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09-2609:34:51

    在前方冲突不断加剧的紧张时刻,一个走路姿态极其古怪、左右摇摆的苏联将军被从乌克兰军区紧急调往远东。

    这个人之所以行走古怪,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没有人能看出他其实是一个残疾人士。

    当年从军打仗时,他的腿部曾受过枪伤,手术治疗后,变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传统武侠小说中一般称这样的人为“怪侠”,武功属于莫测高深的那一种。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发出一项指令:布留赫尔(中国名加伦),调任特别远东集团军司令。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可参考另一个名字——苏联卫国战争第一名将朱可夫。此君擅长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的战役可列出长长一串: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柏林战役……。

    加伦是朱可夫的老师。

    除了军事是其特长外,我们还要把一个很多外国人都获得过的终生荣誉授予他。那就是:中国通。

    北伐时,他曾任广州革命政府首席军事顾问,并参与创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中的党代表制度、政治工作制度就是这位老兄作为新理念首次引进国内的。

    虽然现在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但说句公道话,当初人家为了中国革命确实也没少出力。

    那时,为了避嫌,苏联被派到中国来帮助革命的顾问都自称是“退役失业者”,然后被广州政府以个人身份聘用(以后千万不能相信顾问是失业者返聘这样的鬼话)。加伦老师也是如此,在国内,远东红军都是他一手创建的,一个声名赫赫的军区司令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当个小小的参谋,不要名,不计利,无论如何还是需要点国际主义献身精神的。

    作为黄埔军校的老同事,加伦和老蒋曾经关系不错。虽然出身苏维埃,但加伦身上职业军人的味道很浓,而这也是老蒋最欣赏他的地方。

    国共分裂后,苏联顾问全被解雇了。当初,老蒋对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一肚子不满,甚至加以通缉,但对加伦却很念旧情,表示一定要给加伦搞个欢送仪式。

    人家加伦好歹也是布尔什维克,虽然不是十分热衷政治,但“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还是拎得清的。哪里还敢再跟蒋校长套什么近乎,赶快化装成外轮水手,秘密潜回苏联。

    回国后加伦就闲了下来,基本处于长期养病的状态,直到这次奉旨参战。

    听说被称为“远东军魂”的老祖师爷爷到位,远东红军顿时精神大振。

    (52)

    2009-09-2614:08:48

    作为朱可夫的老师,加伦当然深谙作战之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如果说东北军的陆军还占有数量优势的话,海军则连这个优势也不存在。

    东北江防舰队对外号称拥有八艘炮舰,但实际只有三艘是原装货。

    最大的旗舰“江亨”号是日本产品,其他两个(“利捷”、“利绥”)是德国造,而且来历颇具传奇色彩,竟然还是一战时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此证明中国在一战时并不是白给的,对协约国胜利也是有贡献的)。如果说“江亨”还算上得了台面,另外那两个兄弟就纯属于凑合型,实际火力很差,平时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吓吓海盗。

    除了这三个宝贝之外,其他乱七八糟的所谓“舰”都是商船改装的水货,真打起仗来只能做做别人的活动靶子。

    很悲哀地说一句,我们民族真的很善于健忘。甲午海战打败后这么多年,海上御侮的最基本力量——海军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想想德国人,真是一个汗)。直到二次北伐时,东北海军这样的烂部队,竟然还能把北伐的海军部队打得一愣一愣的,结果继闽系海军(也就是北伐的那一支)后获得“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荣誉称号(从第三名起空缺)。

    没上榜的“海军”自然也有。

    不仅有,还很让人长见识。比如说四川,虽说是个纯内陆省份,竟然也有一支“海军”编制,而且还可能拥有好几个世界之最呢。

    因为该“海军”的“军舰”只有一艘——一艘民用小轮船。

    按照传说中对“海军”的认识,创建者为这艘小轮船做了一番精心装修:焊上铁板作装甲,装上小炮作武器。

    唯一的缺憾就是打炮时有些麻烦。由于吨位小,马力弱,打完一炮,船就要往后退一截,打完两炮退两截,三炮过后估计就要撞江岸,翻船了!

    忽视海军。这是国防上的一个不容原谅的错误。

    其实,犯错误不要紧,有时也难免,遗憾的是我们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

    与“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比起来,对手苏联黑龙江舰队简直就是霸王龙。该舰队最强的称为“暴风级”浅水重炮舰就有四艘,战斗力比东北海军的旗舰“江亨”号还高一个档次。

    以己之长击人所短,驻防同江城的东北海军便成了加伦要打击的首要目标。

    在三江口前线(同江城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故又名三江口),苏联黑龙江舰队紧紧地盯着对手,但并未立即发起进攻。

    受到东北军援助的白俄“还乡团”、“游击队”,不断对苏联的军事目标进行袭扰,得到报告后,指挥参谋们都主张尽快让海军发动攻击,以便占领东北军据守的同江城,将防守部队和“俄奸”们一网打尽。

