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15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0316:59:27

    匆忙之中,也来不及修筑工事,一座天然的山,就能起到居高临下的作用,那是比简陋工事又要强上许多了。

    说句实话,如果还能够过黄河,胡文郁团也不一定肯殿后,或者就算勉强应了,也可能是一打就跑,毕竟谁也不傻,有一条生路,谁会选择死路。

    事情明摆着,参加王屋山阻击战基本就是九死一生。

    但一旦过不了河,大家命运又被绑到一块,非得挡住追兵不可,否则就会给鬼子一锅端掉,这个道理也没人不懂。

    只是前面败仗打得太多,从官到兵都有些怵,怕守不住。

    指挥官很善于鼓动,他说,就因为前面老吃败仗,所以这一仗不用怕,肯定能打好。

    为什么呢?

    久胜必骄啊,这一路上,鬼子就没遇到过什么超强规模的抵抗,肯定会疏于防备。

    而且还有其它有利条件,比如说如果弹药打光了,可以请求沿途后撤的部队支援——我们是帮大家挡追兵的,谅没人能够拒绝。

    这么一讲,别说当兵的,就连团里面的各级官佐都心悦诚服,觉得靠谱。

    日军追上来了,是轻骑兵。

    要追步兵,没有比骑兵速度更快的了,这帮小子正像所预计的那样,打马扬鞭,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没想到王屋山会有人,所以很快就因自大而受到了惩罚。

    第一批骑兵大部分都被胡文郁团消灭在山脚下。

    除了从死鬼子身上收集枪弹外,附近的其它部队果然响应,不仅把弹药都送了过来,还协助运送伤员。

    这说明,我们并不孤独,也没有走在绝路上,胡文郁团由此军心大振。

    第二批日军骑兵冲过来了。

    第一批没准备,前进时是一窝蜂的,第二批得到报信后,有了准备,知道要朝哪个方向进攻,队形也疏散开来,从而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这一次时间长了一些,用了一个多小时,但还是把骑兵给打下去了。

    王屋山引起了日军的注意,继骑兵之后,炮兵、步兵也来了。

    胡文郁团一直打到天黑才撤离王屋山,他们一个营只剩下百来号人,但这支部队却因此得到了尊敬。

    在往西撤的过程中,零散士兵纷纷加入,结果在归队时一清点,这个团竟然又奇迹般地恢复到了王屋山阻击战前的人数。

    把部队留在黄河北岸,当然是为了牵制日军向南岸的进攻。

    与此同时,老蒋又下了第二个决心,那就是炸掉郑州的黄河铁桥。

    黄河铁桥建于光绪年间,由比利时人设计,桥有一百孔,每孔长约40米,实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工程,如今要自行破坏,实不得已而为之。

    由平汉路南下,必过黄河铁桥,铁桥这么一炸,也就断绝了第1军依赖机械化部队快速通过的念头。

    香月用于渡河的基干部队,是宇都宫第14师团(土肥原师团)。此前,风光无限的板垣师团其实直属于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当家花旦还是土肥原师团。

    (1129)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