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28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1708:15:21

    倒霉的事总是接踵而至。

    当天,上海虹口竟然又发生了日本水兵田港朝光被狙杀案,另有两名日本水兵受伤。

    一系列日人被杀案的发生,显示出在日本一口气不歇的疯狂紧逼之下,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已经难以抑制。

    虹口案件发生后,日本海军陆战队迅速出动,进入闸北。一时间,宁沪上方似乎只要点一根火柴,连空气都会燃烧爆炸。

    当时有人甚至闻到了“九一八”前后那种特有的硝烟味,断言中日可能因此决裂,并爆发战争。

    九一八,这是一个多么熟悉,又多么敏感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一触即发的,不光有南方,还有北方。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18日,华北响起了枪声。一心要把29军赶出丰台的日本天津驻屯军又开始使坏了。

    这天下午,29军丰台营部的一个连在铁道附近演习,回来的路上迎面撞见日军一个中队。大家挤在一条街上,街道狭窄,并不能交叉而过。如果这些日本人是在国内,无论是不是军人,大概都会弯下腰,哈依哈依地礼让对方先行通过。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他们转而成兽,根本一点礼仪都不懂。

    一个日军小队长带上两个骑兵,二话不说,竟然打马扬鞭,直冲中国连队的队列!

    太欺负人了。29军士兵举起枪托,就给东洋马来了一下,死活不愿给对方让道。

    这下犹如捅了马蜂窝。日军当时就翻了脸,不仅包围了中**队,还把站出来交涉的连长给扣了起来。

    在得知中日军队出现对峙后,步兵旅团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陆大第29期)认为机会来了,亲自带着一个大队赶了过来,并与中**队交了火。

    牟田口的对手是冯治安,后者闻报也一跃而起,派一个团跑步增援丰台守军。

    该团到达后,一个营袭左翼,一个营攻右翼,左右包抄,里应外合,立刻将形势扭转过来。

    牟田口一看,情况不妙,惟有下令将部队撤回原防区。

    见丰台一带这么容易擦枪走火,还差点弄出第二个“九一八”,宋哲元固守丰台的心动摇了。

    没等日本人再次提出抗议和要求,他自动将丰台驻军撤到了2公里以外。

    北平的“九一八”是消停了,上海的“九一八”却极有可能立刻引爆。

    老蒋人虽在广州,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还“目无全牛”呢,面前的这头莽牛鼻孔里喷着粗气,连牛角都竖了起来,你还能装作视而不见吗?

    他赶紧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要求从南到北,从北平到上海,再到武汉,都必须行动起来,“严密警戒”,随时准备投入抗战。

    想想不放心,他又罕见地给各省将领每人都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们,这次日军可能要动真格的了(“据昨今形势,对方已具一逞之决心”),快去看一下仓库里的弹药吧。

    其时,老蒋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他认为中方已到容忍极限。

    如果日方仍然坚持把“8项条件”硬塞过来,而不许中方提任何条件,那就忍无可忍,无法再忍。

    (706)

    2010-06-1713:44:13

    这段时间,中日双方内外部的各种情报、电报纵横,密使穿梭往来,战争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因此,有人说,它实际上就是一年后“七七事变”的预演。

    所幸,中日之战并未能够提前进行。

    老蒋嘴上不松口,但还没有与对方全面决裂并作战的决心。日方其实也一样。

    此时一个人正在参谋本部大展拳脚——有战略家之称的石原莞尔。

    自从那年武藤信义担任关东军司令官,关东军实行大改组后,石原就被一个巴掌打回凡间,到国内去做了一个小小的联队长。

    但是只要日本人想继续“九一八”那样的“神话”,他们就不会忘记这位“民族英雄”。果然两年之后,石原就如同空降一般,被直接调到参谋本部担任作战课长。

    随着“二二六”兵变结束,新上任的陆相寺内要建立准战时体制,需要有人给他规划战争大纲,于是石原的作用再次显现出来,被委任为新设立的战争指导科课长。

    石原要给日本人指导战争了。

    我们的假想敌在哪里呢?

    石原认为首要目标是苏联,其次才是南洋和中国。

    按照他的设想,应该把全部力量投到北方去,把苏联打服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中国,最后才是“对美国进行大决战”。

    这就是日本陆军中提出的“先北后南论”。

    世上并不是只有石原这一个神仙,海军虽然没有石原这样的“天才战略家”,但既然还没进行实战,对着一张地图夸夸其谈谁不会呢。

    海军说,日本最大的假想敌绝不是苏联,而是美国!

    先向南方海洋发展,才是上上策。

    此为“北守南进论”。

    对着这样几乎南辕北辙的作战策略,首相广田不知如何是好。

    海陆军,他谁也不敢得罪,可是总得制定“国防政策”啊,选谁的呢?

