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59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2514:01:05

    这个时候,老蒋当然有一千个理由认为通车通邮这事最好拖着不办。

    但那是因为老蒋身在南方,可以装作对华北的事充耳不闻的缘故。

    在北平的黄郛却没有办法拖。

    此时关东军的态度越来越趋于强硬,甚至摆出了随时还会再进兵华北的架势。

    老蒋不吱声,关东军却已经在旁边磨刀了,这让黄郛十分为难,他亲自到南方去面见老蒋,请示究竟该怎么办。与此同时,他再次向老蒋请辞,表示华北对外交涉艰难,非议又颇多,自己难堪其任。

    老蒋哪能让他下来啊。

    兄弟,我知道你很辛苦,可是咱们不是说过了吗——“甘苦来时要共尝”。你不要怕外界议论,一定要坚持,要顶住。

    至于与日本人打交道的那件事,不难办嘛,我们可以一起坐下来商量。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11日,老蒋把行政院长汪精卫也喊过来,和黄郛一起开会,最后还是决定把通车通邮这事,交给黄郛“酌情办理”,这就算给了他一把可以独断的尚方宝剑。

    两天后,日方又来逼宫了,一天之内,北宁铁路各站的日本兵明显增多,华北形势也骤然紧张。不过他们这次没有把通车通邮一道提出来,而是要求先进行通车谈判。

    黄郛用电报向老蒋请示。老蒋的答复是,就照上次说的办法,让他看情况“酌情办理”。

    那这么大的事,要不要在中央政治会议上通一下呢。

    老蒋挥挥手,这种大气候下,怎么可能在会议上通得过呢,与其提了也不能过,还不如不提呢。

    “尚方宝剑”是干什么用的,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黄郛权衡了一下利弊,认为谈判既不能太早,亦不能太迟。太早了,恐怕日方趁机漫天要价。太迟了,日方又要来横的,而且有可能把更为复杂而棘手的通邮问题一道提出来。

    那就再等一个月吧。

    黄郛和老蒋都沉得住气,唯独汪精卫坐不住了。这哥们真的是在长城之战后被吓破了胆,简直畏日人如虎,惟恐因此开罪对方,一直发电报来催黄郛,尽速启动谈判,免得拖下去“愈久愈糟”。

    一个月过去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14日,中、日、伪满三方在山海关正式举行通车谈判。

    为什么要把伪满弄进来呢?

    这是谈判关内外通车。它不进来,这事情没法谈啊。

    经过谈判,最后确定由中日双方共组一个火车公司,资金各半,赔了赚了也各一半,总经理、副经理大家轮着派。每天由北平和奉天各对开一列车。

    应该说,如果纯粹从经济角度看,中方并没吃亏。可问题是有政治影响啊。

    消息一传到关内,大家马上不干了。各种唾沫星子如刀似剑一样地甩了过来。

    这回先招架不住的不是黄郛,而是老蒋。

    所谓不要怕外界议论云云,那都是拿来哄他的义兄的,内心里,他其实比谁都更在乎这种议论,因为这可关乎他的“领袖形象”和在政界的地位啊,而且这时恰好日本外务省发表的一份声明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586)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