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涛骇浪

正文 12章 梧桐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惊涛骇浪最新章节尽在

    ( )    一连两天。//  快速更新// 台儿庄城下的濑谷支队都沒有发动攻击。

    就好像城下的日本兵。要使用持续的炮击与轰炸。來彻底摧毁台儿庄的抵抗一样。

    沉重的炸弹从天落在运河上。高大的水柱冲天而起。运河上的浮桥上。有人在不停的向运河对岸运送弹药。

    台儿庄之战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四天。令人不得不惊讶的是。台儿庄的一个团还是一个团。虽然受到一定的伤亡。但整个团的战斗力并沒有降低多少。庄内的守军。除过粮秣的要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两种陶土弹药。

    这件事随着战报。很快就传到了李宗仁的耳朵里。

    “真沒想到。真沒想到。第一时间更新就这么小小的两个玩意。居然就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在他的书桌上。就放着他刚刚说的东西。一个是手雷。另外一个则是被称为“天女散花”的“冰雹人员杀伤弹”。

    虽然金涛给李宗仁的资料上带有这种武器的名称。但不能否认。中国人的心中。总包含有许多的浪漫。“天女散花”这个名字。当然比之“冰雹人员杀伤弹”这个名字。要浪漫的多。

    可就是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的小玩意。就给了日本军队最大的打击。

    “活学、活用……活学……活用哪。”

    在屋中脸上带着喜色的李宗仁來回踱步的同时。嘴里反复叨念着这句话。

    他听程思远谈到过。说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使用过陶土手雷。他只是沒有想到。放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这样的家什居然能起到如此的作用。

    作为一个将军。他很容易就想清楚里面的关节。

    日本军队主要为步兵。固然炮兵与空军的力量不俗。但以日军传统的战术而言。步兵是攻击主力。其他兵种全部为辅助。既然步兵是主力。那么必然要受阻天眼前这小小的弹药上面。

    像是“天女散花”。无论使用汽油桶大炮还是说“手风琴。。多管掷弹器”。都可以进行数量庞大的齐射。而且这些装备制造简单。材料充足。尤其是“天女散花”本身。其便宜的程度令人咋舌有。第一时间更新

    一个壳子五分钱。几个且里的农民居然就把这当成了生财之道。据验收外壳的人讲。一些人多的家庭。一天居然就挣得了好几块钱。这时候的一块钱。(  bi qi wu 的拼音)对于工人也许不算多。但对于本身就种地的农民们來讲。就是好大一笔额外收入。。

    据说那些县里的农民。从7岁的娃娃开始一直到80岁的老太太。人人手里一个木壳子。守着一大堆调好的陶土只管填。等阴干之后交到收壳子的人手里。就可以拿到现钱。

    甚至听说有人地都不管了。只做这手雷壳子。一天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对于李宗仁來讲。这实在是便宜到不值钱的程度。

    毕竟一枚手榴弹多少钱。在中国这极度缺乏钢铁的国家里。当然不会便宜。因此几万大洋。就能换來一大堆手雷壳子。至于拉发引信与炸药。这倒还不十分缺乏。

    现在听到前线上这种武器大收奇效的时候。李宗仁已经交待了程思远。要他告诉底下的人。各个县可以自行生产火药。直接用火药装填。

    心中想的事情就是。在鬼子发动攻击。再想集中起來冲锋的时候。一次摔他十万、八万枚。固然火药的爆炸威力不大(约为tnt的六分之一)。但就算是100枚炸死一个。那小鬼子一个师团不都得报销一半么。

    也直到这时。他才想到最初为何金涛告诉他。手雷可以用火药装填。

    “唉。当时我真是糊涂。认为造大了扔不远。现在想起來。实在是蠢的不得了。有了‘天女散花’。手雷有必要扔那么远吗。最少。用來守城那是够了。”

    根据防守台儿庄的团长王冠五报告。面对濑谷支队的突袭。他们把士兵布置在炸毁的城墙附近。直接从城头上把手雷往人群里扔。一次几十枚手雷之下。除过炸死的鬼子兵之后。其他鬼子全都连滚带爬的向下退。

    关于这种情况李宗仁很理解。面对枪弹士兵们也许能够冲锋。就算密集一点。也算不得太大的危险。但手雷这玩意不成。一炸片、硝烟满天。用那玩意打退鬼子。不是把他们都炸死。而是战场上连续的爆炸之下。沒有人不害怕的。

    甚至他可以想象。当对方的手榴弹扔不完的时候。那么可以说城墙上被炸塌的地方就成了鬼门关。不把扔手雷的人解决了。去多少人都白给。但在黑夜里。趴地下扔手雷的人瞄无法瞄。打都不知道该向哪打。

