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荒诞、穿越、离奇的演义巨作-《收复南海》!

正文 第14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1115:51:51

    (八)怀柔远人: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在史上大明王朝尤其是到了巅峰时期的永乐年间,为了全面体现大明帝国的皇恩浩荡、礼仪高尚、化被四方,永乐大帝朱棣对外采取了怀柔远人的政策,只要有人来捧场,那就提供高于大明臣民一等的待遇,享受特权,不受大明法律的约束;只要有臣番来朝贺、朝贡,那就大肆奖赏,高规格接待、高丰厚奖赏!谁要是不来设个点,那就是不给我朱棣面子。郑和下西洋每发现一个新国家,就拉一个国家来设点,国家小、国家穷、没钱不要紧,我大明帝国有的是钱,全包!要说当时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西亚、乃至北非与东非广大地区,一方面是迫于朱棣的雄威,更主要是大明皇帝对人家真好,致使各国朝贡的使节一波接着一波、一波连着一波,当时负责接待的政府机构鸿胪寺门庭若市、昼夜不息。那会儿的番邦各国,人民不愿留在本国当官,争先恐后成为驻大明使节,当上了,那可是中头彩了,来到大明王朝就乐不思蜀,到后来撵都撵不走。传承至今亦如此,宾客外来香也!

    2012-07-1115:52:42

    (九)天朝雄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把大明王朝推向巅峰的永乐年间,雄心勃勃的永乐大帝朱棣也是不错过大展天朝雄威的机会,这方面,尤其以派遣郑和带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巡游为甚!朱棣最初的目的很简单,打着“下西洋通商”的旗号、以效仿史上大汉时期开辟路上“丝绸之路”通西域为榜样以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舆论导向,实则行搜寻侄子朱允炆下落之实;到了中期下西洋那就纯粹是展示大明雄威的皇家巡游,如同老美开着航空母舰从我南海经东海一直到黄海大模大样、浩浩荡荡巡游展示一番;而到了后期,且已是朱棣的晚年了,随着郑和带回的东西越来越稀奇,朱棣也意识到了下西洋的重要性及新意义,希望后世子孙把这条路要走下去,当时的迂腐的儒官儒士更是不解其意,自己的儿子不是那块料,便把希望寄托于宝贝孙子朱瞻基身上,才有了朱瞻基即位后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随着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大明王朝的开放就此截止。

    要知道在那会儿,永乐大帝朱棣在整个亚洲没有竞争对手,那是独孤求败。那会儿的整个南海,就是大明帝国的私家航道;西沙以及南沙诸岛,那就是大明帝国的舰队避风码头。尽管那时南洋各地没有直接划圈使之成为直辖领地,那也是去撒尿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是去监督南洋各国、消除南面的隐患!

    2012-07-1115:53:34

    要说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舰队,那就是当时的海上航母舰队,一个强大的流动的王国,造船技术、工艺、装备以及航海技术在当时领先于世界是毫无疑问的,这舰队必然耗资巨大,出行所谓贸易根本就是赔本赚吆喝,在当时的儒官眼里跟秦始皇修长城、杨广修大运河没什么两样,就是暴政。花费巨资、浩浩荡荡、大展雄威,与前文书中的体部刘汉武的京都设擂之无与伦比的“百年奥运”以及今朝的举世无双的“上海世博”、“09大阅兵”甚至与华夏千年梦想之“神舟、天宫飞天”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后来这些实则与郑和下西洋还真是没有可比性。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朱棣后世子孙能够把朱棣晚年对下西洋的认识及重要性领会并贯彻、坚持执行下去,必然会与后来的欧洲人东侵发生碰撞,大明王朝对自己的势力范围不会轻易拱手相让,进而有肯能激发大明王朝的活力,至少会推迟欧洲人对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入侵。

    史上大明王朝,尤其是永乐大帝朱棣时期,大展天朝雄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大兴土木上。要说中国人不论官民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那就是自己尽其所能的给子孙后代留下点基业,让后代生活更好一点,朱棣也是这么想的、并且更是这么做的。于是乎,便决意迁都老巢燕京,建造史上最庞大的皇家宫庭——紫禁城,一则是给子孙留下一份丰厚的基业、为后世所景仰;二则荣归故里、便于抵御蒙元残余势力的再度入侵;三则则是如同前文书中的体部刘汉武建“凤巢”全球前来捧场一样,在那里接见万国来朝贺,那多气派、那多威风啊!永乐大帝朱棣修建的这紫禁城,满清入京后不顾接手前朝亡朝之基础而不利之忌讳,没舍得拆;号称要拆除封建王朝一切的“李自成”进京后,也是没舍得拆!永乐大帝朱棣确确实实给后代非直系王八子孙留下了一分坐享其成而敛民财的基业!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