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3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9-12-3018:53:24

    调查团准备绕道苏联,到海兰泡与马占山见面。海兰泡位于苏联边境,与黑河仅一江之隔。日本人闻悉后,立刻派其驻长春领事向苏联驻哈尔滨领事发出警告,要求苏联不得向调查团提供任何方便。

    苏联那阵本来就与中国断了交,“九一八”事变后一直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而且斯大林那时候正忙着搞集体农庄和第二个工业五年计划,无暇分身,在对外交涉上能装熊就装熊,能少一事绝不多一事,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国联调查团给自己惹上麻烦(当时苏联还不是国联成员,至年底才加入),因此日本政府那边一发话,他们就找理由推脱,拒绝给调查团成员发放通行证。

    随着苏联这条路线的断绝,调查团一时无计可施。但让他们颇感意外的是,这时候神通广大的马占山却自己派人找上门来了。

    马占山一共派出了两个人,一个叫姜松年,一个叫王子馨。但两人命运并不一样,王子馨不幸被日军抓住,在搜出马占山给调查团的信件后旋被杀害,姜松年则顺利地找到调查团,并基本完成了马占山所交托的使命。

    在翻阅这段史料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两点:

    其一,姜松年和王子馨是同时出发的;

    其二,他们是分开走的,而且到达的地方不一样,姜松年直接去哈尔滨,王子馨去的却是齐齐哈尔,而后者正是在那里遇害的;

    其三,他们身上都携带了马占山的密信。

    关于第一点,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出在第二和第三点。那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分开走,而且身上都带有密信。

    当然,有一种可能就是马占山不清楚调查团究竟在哈尔滨还是齐齐哈尔,所以来个双保险。

    但我以为这个说法不是很经得住推敲。

    马占山善于给人布疑阵,他自己在情报搜集方面也从不马虎(后来甚至给日军打起了个情报战)。如果他对调查团究竟在哪个城市都搞不清楚,还派什么使者?更何况据当时记载,李顿一行到哈市,是在下午四点(并非深更半夜),哈市日伪要员一齐上前迎接,场面搞的相当热闹。外界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我的结论是,这可能是马占山有意布下的又一个疑阵。

    毫无疑问,要想穿过日伪的重重防守并如愿找到调查团,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别说马占山了,就是一般的伪满官员或商绅,若不经过土肥原的同意,也万难进去。

    要知道,在得悉调查团有和马占山会晤的愿望后,日军已大大提高了其“警戒级别”,决不会轻易让人跟调查团接触。

    我想,这里面一定还有许多我们这些后人不了解或不掌握的历史内幕。比如马占山在哈市可能有内应,做过相当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又比如在双方未正式见面前,在如何更好的避开日伪耳目方面也一定达成过共识,并有过一些巧妙的设计,否则的话,很难相信姜松年能够顺利地穿过那么多关卡和盯梢,如愿以偿地见到调查团。

    那么,如果没有更多史料作为反证,我的这种设想就极有可能是事实,那就是派王子馨其实是为了给姜松年做掩护,也就是说,他从出行到被发现,到被俘,然后坚不吐实,最后惨遭杀害,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整个过程只不过是哈尔滨行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已。

    王子馨牺牲的消息传到哈尔滨后,日伪的戒备(至少是防马占山派人来找调查团的戒备)肯定会有所松懈。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另一个特使,那个真正的特使,已经借此机会潜入哈尔滨,并闯关成功,走进了调查团所居住的美国领事馆。

    夜幕下的哈尔滨啊,曾有多少血泪凝成的英雄传奇。

    (304)

    2009-12-3108:35:57

    作者:东胜兔兔回复日期:2009-12-3014:29:33

    关哥,一路拜读下来感受颇深。小弟有个疑问,望关哥赐教。老蒋在军阀混战那会的用的洒银子战术为何屡试不爽?老蒋自己能印袁大头?老蒋的钱哪里来的?当时他控制的地域也就是江浙一带,控制的时间也不久啊,打仗是个烧钱的活,老蒋动不动几百万的扔,他的钱哪里来的?袁大头是老蒋自己制的么?袁大头是当时的硬通货吧,那老蒋怎么有那么多袁大头呢?如果能把当时的货币也一并介绍下,小弟感激不尽.凭什么老蒋能一口气洒那么多银子出去,而且各路军阀还就认他扔的硬通货呢

