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37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2-1708:38:04

    此前的算法都碰到了障碍,两次总攻,包括德国顾问给制定的“铁拳计划”均功亏一篑,怎么办。

    到底是黄埔军校的教育长,他发现,自己还能找到第三种算法。

    你看,第一次总攻,用是的一线平推法,第二次总攻,用的是重点突破法。

    都失败了。

    这时候何不试试一切两半法。

    虹口和杨树浦,我要从中间划过去,一切两半。

    8月19日,张治中将指挥部移至王敬久87师司令部驻地。

    这时候他手中可用之兵更多了,夏楚中第98师和宋希濂第36师已先后到达上海。

    论战斗力,这两支部队均为中央军精锐,战斗力都不俗。其中,夏楚中师属于陈诚的“土木系”,宋希濂师则是从以前的87、88两师中分离出来,因为“西安事变”才调到了西安。

    随着张治中一声令下,第三次总攻开始。

    这次一马当先的是王敬久师。该师在上海北郊驻扎的一个团刚刚又因钟松师接换原防,从而得以抽身而出。

    得到自由之身后,这个团马上由北向南,猛攻杨树浦阵地。

    继化学兵之后,装甲兵也随队作战。

    自“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都只看到日本人的坦克,从没见过我们的坦克长啥样,这可真够新鲜的。

    在当年的长城抗战中,身为第17军军长的徐庭瑶被日军坦克剌激得不行。战后不久,他即上书老蒋,建议组建自己的机械化部队。

    经老蒋批复,由徐庭瑶负责组建了装甲兵团,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装甲部队,徐庭瑶由此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敌人有的武器,我们也得有。装甲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专门调来了两个战车连,步兵前面终于有坦克可以开道了。

    坦克在前面确实不一样,大模大样,摧枯拉朽,还有铁甲给罩着,这让步兵们大开眼界。

    行了,让这些铁家伙冲在前面吧,还可以帮我们挡挡子弹。

    坏了。

    即便是王敬久师这样的“德械师”,也没有经过步车协同的训练,他们并不知道坦克也需要保护。

    战车连的东东均为英国维克斯坦克,挡子弹还凑合,重磅炮弹它能挡得住吗?

    果然没一会就有坦克被鬼子的炮火给搞掉了,只得停步不前。

    不过,当天战绩最佳的仍然是王敬久师。

    除了战车连助阵,大长声势外,还缘于一个上海居民的报信,后者给进攻部队指了一条路,那里没有日军守备,可以直接进入日租界。

    至下午5点,王敬久师已攻入杨树浦区,并占领了许多街道,其左翼最前沿部队更直抵公大纱厂门口。

    王敬久闻言大喜,据他的一位幕僚记述,当是时,上下情绪乐观,师长、参谋长都曾坐在草坪上围坐庆贺。

    张治中也很高兴,不住地夸奖自己的学生能干。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两点,但公大纱厂还是没能攻得进去,攻坚部队疲惫已极。

    王敬久便向老师请求,能不能让我们歇一歇,明晚再打——淞沪会战期间,基本上是我们晚上攻,日军白天打,交替作业。

    张治中同意了。

    这让他大为后悔,因为白天一到,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支撑,立刻卷土重来,不仅公大纱厂拿不下,连原来到手的很多街道也一块丢了。

    不甘心。

    8月20日,张治中趁着月色赶到前线,督导各部发动第四次总攻。

    孙同学、王同学之后,宋同学(宋希濂)上场了。

    (942)

    2010-12-1718:43:55

    当年在“一二八”会战中,宋希濂因强渡蕴藻浜而一战成名,风头甚至盖过了同期的孙元良和王敬久。

    宋希濂打仗的特点似乎是,要么不出战,出战即有亮点。

    在第四次总攻中,他又打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亮点,这就是汇山码头之战。这一仗按照宋希濂自己的评价,是他在淞沪会战中打得“最精彩、最激烈、功绩卓著”的一仗。

