朝廷,反过来将心向李唐的忠臣一个个的害死。

    其实除了李显自己,天下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武三思与韦后、上官婉儿私通的,而在后世的史书上,他最后的下场竟然是被自己老婆下毒害死,原因就是为了可以不受干扰的在宫中跟别的男人鬼混。

    李显在史书上已是奇葩,在现实中竟比在史书上还要奇葩。他的弟弟李旦虽然也奇葩,但好歹知道自己奇葩,当了三年皇帝就赶紧把帝位让给他那至少在年轻时极是能干的儿子,李显最奇葩的地方就在于他明明奇葩却还不知道自己奇葩。

    来到锦凤殿前,唐小峰忽地眯起了眼,锦凤殿给他的感觉颇有一些压力,内中显然藏有一些高手,且对他杀意极重。只是他虽以灵郁之气看去,却什么也无法看穿,看来内中所藏之人颇有本事。

    姚元崇低声道:“我只能将少侠引到这里,少侠小心,圣善寺寺主亦在内头。”

    唐小峰轻声道:“多谢大人。”

    姚元崇离去,两名黄门将他带入殿中。中宗李显坐于殿上,左边一名凤髻女子,自是韦后,右边上官婉儿跪于案后,持笔书诏。两侧立着数名官员,为首之人鹰鼻狼目,一眼看去就予人阴狠之感,架子竟比中宗还大,显然便是武三思。

    唐小峰未将这些人放在心上,却快速地扫视了一下大殿,那法号惠范的圣善寺寺主并未面,也不知藏在那里,且藏在暗处的强手绝对不止一个。

    唐小峰上前,朝中宗施礼:“草民唐小峰参见陛下。”

    中宗李显双目无神,看着他颇有一些犹豫,显然在想着该拿他如何是好。人都已经到了,他到现在都还不曾拿定主意,由此可知此君是如何之优柔寡断。武三思却冷然道:“阁下既亲身于大明宫刺杀先帝,又与徐承志狼狈为,派人行刺陛下,犯下如此悖逆之罪,却到现在都还无事,看来天理昭昭,还是会出差错的。”

    唐小峰盯着李显:“刺杀先帝者乃是明为大唐御史,实为邪教地公的桓彦范桓大人,派人行刺陛下的,却是现已投靠龙族的忠勇王之子李素,陛下岂非早已查明?”

    李显颇有些茫然地看着韦后,韦后冷笑道:“这所谓真相,乃是太平公主查后所断,谁又知太平公主是否别有用心,勾结外人糊弄陛下?有人亲眼见着,她的女儿微微,当夜可也是在大明宫出现过的。”

    唐小峰心中颇有一些厌烦,那晚的宫之举牵涉太多,连他当时也被桓彦范和微微算了进去,阴谋这种东西,越扯只会越,而现在显然不是扯过往的时候……

    ……

    j

    ''

    '  '

    第四十八章 天人感应!知行合一!

    唐峰将其它事直接抛到脑后,盯着李显!’,龙族毁洛阳。''屠华夏,不知对与龙族作战之事,陛下有何决断?”

    武三思道:“龙族已是明言,他们进驻神州,只是因五德之气被人以非常手段夺走……”

    唐峰冷然道:“我问的是陛下,是陛下么?”

    武三思语塞。韦后却是不管不顾,冰冷冷地道:“陛下乃华夏之主,有何主意,难道还需问过们不成?”唐峰盯着李显:“既是华夏之主,便该为华夏子民考虑,龙族狼子野心,若与他们为谋,置炎黄子民于何地?”

    韦后冷笑道:“上古之时,龙族便曾承天之命,助黄帝一统天下,为酬龙族,黄帝以龙为图腾,流传至今。究竟是龙族可靠一些,还是刺先帝、图陛下,以非常手段夺走我大唐气运的乱臣贼子可信?”唐峰道:“王气之,虚无缥缈,圣人有云:正刑与德,以事上天!天心者,人君爱仁而施教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陛下只需爱民如子,修德复礼,天必估之,何必祷于王气?”韦后道:“《春秋》大义: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治乱五行》更言,火干木而蛮虫出,雷早行:金干木而兵祸至,民多伤!正是有人以邪术妄集天命,逆五德而行,天以异象警之,才有此神州之祸。

    陛下已是克己复礼,架不住有乱臣贼子祸天害人累至神州。”

    唐峰心中一凛不再看向李显,反盯着韦后这女人竟有这般厉害?

    韦后被他盯着,颇有些坐立不安不太自在。

    唐峰心中暗道:“这女人言辞锋利,却是底气不足,这番话根本就是另有高人,借她之口出。”视线缓缓移动,看向韦后身后窗格。

    盯了一阵,他忽地一声冷笑:“原来是辩机大华,难怪难怪。”

    窗后之人一震念声清冷佛号,缓步移出,竟是本为玄奘弟子,后入了魔道,杀人如麻的大悲弥勒僧。

    原来所谓的圣善寺寺主惠范竟是大悲弥勒僧,这倒是大出唐峰意料,弥勒僧本是玄奘的得意弟子玄奘曾于天竺独斗三十多名大德高僧,竟无一人能在机锋上将其难倒。大悲弥勒僧法号辨机,于辨术上自然也极是了得,隐于韦后身后,竟让唐峰徒费口舌。

    弥勒僧看着唐峰却也是心中一凛,他本是藏得极好,却想不通唐峰是怎么看穿他的。

    佛门原本就擅长机锋,更何况弥勒僧还是能把死人活的玄奘的得意弟子,唐峰自然不想跟他在口舌上纠缠下去,于是看着李显:“苍生有难陛下难道真能看着华夏子民,尽入龙族之手?”

