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作者:马宏飞

正文 第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5-616:30:00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前些天上网看到一个让我欣喜的报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把我们国人痛恨的小日本子都甩在了身后。这让笔者着实的骄傲了一把,中国再也不是那个贫穷的老大帝国,再也不是列强们在国门架上一杆洋枪,就能让我们割地赔款的旧中国。

    我深切的为祖国取得的世界地位而感到无比自豪,我想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一个中国人也都会有同感吧。

    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我们不要贫穷和落后,也不要那沾染了同胞鲜血的GDP。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温情的阳光也能照**到──那些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读了江梅的日记,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日记,不禁让笔者潸然泪下……

    不煽情了,要挨板砖的哦(别打,我可是戴钢盔出来的,早有准备吧,呵呵!)。

    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

    11月3日日记全文如下:

    我正在接待处(就是丧葬业务的第一个窗口)和姐妹们说话,这时有两个人走了进来。一个老太太哆哆嗦嗦的在前面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在后面跟着,表情凝重,一只手里还搂着个骨灰盒,另一只袖子直挻挻的垂下来,袖管里面空空荡荡。

    我揉了揉眼睛,仔细的看了一眼这两个人。没看错,我认识。原来女孩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的妹妹,还坐过一年的同桌。那个老太太就是她们的奶奶,就住在这个城市,铁路边缘的棚户区中。

    我走上前去和奶奶打着招呼,袓孙俩也认出了我,当我向奶奶打听我的那个同学时,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指了指那个骨灰盒。

    我明白了,我的那个曾经的同桌,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袓孙俩是来寄存骨灰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断断续续的向我讲着。眼泪顺着皱纹的方向,瞬间湿了满脸。虽然只是些只言片语,但是已经能拼凑出这个事件的大概。

    这姐妹俩(姐姐叫有男,妹妹叫招弟,亲,是不是感到这两个名字很特别,这是因为她们的父母都希望要个男孩,生第一个时,一看是女孩,很失望,就叫有男吧,再生一个还是女孩,就取名招弟,寓意下一个生个男孩。唉,中国人的重男轻女,何时能结束呢!)。

    有男的父母在她几岁时就因病先后去世了,家中就剩下了奶奶和姐妹俩,一个年迈的老人带着两个不更事的小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奶奶是坚强的,她每天都到市区去捡破烂,再把每天收集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换几个钱糊口度日。收购站的老板看老太太可怜,每次都会把收购价抬高几分钱。就这样,奶奶也把两个孙女都送上了学,和正常人家的孩子一样,每天背起了书包。

    上高中时,有男和我被分到了一个班,还是同桌。虽然有男家很贫穷,但是有男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性格很开朗,很阳光的那种女孩,笑容总是挂在脸上。那种勇敢面对生活苦难的精神,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很敬佩。有男一直是走读,一是家中需要有人照顾(年纪大的奶奶和上初中的妹妹),二是交不起那半年就二百多的住宿费。只好每天晚上九点,下晚自习后,再走四五里的夜路回家,第二天,天不亮,就从家赶到学校上早自习。就这样一天天的往复着。

    高二那年,有男还是辍学了,当我们几个同学和老师赶到有男家时,有男已经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到那个繁华的大城市打工去了。奶奶得了腰托,还艰难的穿行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捡拾着地上的每一个塑料瓶,易拉罐,破纸箱,不放过每一个能给孙女换来学费的机会(有的亲也许年纪小,没有经历过工人大批下岗的年代,那个时候靠捡破烂供子女上学的人不在少数,几乎每一个拾荒者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不久,有男的妹妹招弟也辍学了,和姐姐一起到南方打工。

    等有男和招弟在这个城市打工的时候,这里早已经不再是打工者的天堂。街道上,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林立着,一个个国际化的大集团纷纷把工厂建在这里,这里除了有优厚的投资政策待遇,更有那永不枯竭的廉价劳动力。

    每一个企业只要想招工,就随便发一个招工的告示,就会有成百上千的求职者前来应聘,什么本科生,专科生,不管你有什么学历,身份,到了这里,都得老老实实的排队,等着过筛子。

    单位的人事主管总是趾高气扬的高高在上,每一个求职者,尤其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就只能等待主管们恩赐一份工作。在这里,求职的“求”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样的能人在资本面前,都得让你弯腰。