    半夜12点,宋希濂挥兵出击。他没有指到哪儿打哪儿,目标方向就是一个:汇山码头。

    汇山码头就在黄浦江边,王敬久师的突击队也曾经打到过那儿,但毕竟还是突击队,不是成编制部队,而且这时候经过增兵,日军的防守也明显加强,从宋希濂师出发的路口,到汇山码头,已是层层设防,称得上是关卡重重。

    宋希濂要做的,就是过五关斩六将。

    当然,作为一师之长,他还用不着亲自去演关公,争演这一角色的是麾下三个团。

    往汇山码头去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

    中国战车在第三次总攻击中发挥了作用,这次又被搬了出来。

    主攻团以战车第一连为前导,一路闯关,连破日军数道封锁线。

    日军意识到对手是靠什么排除障碍的。他们随即变换招数,以密集火力封住步兵的前进路线,这样一来,坦克就与步兵被分隔开了。

    一旦失去步兵保护,坦克马上就面临险境。

    不久均被击毁。

    失去了坦克的支援,进攻变得更加艰难。

    日军从周围高楼上进行俯射,并动用自己的坦克和步兵进行反冲锋。

    一个团伤亡惨重,负责指挥的旅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无法前进。

    另一个团则战死了一名营长,正面攻也攻不下来。

    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准备采用迂回的办法,从边上的小巷绕过去,但这个意图被对手发现了,反被日军封住巷口,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两个团不能再战,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主攻团。

    关公只能是他,也必定是他:216团团长胡家骥(黄埔5期)。

    胡家骥出身于工兵科,跟长城抗战时的黄光华学的是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很重要,却也很冷门,没点自己的套路,都很难出人头地。

    胡家骥的套路就是拼命。

    所谓黄埔精神,说到底就是拼命精神,所以刚毕业的黄埔生在战场上的淘汰率非常之高,因为都需要拿着枪冲锋,但等当到连以上干部时就要好得多了,再到团长乃至像关麟征、黄梅兴这样师旅级别的,不管多猛,也只是在情况特别危急时,才需要随队冲杀。

    胡家骥已经是团长了,可他没有哪一仗肯老老实实地呆在后面指挥,总要拿杆枪冲在最前面。

    宋希濂见了面就训,你这样怎么行,一打仗,你第一个升天了,以后部队靠谁指挥?

    胡家骥态度很老实,我错了,下次改。

    下次照旧。

    让人奇怪的是,这个“拼命三郎”每次都不死,照样活蹦乱跳。

    他也在唐山路上被卡住了。四五层高的楼顶上,日军朝着下面打。

    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胡家骥火了,死就死,你们跟着我冲。

    也不绕什么巷子,一个屋一个屋打,打到你这个屋里没有人了,没办法居高临下朝我开枪。

    唐山路过了。

    胡团长没有死,仍旧冲在最前面。但是他的两个警卫员,一个战死,一个中了两弹,却还在继续跑。

    能不跑吗,他那团长,人家已经中五弹了!

    (943)

    2010-12-1719:12:33

    作者:江__山回复日期:2010-12-1708:41:18

    ——————————————————————————

    感谢江山兄及其他兄弟在这方面给在下的点拨,包括日名及“晋”不应在战国出现等问题,有的是当时没认真推敲,有的是即兴而作忽略了,确实该打屁股。老关虽然在天涯发帖,并赖众兄厚爱,却并不表明比大家真的多懂多少,如果书上或网上有吹嘘之处,所谓“砖家”“狂人”云云,尽是扯蛋,这些跟封面一样,大多是出版社宣传的需要,其实本人也并不喜欢这些,甚至对被拉去拍视频都怕,今后也决不去。我喜欢的就是一个人看书写书,平时对浮生六记等笔记好文爱不释手,如此而已。

    老关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人,每每看到有评价这段写得好,也会乐得睡不着觉的那种,可是看到有捉BUG或批评的,也会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欢迎大家帮我捉出大大小小的BUG,一个我后期我修改,一个本人亦长见识,对此不一一鸣谢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