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作者:马宏飞

正文 第6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6-1819:11:00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二卷第六十三章

    12月13日晴

    早上刚一上班,史馆长就对我们说,老王的媳妇生病了,这次不是精神病发作,而是突发的急性心脏病,昨天夜里被老王紧急送进了市中心医院。还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医生说,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史馆长要我们几个女工两个一组,在王婶住院期间,轮流到骨灰堂去当班。其实也用不着天天去,就是有业务的时候打理一下就行。

    我们都要去看望生病的王婶,史馆长说,大家现在先工作,晚上抽时间去,自己和秦姨已经去过了,病情基本稳定,老王一个人就能应付了。我们都很为王婶担心,就商量着下班后买点什么王婶爱吃的东西去医院看看王婶。我们殡仪馆的社交圈子小,相对封闭,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最纯朴的感情,员工之间的感情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也有好处,外届的不良风气污染会少些。

    秦姨说,自己和史馆长在去医院看老王媳妇时,还看到了那两个被警察从地下工事中救出的女孩。小微好了很多,小菊的病情很严重。除了囚禁造成的精神伤害外,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小菊还得了血癌,如果不马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说着说着,眼窝子本来就很浅的秦姨泪水一串串的流了下来,说,唉,要是我的合格,我马上就给她捐。还说自己早上就已经在医院里采了血,医生告诉她,结果要三天后出来。

    我心里一震,平时里婆婆妈妈有点事就唠叨个没完、连买袋洗衣粉都要等超市打折的老大妈,竟然会为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去捐骨髓。秦姨还在为小菊唏嘘惋惜着,正在这时,医院打来电话,让我们去收尸。

    现在的医院都不长期保存尸体了,有了尸体会迅速处理,就是半夜,给我们打电话也是正常。我们馆里能直接运走的尸体,都是一些殡仪店赚不到钱、不愿意做的业务,要是有钱赚,那些个早已等候着濒死者咽气的活人们,可不会放弃这个大发死人财的机会。

    等我们赶到医院在太平间,在门口看到几个“串”正在向我们打招呼。我们走进了太平间,一个农村干部模样的人(后来知道是村长)正在给一个躺在停尸床上的老太太整理头发,从死者的面容看,年龄也应该有**十岁了。

    这个没有串来争抢的遗体是一个农村的五保户,送老太太最后一程的,就是他这个当村长的远房侄子。听村长说才知道,这个老太太正是小菊的姥姥兰婆。

    兰婆听说阿东死了,小菊也得了绝症,这个早已失明多年的老人,也是小菊在世上唯一的亲人,非要让这个侄子带他来看看,还说自己身体很好,没有问题。村长也发现,老太太这几天红光满面,身体好的不得了,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老人的回光返照。到了医院,老人抚摸着那早已瘦得不成样子的外孙女,老泪纵横。然而,无论老太太怎么呼唤,小菊总是呆呆傻傻地望着天花板。悲痛的兰婆哭着就晕了过去,这一晕过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兰婆有着光荣的过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男人在前线牺牲,自己领着还不满周岁的女儿在家做军鞋,支援前线。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和四年解放战争,与其说是小米加步枪的子弟兵们打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四万万支前的老乡们用双手缝补、三轮车推出来的更为贴切。做为妇救会长的兰婆,手工活好,纳的鞋底结实,穿着舒服。白天要劳动,晚上就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一针一线间,麻绳从鞋底上穿过,日复一日的劳作,兰婆的眼睛渐渐的不那么好使了,后来就慢慢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解放战争胜利了,兰婆的女儿小莲也长大了,正想着过好日子的兰婆母女,又赶上了动乱的十年。小莲同样嫁了一个短命鬼,结婚五年后,在一场武斗中男人就丧了命。

    小莲的命就更苦,那个年代的妇女没有避孕措施,五年生了四胎。那个年代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缺粮食,就是饿死人的事也不稀奇。个个瘦得皮包骨的村民,谁家要是添了张嘴,那绝对不是什么喜事,而是巨大的灾难。小莲生下的四个孩子中,一个男孩被婆婆留下,另外三个女孩,都被婆婆在尿盆中溺死。

    小莲的男人死后,小莲的腹中还有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小菊,也许是小菊命大,没等她出生,那个已经溺死她三个姐姐的奶奶,为了给孙子省一点口粮,长时间吃观音土,由于拉不下屎,生生的腹胀而死。

