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4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3108:48:27

    一年之后,日军大队长一木在回顾“七七事变”时,仍对这些悍不畏死的中国青年勇士印象深刻。

    他说,那些中国兵都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有的负伤几处,血肉模糊,连人形都快分辨不出来了,可是仍然站在那里和你拼杀。

    一木大队也真是够晦气的。据一木自己回忆,在率部进攻时,一不留神,部队竟然还“莫名其妙”地踩上了地雷。

    29军会利用地雷进行防御,本来日军是有所预料的。在宋哲元下达的命令中,曾专门提到过这一战法。不过那主要是针对日军机械化部队,如酒井师团而言的,炸的也是坦克,没想过要让步兵一道“尝鲜”。

    更重要的是,宋哲元的作战命令发的太晚,到达各部队时,大家都还没来得及照方子抓药,日军就已经发动了全面进攻。

    对这些情况,香月是完全掌握的。况且在进攻之前,他也多次派侦察机对南苑进行过侦察,均未发现29军有布置地雷阵的迹像。

    一木在带着手下冲锋时,当然不会想到脚下还会出现什么异常情况。

    惨是真惨,脚下就那么一滑,然后什么心理准备也没有,就飞的飞上去,掉的掉下来,本来尚算齐整的队形完全乱了套。

    对于地雷突然发挥作用,连29军自己也有些始料不及。

    什么时候埋下去的?

    都是平时无心插柳的结果。

    军官教导团要组织演习,就在这一区域埋了一些地雷,本来演习结束是要拆掉的,可是形势老是说不定,一会说要和日本人打了,一会又说要谈判了,弄得大家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拆还是不该拆。

    干脆就扔那儿吧,或许还能派上些用场呢。

    当然,地图上标一个“雷区”还是有必要的。

    之后,军士教育团来了。

    纸上谈兵了NN天后,突然发枪了,一众小伙子都抱着枪睡不着觉,嚷嚷着要早点到前线去杀鬼子。

    营地里有一个参谋就提出,这帮小子身上荷尔蒙过多,别真的弄出点什么事情来,不如让他们去“雷区”继续埋雷吧。

    就这么着,“雷区”的地雷就真的插成了荫,而且直接把一木大队发动的第一次冲锋给终结掉了。

    凌晨4点开始进攻,经过数小时冲击,仍然没能把南苑守军最薄弱的部分给击破,这让日军指挥官自己也吃惊不已。

    一木不行,换人。

    龙山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陆大23期)赶到前沿,从一木手里接过了指挥权。

    他的到来,使胜负的天平逐渐转向了日军一方。

    川岸在观察战场形势后,发现南苑守军还存着另外一个更大的弱项。

    在发起进攻之前,日军曾进行过一轮试探性的轰炸,这一炸当时就把守军给炸乱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毫无防空能力。

    再仔细一看,南苑这么大一块地方,这么多营房,却几乎没有任何可用于隐蔽的坚固掩体。

    能算得上临时阵地的,竟然只是守军营房周围的几道围墙。

    川岸笑了。

    这个一木,真是个莽夫,你怎么就只知道从地面上闭着眼睛往前冲呢,那样有多少得给多少啊。

    为什么不继续从天上搞他们,那样对方是挡不住的呀。

    川岸立即下达命令,要求驻承德的轻轰炸机第9大队前来助战。

    (869)

    2010-11-0107:22:17

    8点。

    南苑军营上空出现了9架日军轰炸机。

    炸弹开始如雨一样地狂泻。

    营房四围的那些围墙,其实用来步战都显不合格,因为死角太多,往往难以打到鬼子身上,发挥不了步机枪的最大威力。

    不过那毕竟还能勉为其难,帮你挡挡子弹,现在好了,飞机炸弹直接从头顶扔下来,让你躲都没办法躲。

    战前,老蒋和何应钦主张在平津周边修建国防工事,确实是有远见的。无奈宋哲元和他的师长们都没当一回事,自己把经费就私下分分掉了,这时候,就轮到他们为此还债了。

    守军当然死伤惨重,更糟糕的是,通讯设备被全部毁掉了,指挥部与各部队的联系因此中断。

    如果你看过当年古北口大溃退的全过程,就知道,这对中**队而言往往是致命的,大脑和四肢分离了。

    同样的事要是发生在日军身上,危害可能不致如此之大,因为他们的官兵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你就把他的队伍打散了,单个鬼子兵趴在地上照样还能打得有模有样。

    训练水平的高低,往往在关键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军士教育团教育长张寿龄情急之下,抱起一挺高射机枪,对着天空就射,但仍无法完全阻止日机的肆虐。

    29军军营已经乱成一团。

    川岸在把南苑守军的整体部署打乱之后,马上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军士教育团防守的阵地。

    好了,地雷由一木大队趟过了,飞机也把学兵们炸翻了一大片,此时正是突破的最好时机。

    日军蜂拥着冲了过来。

    已经近得不能再近了,勇士们挺身而出,开始与鬼子兵肉搏厮杀。

    相对于剌杀技术娴熟的日军,这一举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们就这样做了。

    很多人在被剌中后,浑身都是血,索性扔下枪,抱起敌人就打,就咬,只要一息尚存,也求与其同归于尽。

    更多的人学聪明了,剌刀不是拼不过你吗,那我就继续射,近距离不用瞄准,几发子弹过去没准也能钻一个窟窿眼。

    哪怕是十个换一个,也要堵住缺口。

    南苑这个地方,我去过,而且时间不久。

    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当站在齐腰高的茅草丛中时,耳朵边竟然还能清晰地听到队伍喊操的声音。

    我想,这不是幻觉,当地变成了飞机场,也可能是机场职员在训练。

    置身当年的战场,似乎那些勇敢的年轻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没有离开过我们。

    站远了看,历史亦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

    六年前的“九一八”,东大营的学兵们撤退时,“军官流涕,士兵痛哭,悲号之声,闻于遐迩”。六年后的“七七事变”,南苑的学兵们没有哭声,只有愤怒的喊杀声。

    合二为一,青年们成了同一群人,昨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今天,他们已经明白,自己能够为这个民族所付出的,除了眼泪,还有身上的一腔热血。

    当然,这也意味着悲情的开始,因为双方的力量毕竟是那么不对称。

    到下午3点,小伙子们终于支持不住了,其防守的东南阵地被日军第一个突破。

    这时候,南苑最有力的部队是董升堂指挥的步兵团。赵登禹随即派传令兵下达指令,由董升堂负责指挥作战。

    按照宋哲元原先的部署,他是把南苑防守的希望都寄托在赵登禹身上的。可是作为长城抗战的英雄、临时总指挥,赵登禹在南苑的表现却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除了身边缺乏得力亲兵外,他当时的状态也出现了很大问题。

    (870)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