    —————————————————————————————

    仁兄这一题目甚大,涉及到民国财政以及江浙财阀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等许多课题,相关学术论文也很多。实际上,由于当时南京政府军费和“特别费”(很多一部分是“公关费”)的开支太大,财政相当困窘,甚至屡次遭遇经济危机。老蒋所赖者,为宋子文等出谋划策,通过多次发行库券(类似国库券)、长期公债以及向欧美银行贷款等方式,才得暂时度过危机。其中,为宁汉相争,南京政府就发行了高达7000万的库券。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蒋得江浙,就有了争天下的资本,定都于宁,亦与此有相当关联。

    2009-12-3109:01:08

    姜松年此行向调查团说明了日本策划成立伪满的经过以及马占山抗日的前因后果,并接受了以麦考益少将为首的调查团成员的问询。

    作为马占山委托的全权代表,姜松年给调查团留下了思维敏捷、反应极快的印象,在很多现在看来都很刁钻的问题面前,他不仅没有被“绕”进去,还很高明地点出了问题实质,同时又做了符合事实的清晰回答。

    有兴趣的话,我们不如也跟着姜代表来对付其中的一个智力问答。

    麦考益:有一种说法,马占山的部队所佩臂章均为红色,有这事吗?

    如果我们不知道背景,肯定会以为调查团的同志因为一直被关在房间里不得出去,所以闷得慌,喜欢搞搞八卦。但其实这个问题相当敏感,如果回答得不好,马占山抗日不仅不会引起国联及英美国家的同情,还可能导致他们的反感。

    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红”字。

    早在江桥抗战时,由于马占山指挥的部队有了那么一点好武器(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个捷克式机枪连),关东军在吃了亏后,就大呼小叫,说马占山一定得到了苏联的支援。

    苏联要是搀杂在里面,问题就很复杂了,日本会否认它是对中国侵略,而可说成是像日俄战争时一样,在与苏联进行争夺。更何况,苏联当时打的是**旗号,英美搞的却是资本主义,虽然两个主义的矛盾还不像后来那么激烈,但起码属于意识形态的两个阵营,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

    苏联革命,舞的是红旗,红是它的代表色,故麦考益有此一问。

    姜松年怎么回答的呢?

    姜松年:日本兵也戴红帽子,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日军里面也流行过一种帽子,中间有一道红杠(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见“林志玲军帽”事件),所以姜代表有此妙答。

    听到这里,参加问询的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姜松年兴致也来了,便趁势给老外们摆开了山海经:红,在中国有铁血的意思,可用于表达誓死相拼的勇气。对了,咱这儿过年的时候还用红呢,比如说贴对联,发红包,喜庆吉祥啊……

    这回,连我都笑了。

    姜松年的机智果敢,得到了与他会面的几乎所有调查团成员的好感。他们既佩服这个年轻人的勇敢,又觉得很好奇:这里龙潭虎穴,危机四伏,你不怕吗?

    姜松年笑了笑,说:怕!——不过那是在未能见到你们之前,那时候我很害怕,害怕完不成马占山将军交托给我的使命。

    现在,我还有什么怕的呢,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即使遭遇毒手,也没有任何可遗憾的了。

    一言已毕,掷地有声。在座众人均肃然起敬。

    在结束这次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谈后,姜松年还按照马占山的嘱咐,盛邀调查团前往海伦晤谈。然而当时的形势,根本不允许李顿等人这样做,因为日伪早已放出话来,如果调查团敢贸然去见马占山,就将撤回所有警备和保护,而这就意味着调查团的人将得不到应有的生命安全保障。

    日本人的不择手段早已是尽人皆知。

    面对暴力,也许更有用的是智慧。

    (30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