    那个年代的粮食为什么那么缺,以前的宣传材料中都说是自然灾害,但伴随着时间的过去,时代的进步,一些绝密的档案渐渐被开放,从这些零星解密的档案中,可以看出,那几年并没有什么大的天灾,出现大规模饿死人事件的原由是彻头彻尾的**。

    小莲就是再没有吃的,作为一个母亲,她也不忍心溺死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家里只剩下小莲和阿东母子两人,作为唯一劳动力的小莲,要每天到队上去劳动,挣工分。晚上有时间还要到自家的三分自留地去拔草,这自留地打的粮归自己,这在当时,虽然每人只有一分地,但却救活了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小莲听说,就为救活了无数农民性命的一分自留地,一个大领袖还被批斗至死。

    小菊命更苦,在一个夏季的中午,正下地劳动的小莲把孩子生在了地头。小莲也没在意,自己咬断了脐带,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孩子简单的擦了一下,就用衣服包起来放在地头,然后自己接着劳动。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是很普通的事,挣工分活命远比生孩子重要。

    等到生产队敲响了下班的钟声,小莲才直起酸麻的腰,走到地头,把孩子抱回家。回家后的小莲才有时间仔细看了一眼孩子,嘴角两边对称的长着两个黑痣,很小很虚弱,小莲也没有太在意,那个年代生活太苦,孩子营养不良也正常。

    过了几年,一阵春风吹过了这片土地。小莲、一个苦命的女人带着一双儿女,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吃上了饱饭,好日子开始向孤儿寡母招手了。然而苦难并没有结束,积劳成疾的小莲得了严重的肺病。那个时候医疗不发达,赤脚医生开了几副汤药,还没有等小莲吃完,就撒手西去了。

    阿东的姥姥年纪大,双目失明,体弱多病,自己都成了村里的五保户,也没有能力照看兄妹二人。两个孩子就在好心村民的照看下,吃起了百家饭,穿起了百家衣。也许是营养不良,小菊长得很娇小,老乡们都认为这个孩子活不长,但是生命的奇迹在时时的被创造着,小菊神奇的活了下来,只不过到了二十几岁,无论是从身高还是体型,都象十几岁的样子。哥哥阿东的身体一直很好,学习成绩也特别的棒,中学毕业后,遇到了一个好心人资助,顺利的读完了大学,听说后来还出了国。

    村长说到这里,还不断夸阿东有出息,是他们那个小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谁知道这孩子后来怎么就学坏了呢?

    村长说,为了火化老人的遗体,村里让他先把钱垫上,等秋天一起算账。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们那个村子到现在也还没有脱贫,村里就更穷,一分钱也拿不出,合作化时欠信用社的贷款现在还没有还完。别的地方的村长有人抢着当,他们这个村没人愿意做,都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自己已经两年没有拿到工钱了。

    我告诉他,这种五保老人的情况,你可以找我们馆长申请免费的……村长一边听着,一边感激的向我们道着谢。

    村长还说,前几天有警察找过他们,说小菊和阿东竟然不是兄妹,和警察说他们还不信,说什么DNA检测过了,真的不是兄妹,小莲生这两个孩子的时候,不少村民都是亲眼所见。尤其是小菊,就生在地头,自己老婆还帮过忙,怎么会错……

    由于小菊是这件案子重要的见证人,领导迅速做出指示,医院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小菊的生命。接到指示的医院马上行动,把小菊的骨髓数据输入了骨髓库。

    没有想到,这一捜,还真有了结果,不过让警察和医生都很失望,这个配型成功者是一个叫井上的日本大学生。人家在远隔重洋的日本,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医生拨通了井上就读的那所大学的电话。日本那边很快有了消息,让警察和医生们兴奋的是,那个叫井上的日本青年正在中国,而且就在这个小城,他就是日本作家美芝子的孙子,这次陪同奶奶也来了中国。

    一切都是这么机缘巧合,看样子小菊有救了。

    美芝子来华是应本市文联邀请到访的。高队就播通了文联主席的电话,说明来意,请他从中协调。

    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美芝子的孙子井上很愿意救这位中国姑娘,同意马上采集造血干细胞。

    土地局的交易大厅里,一块本不热门、还能说得上荒凉、晦气的地皮被几家开发公司争夺着,转让金从起步的一千万元、两千万元……一个亿、两个亿、一直飙升至五个亿,也没有谁想放弃,都瞪大眼睛看着对方举牌……

    小菊的离奇身世之迷,争夺荒凉土地的开发商,医院里神秘的值班护士,若隐若现的事件真相,弥漫二道岭上空的疑云正在慢慢退去……

    12月14日连载明天继续……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