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00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0918:48:37

    陈诚个子不高,但胆子挺大,空袭时从不肯进防空壕,你再劝也没用。但是有一次敌机来袭时,随从副官们眼看不对劲,还是一齐上去把他拉出了屋子。

    一颗炸弹下来,屋子整个塌了。假如陈诚再晚一秒出屋,不光是他,大家都得完蛋。

    由于罗店一线的基干部队折损严重,将官们提出来能不能换下去歇一歇。

    陈诚说,不能换。

    老部队有经验能打仗啊,知道怎么跟鬼子说“不怕”,若是全换了新兵部队,“怕怕怕怕”,没准换防之时正是阵地失守之日。

    不管伤亡多大,白天还是得挺住,到晚上,等日军炮火减弱时,再从调拨来的部队中抽调兵员补充。

    当时很多新上来的部队,特别是地方军,在战斗力和作战经验上很难马上达到一线中央军的水准,像湘军91团能干掉一个日军中队,运气成分实在很大。

    很显然,如果让后者贸贸然独当一面,等于直接把阵地给交代了,但是如果保持主力部队框架,再拿新兵去补充,那就大不一样了。

    在罗店血战中,陈诚之所以一直能撑住,主要就是通过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不断“输血”,才维持住了部队的元气。

    当然了,这也是淞沪会战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彼此都不介意,若是平时,抽人家这么多兵试试,非跟你急眼不可。

    “磨坊”的门面越开越大,陈诚第15集团军的雪球也越滚越大,除“土木系”外,俞济时74军等后来名震一时的劲旅亦相继加入战团。

    俞济时虽是74军的老军长,但74军之所以出名,却与另外两个人有关。

    我不说你可能也知道了,他们就是王耀武和张灵甫。

    罗店时代,胡琏和张灵甫都是小荷刚露尖尖角,只能在舞台上跑跑龙套。

    胡琏才不过是个团长,“土木系”诸将,数半天也数不到他,如果当时就一不留神战死沙场,可能不会比死守宝山的姚子青更出名。与之相比,张灵甫虽然同为黄埔4期生,但境况更惨,他连团长暂时都还做不上呢。

    已经能算个角,而且名角的,是王耀武(黄埔3期)。

    民国年间,军校遍地,武人到处都是,要想在军队混出名堂,就得有点自个的绝活,所谓虾有虾路,蟹有蟹道是也。

    比如有的人靠资历,某某年起就做革命党人,或者给孙总理他老人家做过卫兵,又比如有的人靠关系,投了哪帮哪派,正好投的这帮这派得了势,再不济的,还可以靠运气:子弹老是打不着你,但却专门朝着你的上司脑袋上撞……

    王耀武,听着名字就气势不凡,人家耀文,他耀武。

    但这名字却实在没有起错,王耀武一路升职,并成为俞济时的得意之将,的确什么都不靠,就靠战功。

    内战时期,老蒋出兵“围剿”红军,连陈诚都吃尽苦头,王耀武却从中尝到了甜头。

    就是这个王某,红军中一等一的名将寻淮洲、粟裕都曾败于其手下,寻淮洲更是当场战死。那时候的寻淮洲,比粟裕的地位还要高得多,若是能活到建国,封印拜帅完全不成问题。

    (982)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