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长春宫词

正文 第55章 贤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有话要说:  停更了两天,调整了一下,感觉状态好多了。『可*乐*言*情*首*发()』

    我希望自己写出来的&#25991字都是认真的,我也缺乏别的作者那样的捷才,因此我的写作速度不是很快。之前一直是日更三千字,自己的压力很大,感觉很多时候因为要每天写出三千字来,所以都不能好好地思考了。

    以后每周会更新1~2万字,不会用日更三千字这种硬性指标来要求自己,状态好就日更,状态不是很好就稍微放缓一点,但是每周更新不会少于三次,每次以三千字为准。

    本周因为在活力更新榜上,需要完成两万字,因此从今天到下周四还是会日更。  重阳节之后,接二连三又有喜报传来。

    潞国公在西南与吐蕃作战的战场上,捷报频传,终于吐蕃赞普赞荣干布率领吐蕃兵马退出了党项、白兰羌及青海等地,又遣使入大夏谢罪。

    接到潞国公的捷报,夏元熙龙心大悦,加封了潞国公兵部尚书衔。在爵位上,潞国公已经身为国公之位,封无可封,于是下旨分别为随他出征的三个儿子进爵,除第三子尚房陵长公主外,其余几位儿媳皆赐正四品郡夫人品级。除此之外,绫罗绸缎,金银珠宝,赏赐不计其数。

    前朝潞国公府一府显赫,后宫紫宸宫里,宇&#25991昭仪风光无限。夏元熙下旨晋封宇&#25991昭仪为贤妃,赐协理六宫之权。

    四妃位列皇后之下,本来只有淑妃和德妃两位,现在宇&#25991芳菲得以晋升为贤妃,四妃已有三位,惟有四妃之首的贵妃尚在空缺。

    虽然从位份上说,淑妃、德妃都在贤妃之上,但是淑妃和德妃都没有外戚娘家的庞大势力,从这点上看,淑妃和德妃又都远远不及宇&#25991贤妃了。

    景明宫一时风光无限,皇上一连数日都宿在景明宫中,夜夜轻歌曼舞,开酒设宴,繁华热闹非比寻常。六宫之中,平日就从附宇&#25991昭仪的,自然更是趋之若鹜,上赶着来巴结。就连平日里不怎么伏宇&#25991昭仪的,也都避其锋芒,安静了下来。

    这一日在仁寿宫中,纤尘正在临窗抄写佛经,一旁太后正盘膝坐在佛前的蒲团上,闭目低声念诵着佛经。

    博山炉中一缕青烟袅袅直上,檀香的气味是如此浓郁,又是如此沉静。长福殿还是那么幽深静谧,仿佛已经隔绝了尘嚣,隔绝了世事,也隔绝了时间的流转。

    也不知究竟过了多久,太后方徐徐挣开双眼,孙姑姑连忙走过去搀扶太后。

    太后在椅子上落座,绿绮又捧了一盏茶来,奉到太后跟前。

    太后微微颔首,又扬了扬下颌。

    绿绮连忙又捧了一盏茶,奉给正在抄经的纤尘。

    纤尘欠了欠身,道:“多谢姑姑。”

    太后缓声问道:“抄了多少了?”

    纤尘站起身来:“启禀太后,《金刚经》十份,这是最后一份。”

    太后点了点头:“已经很快了。”

    绿绮笑道:“奴婢虽然不大懂,可是瞧着慧小主的字也写得美得很,就像慧小主的人一样。”

    太后带笑微微颔首。

    纤尘垂首道:“嫔妾远不如皇后娘娘精擅书法,笔致秀丽端庄。嫔妾偶尔还要去向皇后娘娘讨教,皇后娘娘的指点,令嫔妾受益匪浅。”

    太后笑道:“你也不用太过谦逊了,皇后的字自然有她的好处,你的字也有你的好处。”

    太后又是悠悠一叹,道:“从前皇后也经常来仁寿宫替哀家抄经,但是后来添了三皇子,宫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六宫之事已经让她很是费心神,哀家就命她不用来了。”

    纤尘道:“嫔妾左右闲来无事,抄经也是一件积攒功德的事,如果太后喜欢,嫔妾日日都可以来仁寿宫抄经。”

    太后微笑着摇了摇头,道:“你还这么年轻,偶尔来抄抄经也就罢了,可也别尽是来仁寿宫消磨时光,该好好想想如何服侍皇上,早日为哀家添上一位皇孙。”

    纤尘脸上微微一红,垂首不语。

    太后慢慢品了一口茶,随手将茶盏放在一旁的案上,才又缓缓地道:“哀家知道,近来宫中颇不太平,出了不少事情,一些年轻的妃嫔,未免心中对皇上有些怨言。”

    纤尘忙道:“嫔妾不敢。皇上是九五至尊、是天子,胸怀天下,眼中绝不仅仅只有后宫。”

    太后点了点头,道:“你能这样想,自然是极好的。你说得没错,皇上眼中看到的是天下,胸中想的也是天下。后宫就是前朝,前朝就是后宫,所以皇上决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断后宫中的是非,有些时候,甚至要委屈你们了,谁让你们是皇上的女人呢?”

