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4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1-0521:06:54

    一天之内,复交手续全部办完,十分的麻利,效果也立竿见影。第2天,日本就作出反应,干脆利落地正式拒绝了此前苏联反复提出的一个建议——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还互不侵犯呢,原来你一直偷偷地跟中国搞在一起,想忽悠我。以后再不上你的当了。

    日本国内舆论也忙开了,反苏这杆旗又被人举了起来,外务省发表声明,表示“深深忧虑”。

    看到日本“忧虑”,老蒋自然高兴了,亲者痛仇者快嘛,看来中苏复交这步棋是走对了。

    在呼朋唤友方面,日本似乎又输了一把。

    现在,让我们拿出更多勇气,随着报告书进入国联审议阶段,中日双方的加速赛跑已经开始了。

    中国加油!

    按照程序,报告书先在国联理事会进行审议。

    这时候谁也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方首席代表松冈突然举起了手,说:慢!

    大家一齐望过去,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松冈:我还没准备好,报告书学习得不够深入扎实,得有时间“仔细研究”,所以希望理事会能在六个星期后再审议。

    众绝倒。

    报告书发给你这么长时间,你都没看?!

    中国代表当即表示不能同意。

    这就跟发令枪已经打响,刘翔的屁股都撅起来了,然后却有个选手跑出来说:报告裁判,我裤子松了,回去换条新的先,咱六个星期后重赛吧。

    找抽是不是。

    但彼时的中国代表不是后来的刘飞人。日本耍赖皮,国联还真拿他没办法。毕竟这是围绕着两个国家的事,少了谁这会也开不成啊。

    所以只好浪费大家时间,让松冈一个人回去补习功课。

    这可把松冈给得意坏了,他把日本人受占小便宜的习性也搬到了国联,认为自己沾了光,无论如何算是大功一件。

    他不知道人家一流外交家根本不屑于这种小伎俩。

    别说六个星期,就是六个月,你不还是要回来吗?又能躲得到哪里去。

    六个星期果然一转眼就过去了,见真仗的时候到了。

    “研究”了这么长时间,当然要先由日方代表介绍“学习成果”。

    松冈说,报告书看过了,说的什么嘛,李顿这帮人到底有没有认真调查过(画外音:早知道他们这么不仗义,当初都不供他们饭)?

    日本为什么要出兵东北,大家知道吗?因为中国是一个“没有组织的国家”!——打住,松冈先生,你可以尽情发挥你“出众的口才”,但请务必注明,“无组织国家”是你的前任佐藤尚武的专利,而且早就被中国的颜惠庆驳倒过一次了,这种拾来的牙慧可不值钱啊。

    算了,我们就不要对这位松冈先生要求太高了,他就这水平,下面再耐着性子听他说下去。

    松冈:中国这个“没有组织的国家”,排外,不守条约信义(这说的不就是你们日本吗?难怪特征抓得如此准确),不打怎么行。另外,“满洲国”的建立纯系“自发”,我们政府曾训令文武官员一律不得参与其中(至少关东军不在此列吧)。

    当然,松冈是绝不能同意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建议的。不过他自己倒献了一“计”——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发明,纯属老一套,那就是抛开国联,由中日双方直接谈判。

    你倒是想得美,谁跟你谈啊。

    (322)

    2010-01-0609:16:23

    等到中国代表顾维钧一站上讲台,各国代表都伸直了脖子,竖起了耳朵,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唯恐漏掉这位外交界传奇人物的只言片语。

    看那样子,就是一个大明星跟一群粉丝的关系。

    你还别说我夸张。当年老顾在巴黎和会上的确是风采照人,无能夺其右者,给西方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我的1919》我没看过,只是听说里面扮演顾维钧的是陈道明。仅从形象上来看,我觉得还不是很神似。那谁最像呢?我以为是鼎盛时期的发哥(周润发)。发哥似乎更能诠释我心目中的顾维钧:高大俊朗,义薄云天,挥舞双枪在弹雨中来去自如,潇洒果敢,身后一群白鸽扑扇着翅膀飞起落下——你只要把背景设想为外交战线就行了。

    开巴黎和会那一年,顾维钧刚满三十岁,但已经显示出了相当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卓而不群的答辨能力。

    山东问题,你要说日本有理也有理。除了早先的《二十一条》外,在一战前,英法意还曾背着中国,跟日本政府签了一个秘密协定,那就是只要日本答应对德宣战,一旦战胜就把后者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到这时候,日本人就把这笔帐翻出来,说早知道山东没我们的份,那我们干嘛来帮你们打德国兵。

    更使人感到尴尬和难以辩驳的是,就在一战结束前,由于北洋政府先前向日本借了笔款,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竟然跟日本搞了一个《山东问题换文》,“欣然同意”日本在山东扩张权益——就此看来,这兄弟在“五四运动”中被学生揍得半死倒也一点不冤,尽管我一直反对随便对自己国家的外交官动用私刑。

    当时出席巴黎和会的日方全权代表就是西园寺公望。他不依不饶,紧抓住“换文问题”不放:咱们退一步,就算因为中国参战,一战前的条约可以作废,那“换文”怎么解释?这是中国参战以后亲口答应我们的,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美国总统威尔逊一向以公正自居,也在和会上这样质问中国代表:你们说日本跟你们签的条约都是强迫的,然而签“换文”的时候,一战都快结束了,日本也没逼你们,是你们自己“欣然同意”的,能怪谁?

    中国代表团在出席和会之前,并不知道还有“换文”这档子事,一下子就僵在当场。

    说了半天,还是中国没理。但是轮到顾维钧上场,一切都改变了。

    顾氏之演讲,可用声情并茂、讲究策略、有理有据、善抓要害来概括,堪称外交演说之绝版巨作。

    声情并茂:一战期间,我们中国光劳工就向欧洲输送了14万(以中国这样一穷二白的状况,容易吗我们),有万名华工死于残酷的战争,而这些人大多来自中国山东——要是山东问题不能得到公正解决,这些死去的灵魂是绝对不能得到安息的(当心各位半夜三更听到有人敲门称自己是姥爷哦)。

    讲究策略:首先,我要感谢你们日本,感谢什么呢,是你们帮助我们中国,把德国鬼子给赶跑了,要不然哪来的一战胜利呢。但是你们要好人做到底嘛,总不能赶走了一个德国鬼子,又来一个日本鬼子吧——不管是《二十一条》还是“换约问题”,都是对日本有利的,老顾提都没提,一个弯子就绕了过去。

    有理有据:你们说日本离开山东会很难过,我们不光是难过,半条命都要没了好吧。山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文化、地理、经济,哪一样都是骨肉相连——这些数据老顾是信手拈来,都在肚子里存着呢,跟计算机数据库似的,一条都不会漏掉。

    讲事情关键是能点到要害,到“有理有据”结束时,顾维钧用一句相当出彩的话画龙点晴,直击问题的要害部位——

    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诸位不是还拎不清山东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失去山东的痛苦吗?想想看吧,有一天,你们突然失去上帝或者上帝曾降临的圣地从地球上消失,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大家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世界末日,生不如死啊。

    西方人可以不关心孔子和山东,但他们决不可能不在乎上帝和耶路撒冷。

    什么叫经典,我告诉同志们,这就是。

    (323)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