    而且从战场上的战况來看。眼睛台儿庄城下的濑谷支队。根本无法发动进攻。不是说兵力不足。而是对付不了“天女散花”。

    这种空爆形榴弹。一枚、两枚不会让人太过于担心。但倘若一次扔下來就是千而八百。覆盖一大片地方。有多少步兵都不够死的。与日军打了好久战争的李宗仁知道。日军士兵勇士十足。可面对这样的打击。不是他们有资格对抗的力量。

    就算是坦克。面对台儿庄内的城墙。又能有什么作用。

    。。。。。。。。。。。。。。。。。。。。。。。。。。。。。。。。。。。。。

    “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邮箱:。

    。。。。。。。。。。。。。。。。。。。。。。。。。。。。。。。。。。。。。

    一旁的程思远。静静的看着眼前的李宗仁。看着他脸上的欢欣鼓舞。他心中暗自高兴的同时也在悄悄的思考。

    “那个金涛到底是个什么人物。瞧瞧他这一出现。就掀起來这么大的浪。”

    程思远所说的“浪”。并不仅仅是台儿庄的战斗。他是一个政治字的博士。目光看到的东西自然更多。思考的自然也更加深刻与透彻。

    抛开台儿庄战场不谈。那部名为《南京之殇》的影片。在部队里一放反响极为强烈。原本许多麻烦的事情。都变得容易解决起來。

    士兵们的训练质量提高。军官们克制伙食的情况减少。官兵之间的团结也比过去要强得多。

    “所谓知耻而后能勇也。那个金涛能够如此娴熟的玩弄政治手腕。又是一个如此神勇之人。真不知道他得英雄成什么模样。”

    与有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其他人一样。金涛的所作作为。即显示出他别具一格的手腕。同时他的作法又十分狠辣。第一时间更新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喜欢谈“仁义”的中国式政客与高官。到与古书、传记之中的山大王和侠客们有几分相似。

    熟悉政治手腕的程思远明白。金涛用《南京之殇》即为自己正了名。又为他的残酷找到了最好的借口。因为蚩尤军不受国际法的保护。作为一支复仇之师。谁也沒有理由责怪他们太过于狠辣。毕竟。蚩尤军的残酷。沒有对着任何一个日本平民施展过。从影片里看得出來。蚩尤军是一枝纪律严明的部队。

    作为政治学博士。程思远不认为金涛的目标仅仅就是如此。听说他到了海南。具体在那儿做了些什么。还不得而知。只有个别从那儿上岸的。南京城里的战争难民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在海南岛上似乎正进行着建设。

    到底是什么样的建设。程思远完全想不明白。

    “那他的目标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满足于在南京的所做所为吗。以他的能力。该不会像其他中国的政治那样搞建设吧。而且这位金司令以前是做什么的。他会进行什么样的建设呢。”

    此刻的中国。富裕于轻工业聖房地闷葫芦产。就程思远这留过学的人而言。那都不是根本的强国之本。从政治字的角度而讲。一个社会合理运行的。能够进行一定程度自于修复的社会框架。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就好像历史上。当英国人完善了整个法律系统。完成了对于皇权的限制之后。形成的合理社会框架。契合着工业革命的成就。就创造出了举世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工业革命提高了财富的创造力。而合理的社会框架规范的社会财富的分配。

    从政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來看。这才是成就“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想着这些问題的程思远给谁都沒有说过。因为他深知。在中国崇尚“权谋”、“手腕”、“人情”的社会氛围之下。他的所想谈给别人听。一是会被讥笑为空谈。其次又会被斥为“不切实际”。

    可国内这些人。又十分羡慕欧美的大炮、巨舰以及强大的国力。结果就向欧美采购了大批的军火。甚至还出现了把军方采购款存在银行。等战争开始再买战机的傻瓜式的作法。

    其实谁人不懂得。那不过是金融上得利的一种巧妙运作。无非是拿着保家卫国的款子。给自己捞些好处的手段。

    “当谁是傻的啊。”

    “那个金司令是军事奇才。或者说即是军事也是军工的奇材。你只年这两种武器。发挥了我们最大的优势。同时又是针对日本军队的战术设计出來的武器。就该明白他绝对不是一个等闲之人。”

    李宗仁的评论。算是相当中肯而又小心的。不涉及其他。仅仅在军事上进行了讨论。如果加上其他的事情。程思远得如此说。

    “那个金司令应该受到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因为对于武器装备他有着极深刻的认识。不但如此。这《南京之殇》也说明。他极善于运用电影、报纸等等的媒体來做一些事情。面最重要的是。在战略上他有着猜到的见解。”

    最后一条的评价。就是來源于《南京之殇》。虽然这部影片像是“诉苦”之做。事实上即占了理。又把自己残酷的原因扣在日本人的野蛮上。不难看出。受到全世界抵制的时候。日本军队就不得不做些改变。

    而那些改变。又极有可能成为未來蚩尤军可以钻的空子。

    玩战略这种事情。目光看得近一点、浅一点。都想不出來。

    “再看看吧。也许他真的是一棵梧桐树也说不定。”

    惊涛骇浪最新章节尽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