    好个“聪明”的广田,干脆,来个杂烩关东煮,一块放锅里吧。

    于是,日本的“国策”就变成了既要北上,又要南进。至于最大的假想敌,则把美苏放在了一起,两个神仙一道供。

    广田方便了,下面的藏相就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他既要供陆军,又要供海军,钱根本不够用。

    怎么办?

    大发公债,借钱。提高税收,收钱。

    有怎样“聪明”的首相,自然就有怎样“聪明”的阁员:吸取“二二六”兵变的教训,只要能满足军人的要求,让他们高兴,其它的与我何干。

    日本陆军此时既然已视苏联为最大假想敌,并朝此目标进行备战,当然不想第一个在中国这个“不对称对手”身上花费力气,这是老蒋判断“倭寇不敢与我正式战争”的理由,也是日军在察绥和华北推行“以华制华”,不肯轻易动用兵力的主要原因。

    因此,尽管他们在上海又派兵,又撤侨,搞得很像那么一回事,但实际确如老蒋所料,“意在不战而取利”,企图通过谈判来投机取巧。

    (707)

    2010-06-1719:03:46

    此时的外相是曾任大使的有田八郎。他特地召见中国驻日大使,口口声声说我们现在国内对谈判很失望,对你们的张群外长尤其失望,因此之故,川越可能不得不离开南京了。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那你走就走吧。有田却还留了个尾巴——但是……

    但是如果你们的“院长”(老蒋兼行政院长)肯亲自来谈,局面就不一样了。

    得知这一信息,老蒋的情绪一度乐观起来。

    要我出来,是不是表明他们的态度由“硬”转“软”了呢,大概是怕我真的“擦枪走火”,所以回心转意了吧。

    是不是这回事,还得见了面才知道。

    老蒋星夜赶回南京,并亲自接见川越。

    但是这次见面,令他大失所望。川越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对“中国元首”表示任何亲近之意,反而还是抓住原来那些条件不放。

    真是太讨厌了。

    好不容易磨了一个小时,老蒋站起了身。

    我告诉你:华北你不仅不能动,“华北之行政”还必须“及早恢复完整”。

    其它的,你跟张群外长谈吧。

    端茶送客之后,老蒋百思无计,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击退日本这一轮兴师动众的讹诈,直到看到案头送来的情报。

    情报显示:绥远形势再度紧张起来——

    连日来,田中和德王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干什么呢?

    准备进攻绥远!

    好啊,上次我没打你,你倒得劲了。

    老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致胜的法子终于找到了。

    南京谈判这一面的棋既然很难走得通,那就舍此就彼,在绥远那一面投子,杀他一个大龙再说。

    只要能顺顺当当地完成这一“屠龙术”,就能以自己的“敢于牺牲”吓退日本人的“不敢牺牲”,从而再次“以战迫和”,如此一来,南京谈判的胜负面定能易手。

    这时,老蒋已不用再花心思对付桂系,调几个师的中央军北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原来的顾虑还是有:关东军会加入进攻绥远的行列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了,不是派几个师的中央军就能解决的。

    相关情报无法从外交部直接得来,还是听听绥远前线的傅作义怎么说的吧。

    伪蒙军一再鼓噪,这让原先主张布口袋阵的傅作义也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开始认同老蒋当初提出的主动攻击方案,并试图用闪电战的方式对其进行打击。

    趁现在伪蒙军未完全集结,“心理亦未必真欲拼战”,我们可集中优势,一榔头狠敲下去,直接砸到察北都有可能。

    这是判断日军不会参战,或即使参战,能加入战团的也不多。但是几天之后,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还记得在大上海跟川岛芳子一起策划“马玉山路事件”的那个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少佐吗,人家今非昔比,少佐成了过去时,如今已经因“功”升为中佐了。

    在南方玩阴谋尝到了甜头,调到北方之后,田中担任了德化(现为内蒙化德县)特务机关长,准备在绥远再玩一把心跳。

    (708)

    2010-06-1809:08:16

    他派人找到傅作义,告诉对方,绥远北可防苏,南可切断中苏联系,这个地方我志在必夺,别挡我道。

    给你两条路选。

    一条,继续跟我们“作梗”,那我们要不客气了,会不惜出动“正式**”(即日军)来占领绥远。

    另一条,与我们合作,不仅给钱给枪,还可以取代“才能不够”的德王,让你执掌内蒙和西北。

    第二条暴露了日本人对马前“犬”的一贯使用原则:拿来就用,随时更换。

    傅作义不是“犬”,他是草原上的鹰,如何能上鬼子的当。

    但第一条却让傅作义不得不担心:日军似乎真的有可能在绥远直接动兵。

    傅作义的话让老蒋为之一惊。

    不过他很快牙一咬,脚一跺:那就打,怕个逑!