    姐妹俩在碰了多次壁之后,终于有一家大工厂愿意招她们,工资少点,每月八百,但是主管说有奖金哦,我们可是海峡那边来的大工厂,光工人就几十万……

    有男姐妹惊呆了,光工人就几十万,那得多大呀,有男的高中才三千学生,就站满了大操场,人山人海。

    有男姐妹和众多的打工者们,都跳进了一个由黑心资本家为中国普通劳动者设计的温柔陷阱。

    工厂想办法赚取利润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赚取利润的方式是靠算计工人、剥削工人劳动时间来实现的,那么这些个工厂会无一例外的变成资本家的血汗工厂。

    那些年非常流行的企业管理厚黑学公开宣传,老板要赚钱,一是脸皮厚,二是心要黑。那些个所谓的经济学专家教授,就把这套理论用所谓的严格管理、团队精神包装起来,帮助那些个资本家的工厂榨取工人的血汗。有的王八蛋还亲自当起了这些个企业的总经理,制定了一套即能最大化榨取工人血汗,表面上又是工人自愿、合理合法的游戏规则。

    非常不幸,姐妹俩打工的正是这样一家工厂。老板也是我们隔海相望,天天喊着血浓于水的同胞兄弟。这同胞开的工厂可不怎么地道,一天八小时工作制(守法吧),工资800元(少点,在那个城市连吃盒饭都不够),加班每小时10块(而且不限时哟,公休日加倍)。如果你赚不到钱,那老板就会说,你看看某某某,人家工资3000、5000多,你工资少,是因为你懒嘛,想赚钱,加班呀……

    就这样,加班成了这些个厂子的常态,有的工人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一直站流水线旁,同一频率的机器轰鸣声,让每个工人的感觉神经,在不断的迟钝,甚至会打起瞌睡(强忍,打一次瞌睡要罚几个小时的工钱),还有的工人会产生幻觉(亲,不断有工人自杀听说过吧)。

    一天姐妹俩都在加班。有男这几天来了例假(女人都知道,一个月的那几天,总是感觉很累),再加上单调的机器声音,已经加了六个小时班有男一个不小心,被传送带卷进了填料口,那个大型的搅拌机象魔鬼一样,把有男吞了进去。等妹妹招弟赶过来,拉住了姐姐的裤脚。一心想救姐姐的招弟,也被机器入口处的切刀割断了一只手臂,强烈的疼痛让招弟晕死了过去。

    等招弟醒来的时候,已经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抬起那只有半截、还在刺疼的手臂,才知道,那只半只手臂早已经进了搅拌机。同时,被搅拌机磨碎的还有姐姐有男。工友们发现了情况,就报告给班长,班长没有关闭生产线的权力,就请示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同样没有这个权力,就请示总监,总监请示总经理。等来的就一句话,生产线不能停,就是停了,人也已经成了粉末,再说生产线停一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过厂子赔钱倒是很痛快,死的二十万,伤的十万,嫌少,那你去告吧,这个厂子是×商投资的,是重点保护的,每年都会给市里上缴大量的利税,你一个打工妹想要告赢,门都没有。

    招弟一个女孩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在厂方律师的诱迫下,签了那份赔偿协议,承诺不再追究任何后果。

    就这样,这个城市的GDP沾染着无数工人的血泪,昂首走向了世界,这个城市的形象正如一位二八少女,美艳动人,只不过满手血迹,和她的美貌总是有些不相衬。

    办好了寄存手续,把骨灰送到了骨灰堂(就是寄存处),奶奶佝偻着腰,从身上摸出一束小白花,郑重的放在了骨灰盒前:

    “孩子,听奶奶的话,安心的去吧,过年过节奶奶都会来看你的……

    骨灰盒上的遗照,是用有男的生前生活照制作的,背景已经打成了黑白,但依稀可见那个背景中,还有那个血汗工厂的金字招牌。

    办理完一切手续,祖孙俩缓慢的走出了殡仪馆的大门。

    电视新闻正在播放着,又一个工厂的打工者从楼上纵身一跳……这已经是八连跳了──

    在那些工业文明高度现代化的工厂中,有的是冰冷的机器和铁石的心肠,唯一缺少的是人间的情感。那些黑心的资本家在旧社会有是用手中的皮鞭、大棒逼死可怜的工人,而今天,只不过是把皮鞭和大棒变成了精心编织的制度陷阱!

    索洛警告过美国人当心枕木下尸首,夏衍警告过旧中国的资本家当心纱绽上冤魂,我也想在此警告那些黑心的血汗工厂,当心这些无辜的逝者迟早会找到你们……

    11月4日日记连载明天继续……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