    李显犹豫不决,转看向弥勒僧。弥勒僧合什道:“部子有云: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遇之变!一切灾难都缘于上天示警。陛下只需无为而治,承天命正礼乐,只待拔乱反正,阴阳相调,天下自定,妖魔自去,此为圣德之君所行。陛下若有妄行,逆了天命人心,得罪上天,反会祸害更多无辜子民。”李显听得连连点头,唐峰却是苦笑,弥勒僧这话虽是鬼话,但“天人感应”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极有市场。

    华夏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但这“儒术”其实是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学思想,讲究“祥瑞”和“天遣”一切灾祸都可以归结手天意。

    姚元崇在历史上能够成为名相,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完全不信这套,唐玄宗时期,四处蝗灾,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蝗灾乃是上天示警,绝不可杀害蝗虫,否则便是违逆天意,唯有君王修身养德,无为而治,蝗灾便会自去。

    姚元崇却力排众意,强迫各郡各州杀蝗灭虫,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因此而弹劾他,他却不为所动,但有灭蝗不力者,即行除职,也正是因他的强力手段,那几年虽年年蝗灾,却未造成饥萋。

    连蝗虫都可以被看成是天命,更何况原本就是华夏大地敬奉了数千年之久的飞龙。不要朝中这些从就被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洗了脑的官员,便连老百姓都开始疑虑起来,龙族抓住五德之气有变的机会,借天人感应“代天行道”确实是令人头疼的奇招妙招。

    史书上,姚崇为了灭蝗,擅且花了不知多少工夫来服李隆基,而那时候的李隆基还是相对圣明。

    至于现在,弥勒僧借着“天意”、“无为”、“天遣”等一番虚虚无无却为众人所深信的东西,要想吼住远不如李隆基的李显,自然是轻而易举。

    但是他这样做又有何好处?

    唐峰盯着弥勒僧,想要将他看穿看透,看到的却只有冰冷和寒意。

    没有好处……对于这个因恋人惨死,对仙佛早已恨之入骨,由佛入魔,想以一切手段证明因果报应不过是个笑话,纵然做了再多令人发指的恶事都可以成佛的恶僧来,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华夏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就毫不关心。

    他这边还在盯着弥勒僧,却有一名太监匆匆进来,在中宗耳边低语一番。中宗犹豫一下,令唐峰退下。

    唐峰早已听到太监对他所之话,眉头微皱,亦不多言,施礼告退。来到外头,却见迎面行来一个青年,青年身后还跟着几名额上生角之人,这几人分明便是龙族。

    青年看到他,微笑道:“这不是妹大么?”

    原来李素竟以龙族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唐峰亦笑道:“原来是大舅子,许久不见。”

    两人握手,李素身后几名龙族盯着唐峰眸中杀机一闪即逝唐峰却是毫不在意。

    两人一握完后,便错身而过,唐峰在一黄门引路下方走未久,姚元崇便已迎来,驱退黄门,引唐峰出宫,路上低声道:“唐少侠与陛下……”

    唐峰直截了当地道:“大人若是认为凭着我与陛下的一席话就能改变些什么,那不过是妄想罢了。”

    姚元崇长叹一声,不再问这事只道:“少侠所住使馆已是安排妥当。”唐峰道:“这等事,何需劳烦大人?”

    姚元崇微笑:“此乃姚某分内之事。”唐峰错愕道:“大人官职……”

    姚元崇苦笑:“礼部主客员外郎。、,

    唐峰哑然。

    还未到宫门,见一华服公子率着几名shì卫从御道经过,单从那公子衣着,便可知他地位之尊,路上宫女与太监对他却并无多少敬意。

    又有一八抬花轿迎面而来,远看便要与华服公子撞在一起却是不避不让。

    华服公子无奈让开,八抬花轿却又停在他面前,轿中传来一女子声音:“本公主要下轿了,外头的奴才,还不替本公主揭帘?”华服公子脸上闪过愤怒之色却隐忍下来,上前揭帘,轿中漫不经心地移出一个艳丽的青年女子。

    唐峰道:“竟在皇宫中坐八抬大轿,这到底是哪位公主?”如果不是声音不同,像这般嚣张的公主,他只怕会以为是微微到了。

    姚元崇低声道:“那位便是陛下掌上明珠安乐公主。”原来她就是安乐公主?大唐的这些公主果然是一个比一个嚣张。

    安乐公主下了轿后,仿佛才看清那华服公子的模样,讶道:“原来是王兄我还以为是哪里的狗奴才。”

    华服公子牵强一笑,木然离去。安乐公主鄙夷地哼了一声带着身边一大堆宫女shì卫入宫。

    唐峰见姚元崇怒容满面,不由得mō着鼻子:“刚才那位,难道是太子殿下?”

    姚元崇长叹一声:“正是太子殿下。”唐峰苦笑,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所生,虽被立作太子,却被韦后和与他同父异母的亲妹妹百般凌辱,韦后千方百计想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安乐公主亦是野心极大,想要成为皇太女,做武则天第二。李重俊其实亦颇有才干,却不像李隆基那般圆滑,懂得隐忍,既yù有所作为,却又处处受到打压,心中怨气可想而知。

    唐峰道:“却不知将孟家大姐立为太子妃,乃是何人主意?”姚元崇道:“乃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唐峰“哦”了一声,不再多言,跟着姚元崇出了锦宫,来到安排给他的使馆。

    姚元崇低声道:“今晚楚王府设宴,为少侠洗尘,还请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