    我相信:倭必不敢正式宣战。

    他下令在陕的中央军汤恩伯、关麟征等多支主力部队做好入绥准备。

    对绥远之战,老蒋还有一个不可多为外人道的算计。那就是最好把它处理成“地方冲突”。

    当年的“一二八”会战,外界始终认为是“广东军人”和“日本军人”在斗,不知道中**队中起码有一半是中央军精锐。

    如果没有中央军参战,不可能顶日本人那么久,战局也不会那么好看,但要是中央军参战的真相当时就暴露出来,最后就不太容易收场了,“七七事变”提前进行都有可能。

    对此,老蒋自己是甚为得意的,认为既增强了军队实力,又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日之间的全面冲突。

    他让陈诚去面见阎锡山,同样给出了这样一个瞒天过海之计,即为避免日军介入,可像当年的“一二八”会战那样,把战事处理成纯地方冲突。具体办法就是,由汤恩伯第13军化装成晋军(一如第5军的掩人耳目),奇袭张北县,傅作义则负责攻取商都。双管齐下,直捣对方的察北老巢,准保能打伪蒙军个措手不及。

    多好的计啊,都用不着你阎老西花一个子。可老阎还是犹豫。

    你说得倒好,那要是关东军真的打过来怎么办,他会把帐全算在晋军头上的。别忘了,我后面还有红军,再给来一个“东征”,里外一夹攻,晋绥就全完了。

    所以,“非万不得已不可寻敌”。

    这时候,蒋、阎、傅的态度就分出来了:两头高,中间低。老阎自始至终都怕打,唯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把火烧到他的山西地界上来。蒋傅不怕打,但他们之间又有区别。

    蒋是认为日本人不过借此恐吓,并未作好全面决战的准备,中方可用“牺牲到底之决心”逼迫对方让步,以免在南京谈判中吃亏,而傅倒相信日军可能真的会参战,但他身处绥远,退无可退,而实际上也不想退。

    不过傅作义处于决策末端,他在名义上得听阎锡山的,偏偏那时候老蒋还命令不了老阎,所以虽然老蒋主张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但在后者那里怎么也通不过,结果两个想打的一头一尾都只能干瞪眼。

    最后的决心还是德王帮他们下的。

    (709)

    2010-06-1814:10:08

    德王本来对傅作义还是有点忌惮的,所以迟迟不敢动手。可是那个田中却在旁边一个劲地怂恿他:你怕个甚啊!

    知道“九一八”不,东北军当时号称全国最强的地方军,还不是一打就跑,我们穷追至长城,轻轻松松就拿下东北四省,建立了“满洲国”。

    傅作义有什么啊,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不见得比东北军强到哪里去。没准也是个一吓就撒丫子跑路的软蛋,绥远很快就是咱们的了。到时候,“蒙古国”一定比“满洲国”还风光呢。

    德王一想,有道理。

    要是傅作义真有一手的话,他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呢,一定是怕了我们。

    再看看田中的样子,不出兵也不行了,一万骑兵,那都是日本人投的资,“老板”得看产出啊。

    德王马上给傅作义发了份电报,说现在连中央都扶植我,要让我自治了(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个中央),就是你绥远不是东西,老是不想让我舒舒服服。“蒙古虽弱”,我也得“作最后之挣扎”。

    他要傅作义“自觉自愿”地退到百灵庙以南,否则,他就要“挣扎”了。

    看出来了吗,这其实就是一份挑战书。

    收到这份电文,傅作义大怒。

    不揍你一下,你都快不知道自己姓甚名姓了。好吧,既然你屁股痒痒,我也就用不着再客气了,姑且扮扮老师的角色,以“壮我军威,寒彼贼胆”。

    他在看法上终于又跟老蒋走到了一块:如果我们打得快的话,日军肯定来不及参加进来(“倘出以迅捷手段,则日方或不及参加”)。

    “挑战书”摆到桌上,蒋阎傅总算形成了一致:打!

    不过还没等他们主动出击,德王却已经提前“先发制人”,一头钻到傅作义曾设想过的“口袋阵”里来了,这真是让倒霉给催的。

    “挑战书”虽然是由德王的名义下的,但“主帅”却是田中——谁是真正的主子,这时候就看出来了。

    田中踌躇满志。几年前,不过在暗室里策划了一个“马玉山路事件”,就由少佐升为了中佐,这一家伙要是打胜了,直接升将军都有可能。

    他跟“九一八”时代的花谷正是陆大同期的,后面那位兄弟自此扬名后,似乎就消失无踪了,可见机遇不等人啊,不多杀点人如何有机会“因功受奖”呢。

    看看手下,一众虾兵蟹将,都套着日军军服的“皮”,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清一色的“皇军”哩。

    吾领这么多“皇军”,虽与正宗的尚有差距,但全系日械武装,焉有不胜之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5日,田中“升帐”,决定兵分三路攻绥——李守信居左,德王居右,王英居中作为主力。

    田中还提出了一个很“励志”的口号:把傅作义赶回山西,让他去跟阎老西做个伴。

    在这次攻绥行动中,连李守信都只能当二线角色,跑跑龙套什么的,日本人推出的男一号是王英。

    (71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