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4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19:43:32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图片,限5个链接(7)黄祖同志是个粗人,他怎么能容忍!

    无法无天、目中无人,拖下去,打**,直到他闭嘴为止!

    可祢衡的嘴就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挨打了还是骂不绝口,污言秽语直冲云霄!

    原本只想给你一点教训,你自己不珍惜生命,也不要怪我不客气。XX网站 www.xXx.com

    忍无可忍的黄祖改主意了,下令,杀。

    太守下令了,黄祖手下一个平时就和祢衡有过节的秘书当仁不让,立即动手杀人。黄祖的儿子倒是很爱才,但当他匆忙赶来准备喊刀下留人的时候,已经晚了。

    196年,祢衡被杀,年仅26岁。

    记住,任何时代,凶手可以不同,但杀人的刀子都是一样的。

    话说回来,刘表虽然爱才,却不大会用材,说来他手下好歹也是群英荟萃,但由于他这个人却心**狭窄,有点喜欢嫌贫爱富,对穷人出身的文人是不大瞧得起的。X X 网 站 w-w-w.-x-Xx.c-o-m。所以许多文人,其实也不乐意出山的。

    更奇怪的是刘表同志自己长得比较英俊,就喜欢以貌取人,比方说大才子王粲,因为人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就一直不受待见。

    王粲17岁的时候,开始步入仕途,朝廷征召他当黄门侍郎。这个黄门侍郎是皇帝身边工作人员,平时是肥差,但在混乱世道(当时是李傕等人当权),在皇帝身边工作也是不保险的。

    王粲打定主意,不去,饭碗固然值得珍惜,但脑袋更加值得珍惜。

    看来看去,普天之下,益州太偏僻,中原太混乱,只有刘表的荆州安全一些,

    那就去荆州。

    荆州的刘表不仅是他老乡,而且是他祖父王畅的学生,说来两人的关系应该不差的,事实上,刘表一开始对王粲也比较器重,一度打算把女儿嫁给这个出身名门的大才子,但看到王粲的容貌,却立即改变了主意。X X 网 站 w-w-w.-x-Xx.c-o-m。

    刘表病逝后,曹操南下,王粲趁机劝刘琮投降,曹操对王粲的表现很满意,曹操封他为丞相掾,就是行军打仗,也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进步很快。

    同样是才子王粲和孔融、祢衡等人绝对不同,孔融等人,除了有才,什么也没有,而王粲除了有才,还有能力,所谓的能力,不仅包括政务能力,还包括处事能力,在这方面,王粲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比方说曹操东征西讨,他就写《从军诗》歌功颂德,马屁拍得相当到位,曹操相当受用。

    领导一高兴,王粲的日子自然过得有滋有味,成为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封侍中、关内侯)。

    除了和曹操关系不错外,王粲和官二代曹丕、曹植平时来点以文会友,关系相当融洽。

    我曾经看到专家说,曹操比较痛恨士族,所谓的杀孔融、驱逐祢衡就是例子,殊不知,曹操重用的谋士如荀彧、荀攸哪个不是名士?就是这个王粲也是世家大族啊。所以,专家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19:45:44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图片,限5个链接

    曹操比较痛恨士族,所谓的杀孔融、驱逐祢衡就是例子,殊不知,曹操重用的谋士如荀彧、荀攸哪个不是名士?就是这个王粲也是世家大族啊。所以,专家的话,有时也不太靠谱。

    217年春,王粲病逝,虚岁四十一。

    好朋友走了,曹丕带着圈内文友为他送葬。一向身居高位、不苟言笑曹丕突然对大家提议说:“仲宣平时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忧伤的驴子叫声,真让人伤感。

    据说医圣张仲景记载,王粲不应该如此年轻就病逝的,因为他曾经给王粲看过病,而且还开了方子。

    那时的王粲才20岁出头,身体倍棒,可张仲景看见他就警告说,你已经患慢性病了,如不及时治疗,到你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最多半年,你就会死去。现在趁早服用我的药方,还有救。

    从20岁看到40岁,太玄了吧,张仲景的话,听上去和江湖骗子差不多,王粲自然不听。

    可张仲景实在有一颗菩萨心肠,三天后他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

    王粲撒谎说,已经吃了。

    张仲景察言观色,然后提出一些要珍爱生命、不要讳疾忌医的忠告。

    王粲始终认为张仲景是危言耸听,也不把他当回事,没想到自己40岁时果然发病,半年后眉毛脱尽,无药可治。

    最后说一下,王粲虽然和曹操父子关系不错,但他的二子,下场都比较惨,受到魏讽案子的株连全部被杀。

    曹操那时在汉中前线,听说王粲儿子全部被杀,也发出了一声叹息: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政治这玩意儿,永远比文字更血腥。

    一声叹息,一地鸡毛。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