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48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419:28:56

    熊本师团坐着汽车到古北口,很快。

    已调至滦东的刘戡师(假设的话)根本是跑不过对方的,也许没等他们到南天门,那里已被日军攻陷了。

    所以这对中方指挥官来说,其实是一个二难选择,选哪样都难以改变战局,只能说是相对好一些罢了。

    相对而言,何应钦的决断还稳妥一些。

    按照正常判断,滦东地方那么大,离平津也有一段距离,晋绥军和东北军的大部分又都在那里,应不致短时间内就会陷落,这样,他还有充裕时间部署防线。南天门则不然,这里一出纰漏,后面的平津马上就面临威胁,那是连补救都来不及了。

    如果拿中日双方最高指挥官相比,何应钦就相当于一个修修补补的裁缝,长城防线上哪个地方少了颗纽扣,破了个洞,他就想方设法去补一下,注重的是“点”,而武藤的视野却要宽广得多,他重视的始终是“面”。

    这倒并不完全是指挥官高明与否决定的。何应钦只能在“点”上做文章,是因为他其实掌握不了“面”。参加长城抗战的中**队中,除了中央军以外,对29军、晋绥军、东北军这些地方部队,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何应钦在指挥上都难以真正做到调度自如,得心应手(甚至中央军里也有不服他管的)。相反,他的对手却能做到指哪打哪,随心所欲,其指挥效率确非中**队所能比肩。

    在8天的准备期内,除熊本师团、服部旅团一部外,武藤又从界岭口和义院口抽调了中柯混成旅团的一部分兵力。

    在武藤看来,只有把五指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也才能完成其囊括滦东的计划。

    日军在做进攻准备,冷口的黄光华在干什么呢。

    答曰:听天由命。

    按照北平军分会对防区的划分,黄光华师正面防线达100多里,但他能用的部队一直也就那3个团以及从军分会“借”来的1个野炮连。

    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这时候的黄光华在兵力配置上已经相当捉襟见肘了。除林作桢团在肖营子外,另外一个主力团717团(蒋纪珂团)被他放在冷口本阵地,而补充团则安在左翼与29军的接合部位。如此一排,3个团马上就不见了。可还得有预备队啊,最后只好从补充团再抽1个营出来,与野炮连合在一起,这才把预备队勉强凑齐。

    就这么点米,真够难为人的。

    当然了,这样一来,别说捏成拳头了,五个指头伸过去,还有几个位置空着呢。任谁都能看出这样的防守漏洞实在太大。

    黄光华当然也知道。内心里,他也希望商震能像29军那样全力以赴,把其它2个师也都派过来,果如此,冷口防守才有把握。但看样子,老长官并不情愿这样做,自己又不敢当面提。怎么办呢?

    他想到一个人——自己的参谋长石彦懋(保定军校第8期)。

    石彦懋与商震是河北同乡,而且私底下两人还有过一段不错的交情,商震对他也很给面子。因此平时黄光华不敢或不愿说的话,都会让这个参谋长来捅破。

    这次,“得罪上级”的活又交给了石彦懋。

    (475)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