    纤尘心中一阵酸楚,却只是低头道:“嫔妾谨领太后教诲。”

    太后看向纤尘,淡淡一笑,道:“你是哀家看重的人,莫要让哀家失望。”

    纤尘只是低头道:“是。”

    太后回手又去拿案上的茶盏,孙姑姑连忙上来道:“奴婢给太后换一盏热茶来。”

    不多时,孙姑姑捧了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两盏新茶,一盏捧给了太后,另一盏奉给纤尘。

    纤尘再次起身,颔首道:“多谢姑姑。”

    太后看在眼中,忽然笑了一笑,道:“慧贵人很是谦恭,又不多话,这一点哀家很是喜欢。”

    纤尘道:“嫔妾不敢当太后的赞誉,嫔妾身为天子嫔妃,侍奉太后、皇上、皇后,本该谨言慎行,这是嫔妾理应恪守的本分。”

    太后点头道:“好一个理应恪守的本分。只可惜现在宫里面会说话的人太多,懂得不说话的人太少。”

    纤尘心中一凛,看太后神情虽然淡淡的,话里却似乎另有所指。

    太后只是坐着慢慢地品茶,好一会儿,才似有意似无意地道:“听说你和婷贵人很是要好,有闲暇的时候就该多去钟粹宫走走,多熏陶熏陶她,让她学一学这不说话的好处。”

    纤尘心中又是一惊。

    自从翩婷小产之后,心中恨极了宇&#25991昭仪,在钟粹宫中指桑骂槐甚至直指是宇&#25991昭仪陷害了自己,绝无半点避忌。翩婷以为钟粹宫上下都是自己的心腹,可是终究人多口杂,不多时就暗暗传扬开来,宫中人人皆知婷贵人深恨宇&#25991昭仪,与昭仪势不两立。

    现今宇&#25991昭仪封了贤妃,一时风头无两,翩婷却仍不肯低头,心中忿忿,为了和贤妃相抗,转而和从前一样再次走起了皇后的路子,往来灵凤宫十分频繁。不过她怀孕时已经不大去灵凤宫请安了,这一回忽然又热络起来,皇后待她也已经和从前不同,总有些淡淡的。

    纤尘连忙道:“翩婷姐姐小产很吃了一些苦,久病卧床,难免有些糊涂起来,请太后娘娘赎罪。”

    太后嘴角微扬,唇边扬出一道浅浅的弧,仿佛漾出些许笑意,可这笑意还未到脸上,已经消散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片冷冷淡淡:“哀家不会和她计较,但是哀家不能担保别人不会和她计较。她小产是吃了许多苦,又伤了身子,皇上也有几分怜惜,可是她不能指望着这怜惜过一辈子。她是受了委屈,可是谁又能不受委屈呢?”

    太后扬起头,目光遥遥地落在殿外,眼睛微微眯起,声音仿佛从极远极远的地方幽幽地传过来:“在这宫里面,没有人能不受委屈,没有人能随心所欲。只因为你所想的,再也不应该是你自己,而是皇上,而是天下,所以即使有委屈也得咽下去,咽不下去的人就不适合在这宫里面生存。”

    太后的声音是那么平静,可是在这平静下面,却似隐藏着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一般。

    纤尘也顾不得是否无礼,只是望着太后,难以掩饰心中的惊讶。

    太后的肌肤还是那么白皙细腻,浓妆盛饰后,在光线幽暗处看去,或许只不过是三十许人,可是在这从窗子外透进来的秋日午后灿烂阳光下,眼角细密的皱纹一览无遗,让人不由得感慨:太后,终究是老了。

    那一双昔日想必是顾盼生姿的凤目之中,流露着深深的伤感无奈,那一张昔日必然是倾国倾城、今日也还是风韵犹存的容颜上,能看出来的只是疲惫。

    这样一个天下间至尊至贵的女人,先帝的皇后,当今皇上的亲母,当今皇后的姑母,还有什么伤痛的?悔恨的?不堪回首的呢?

    半晌,太后才缓缓收回目光,闭上眼,深深叹息了一声。这叹息声,那么深邃幽长,仿佛在长福殿里徘徊回响着,久久不去。

    太后睁开眼睛,神色已经又恢复了平静,就像平日里一样,就像刚才叹息的、感伤的、痛悔的,都不是她。

    太后淡淡地道:“多劝劝婷贵人吧。”

    纤尘应道:“是。”

    小宫女从外面进来,禀报道:“启禀太后,梅美人来给太后娘娘给请安。”

    太后点了点头:“让她进来罢。”

    不多时,采薇从外面进来,笑意盈盈,一进来就施礼下去:“嫔妾给太后娘娘请安。”

    自从中秋夜后,太后对采薇也不似从前那么冷淡:“起来罢。”

    采薇谢过太后起身,又向纤尘笑道:“原来纤尘妹妹也在。”

    太后道:“慧贵人来为哀家抄几篇经&#25991,留待哀家去大慈恩寺烧香礼佛时,顺便焚化了,再有多的也可以一并施舍给京城内外的寺院。”

    采薇笑道:“太后是菩萨心肠,仁心仁德。纤尘妹妹能为太后抄经,既沾了太后的福气,又积攒了功德呢。”

    </p></p>

    </div>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