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0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3018:58:03

    (7)

    和平的曙光即将显现。

    但鼻子比狗还灵的公孙瓒知道后,心里很不舒服,他居然派人在半道上把这些使者给黑掉了。谈什么谈,老子只想打仗,打服为止。可惜老对手丘力居知道是公孙瓒捣鬼,此路不通,绕道而行,大不了我多派几批人,多跑几趟路,总要和和刘虞接洽上。

    这下,公孙瓒没辙了。

    在刘虞的不懈努力下,乌桓大人的问题很快搞定了,剩下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刘虞紧接着悬赏通缉张举、张纯。

    此时的张纯、张举已然是惊弓之鸟,二人逃到塞外靠啃黄沙喝西北风过日子。但不久,张纯连西北风也没得喝了,因为手下一个叫王政的人觉得他的脑袋还值几个钱,就把他杀了,送到刘虞处邀功求赏。

    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就这么被轻松化解于无形。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

    搞定了乌桓,平定了张纯,汉灵帝派使者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虽然是政府总理,但刘虞并没有赴京荣华富贵,而是留在幽州,准备大展拳脚治理幽州。

    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汉朝的幽州,管辖的地盘很宽,分别横跨现在的北京、河北、辽宁、以及朝鲜的部分地区。地盘虽大,但却是国家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还不如荆州的一个南阳郡,年年财政赤字,每年得都要靠朝廷要从兄弟州郡(青、冀二州)所交的赋税中拨出两亿多钱来接济着过日子。

    一句话,是靠吃财政补贴过日子。

    但灵帝末年,狼烟四起,再也没人肯伸出援助的手搞对口支援了。面对新问题,刘虞不等不靠,自己真抓实干,很快使幽州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他的办法简单又实用:重视农业(劝导百姓种田),开办新兴产业(发展渔阳的盐铁),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州里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值得一提的刘虞还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开通上谷的胡市,和胡人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大家互惠互利。这样一来,平日里爱跟着瞎起哄的鲜卑,夫余、秽貊等部落也安定下来,皆随时朝贡,什么民族问题、民族矛盾都跟着一起搞定了。

    那时全国不少州郡经过黄巾暴动和董卓之乱后,情况非常糟糕,物价暴涨,民不聊生,一片萧条,但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竟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在那里百姓安居乐业,井井有条,人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收入跑赢了CPI(物价指数),因为那里一石粮食只要三十钱,远远低于国家一石一百钱的国家牌价!更遑论董卓暴政时期的一石粮食数十万钱的天价!

    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一下成为最有吸引力地方,连青州、徐州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的士族和百姓也竞相前来移民,前后竟然有一百之众,幽州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避风港。

    刘虞对这些外来人口从不歧视,既不要求他们办暂住证,又不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敞开**怀全部收留并安排工作。让人家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温暖,感动不已。

    经过刘虞的努力,贫穷落后的幽州竟然创造了奇迹,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成为汉末全国最安定最富足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一个地方要脱贫致富,关键看领导,领导真抓实干,百事可为,领导懒懒散散,什么等于零蛋。

    刘虞虽然贵为总理级的高级干部,但廉洁自律意识非常强,自己过的是低碳生活,史书上说他出门不穿名牌服装(敝衣绳履),家里吃饭也没有两道带肉的菜(食无兼肉),天天如此,从不作秀。不像现在的贪官污吏,一边贪污贿赂,一边大喊反腐倡廉,惺惺作态,令人作呕。

    在他的带动下,连那些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搞惯了地方豪强也被领导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纷纷改弦更张,真心归附(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刘虞人气指数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尽管这样的人很少。

    公孙瓒就是这样的少数派之一。刘虞要和胡人搞共建和谐社会,公孙瓒偏要专门搞破坏;刘虞要勤政爱民,公孙瓒偏要纵容手下的士兵改行当强盗,抢劫百姓;刘虞要赏赐归附的胡人,公孙瓒偏要派人把这些礼物给夺为己有;刘虞要裁军,只给他一万人,他偏要扩军,搞出十多二十万的庞大军队。

    扩军,是野心的需要,也是扩张的需要。

    刘虞希望和平,但作为配角的公孙瓒却不甘寂寞,老想抢戏。

    如此猖狂地和领导唱对台戏,太过分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