    加伦仍然不为所动。

    他只是命令舰队用炮火隔岸轰击这些白俄武装,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把他们赶出苏联境内算数。

    对距离很近的东北江防舰队,他什么命令和动作都没有,似乎当它们不存在。

    不是不打,而是等待,等待那个出击的最佳时机。

    (53)

    2009-09-2618:46:04

    三国名将陆逊面对蜀军的谩骂,坚忍数月拒不出战,结果以逸待劳,一出手就火烧对方八百里连营。

    高手与菜鸟的区别之一,就是高手往往只需要一招,就能完成菜鸟无数招还无法完成的任务。

    两个多月的冷静对峙,终于使起先紧张万分、严阵以待的江防开始出现松动。

    东北海军代总司令沈鸿烈本来也是个精明人,素有“能将”之称。但在加伦有意无意布置的**阵面前,同样出现了误判断。

    他认为,白俄部队的游击战术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苏联人(包括黑龙江舰队)现在被游击战搞得头昏脑涨,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抽不出力量对东北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基于这个判断,在黑龙江舰队仍然环伺三江口的情况下,他竟然带着江防舰队舰队长临时离开同江前线到哈尔滨开会去了。

    领导不但走了,还留下昏招:命令同江海军陆战队削减为一个大队,那个最能打的“江亨”号离队休整,德国造的破舰之一“利捷”号代为旗舰。

    布防全乱了。

    这就是加伦需要的那个时机。

    此时,整个西伯利亚已集结苏联陆海空军8万多人,后勤方面也做好充足准备。

    与军事冲突同时开始的中苏政治谈判完全破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加伦在地图上轻轻一点,完成致命一击。

    甲午海战后中外首次水上作战开始了。

    是役,黑龙江舰队只投入了三艘浅水重炮舰参战,在自己损失不大的前提下,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宣布gameover了。

    江防舰队中唯一发挥了一点作用,因此也特别值得说一说的,是一艘堪称水货中的水货(又称水货极品)的战船——“东乙”号。

    战前,沈鸿烈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两门大口径海军炮,但因为已有军舰吨位不够,炮装不上去。本着勤俭节约、不能浪费每一门大炮的思想,沈司令四处打听,竟然给他找到了一艘报废的商用驳船,一量尺寸,正好合适,就把炮装了上去,并正经八百地取名“东乙”号。

    装了两门大炮的“东乙”号果然威风凛凛,让人看了好生欢喜。不过这艘“军舰”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陷——没有动力!

    和残疾人没两样,你不扶或拉上一把,它就一点都不能动弹。

    也不能怪人家。本来就退休了,硬被你生拉死拽拖过来,还转了行,现在又要它每天跟你跑一千米,神仙也没这本事。

    要说沈司令这“能将”之名真不是盖的。他又去找了一个在舰队中纯属凑凑份子的水货战舰“江安”号出来,免了它胡乱放炮的义务,另赋一项特殊使命:做小保姆,负责带“东乙”号玩儿。

    平时其它舰在江面上掠敌布阵。“东乙”号就作为流动水炮台,由“江安”号拖带着,悄悄地躲在江口附近的沼泽区内,担任海军版的潜伏任务。

    “东乙”号别的不行,要它一动不动倒是没问题。苏联飞机每天飞过江面侦察,愣是从来没发现过这里还藏着个“余则成”。

    (54)

    2009-09-2709:24:53

    水战刚刚开始。树大招风的代旗舰“利捷”就挨了当头一棒,受伤后无法实施有效还击。随后,“利绥”号也失去了还手之力,只能匆匆撤离。剩下的小喽罗们更是乱成一团,没有半点招架之功。

    这时候,“东乙”号勇敢地站了出来——当然是被“江安”号拉出来的。

    苏联战舰正打得起劲,猛不丁地发现身边突然冒出了一艘块头不大的敌舰,吓了一跳。仔细一看,从它后面又变戏法一样地跑出来一艘更小的,变成了两艘。更奇怪的是,两艘舰竟然还连在一起,哥哥带弟弟,颇像幼稚园里玩家家的样子。搞什么名堂!

    大家原来只注意前面那个哥哥,提防着它开炮攻击,没想到首先开炮的不是它,而是后面那个小弟弟。

    你还别看不起人。小归小,战斗机。

    猝不及防之下,好几只苏舰都遭了“东乙”的暗算,赶紧四处躲避。

    “东乙”号已经在角落里观察了一会,发现黑龙江舰队里最嚣张的就是旗舰“斯维尔德洛夫”号,马上紧盯着狠“咬”了起来。

    大块头的老毛子旗舰急了,也赶紧起身还击。

    但是大的打不到小的,小的却能轻而易举打到大的。

    “东乙”原来就不是专用的军用舰,船体又矮又小。那时带GPS功能的定向导弹还没发明,炮弹不会拐弯,重炮舰发出的炮弹就跟打苍蝇一样,找不到目标,都直直地飞到江里去了。

    相反,“斯维尔德洛夫”就比较好找了,只要不被它先打着,闭着眼睛都能对准靶子,一打一个准。

    沈司令临时弄来的那两门大口径海军炮关键时候也真争气,抓住机会朝着苏联的重炮舰一个劲地猛轰,由始至终都没出什么故障。苏联舰打不着对手,只好强装“苏坚强”,抱着脑袋硬挨。幸亏它皮坚甲厚,虽然上下左右都挨了通打,但是关键部位都还能挺住,没有致残后沉到江底里去。

    但是船上的水兵就没这么幸运了。炮弹落在甲板上,往往非死即伤,有一个炮塔的炮手差不多被炸光了,就剩了一个光杆的军士长。

    旗舰都如此狼狈,其它舰只就不得不重视这个从天而降的小个子了。于是,所有重炮舰都围过来,集中对付“东乙”。

    没想到“东乙”号泥鳅一样,这边一蹿,那边一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耍的是一套正宗的中国迷踪拳,一群老毛子的西洋组合拳硬是奈何它不得。

    不过很快,“东乙”的破绽还是被团团包围的苏联军舰找到了。

    那就是“东乙”自己没有动力,得靠“江安”拖带。

    凌厉的炮火立刻集中在“江安”身上。可怜的“江安”当即被炸成两截。

    失去“江安”,“东乙”无法动弹,也就无法独存。在船体被炸坏、火炮被击毁的情况下,只好自沉。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致远舰也是勉力支撑,凭着一股男儿血性,欲单挑日本旗舰吉野号。

    一样的英勇无畏,一样的义无反顾,一样的壮烈千秋!

    同江一战,驻防三江口的东北江防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几乎的意思是,休整的“江亨”、逃出的“利绥”总算活了下来。

    但是也没能安生多久。在后来的富锦水战中,两艘幸存舰又先后被黑龙江舰队击成重伤,被迫自沉。

    终于,没有几乎了。

    东北海军全军覆没,遭受了与当初北洋海军一样的命运。

    三十五前(甲午战争),海上的月亮也是昏黄而伤感的吧。

    (55)

    2009-09-2713:30:30

    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海战惨败,陆战也没好多少。

    前线作战不利,战场指挥官向张作相告急,要求紧急派兵增援。张作相此时却还在要不要与苏联决一死战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不敢放手一搏,因此迟迟不能调兵北上。

    战场不利消息雪片式飞来,不由得人在沈阳的少帅不着急。开战前,老蒋曾明确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自己兄弟,但仗打到现在,东北军已经焦头烂额了,中央却除了两百万军费外,一个兵都没派来过!

    盟兄跟我玩忽悠?张少帅学良很生气。

    其实他如果站在老蒋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就会知道他这个结义大哥真的很不容易。

    当家难啊,谁不服气坐那位置试试?!

    当初要跟老毛子扳一扳手劲,老蒋是有这个决心的,并非完全做秀。

    早在中苏双方打口水战的时候,他已经用上了文武两手。

    文的方面,南京政府外交部在与苏联谈判时,始终持强硬态度,表示要坚决收回中东铁路管理权。如苏方再在东北边境玩火,中央决不旁观,势必以牙还牙。

    武的方面,派参谋部军事厅长到东北前线视察国防,并着手组建对苏总预备队,集中冀东,待命出征。

    但等到三江口战役(同江战役)打响,盟弟弟张学良真正需要大哥拉上一把的时候,他却忽然发现自己动不了。

    原因是家里又出事了。

    话说韩石投蒋后,老冯发了份电报,说是要到山下去读书。但其实他哪里能读得进去,一股无名火压在心里,怎么也平复不了。

    看老蒋和老李打架,自己是想借机捞点外快的,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但没沾到一星半点的光,还差点把自己的那点老本全给搭进去了。

    最难过的是伤了心。

    韩复榘“叛变”,让老冯对全世界都失去了信心:连这小子都能叛变,还有谁不能叛变的。西北军将领没倒戈的倒还有,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要来得及的话,他们早就抢着去投蒋某人了。

    就像《红楼梦》里葬花的林黛玉那样,老冯躺在书房里整天自怨自艾——可怜啊,世界这么大,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信赖的朋友。

    这时候,似乎万能的主听到了老冯的心声,给他来了个当头棒喝,道:NO!

    请相信这世上还是充满了爱。你还有朋友,有且只有一个。现在,请翻开《圣经》第某某页,耶和华说,那人来了。

    在老冯万念俱灰的时刻,一个朋友派人来看他了。

    上帝果真是无所不能。

    (5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