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1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0808:29:14

    日军的进攻矛头,开始从豫北转向津浦。

    自从郑州黄河铁桥被炸后,程潜瞪大眼一刻不停地守着那条防线,他倚仗着一战区兵强将勇,不仅与土肥原进行炮战,还三天两头地派人过河袭扰,加上北岸本来就有留守的游击部队,土肥原师团独立强渡天险已基本失去可能。

    南方的日军师团则个个骄气日盛,以为中国投降只是以时日计算而已,还穷追个鸟,同时经历大战,他们也需要时间休整,包括拨出兵力驻扎已占领的江浙广大区域。

    换而言之,沿平汉线“由北向南”和立即沿长江“由东向西”直扑武汉的思路,日本人都是想到过的,但是想归想,不一定能做。

    无论北面还是南面,日本其时投入的兵力都到达了极限,而比照当初的计划,对华用兵超额早已不知道超到什么地方去了,囊中几乎见底,这种情况下,还谈何对苏美备战。

    现在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打通津浦路,完全占领东线。

    选择这条路,不仅可以节省兵力,把战争仍然限制在日本人臆想中的“局部化、不扩大”范围之内,而且能够避开前面两条路的许多弊端。

    机动兵力少,北方日军可以集中到津浦以北,南方日军则是现成的,他们本来就聚集在津浦以南,这样两路夹击,完全符合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用兵方略。

    另一方面,日本人自己最擅长迂回抄击,如果要他们完全置津浦路上留存的中**队于不顾,立刻举兵西进,也同样担心对手会从侧背来那么一下。

    寺内的华北方面军负责津浦以北,被他授以大任的是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按照后者的部署,矶谷从津浦路正面占济南,板垣则沿胶济线占青岛,最后两军会师于徐州。

    这种“双头蛇”式的打法在北方战场上曾屡屡得手,称得上是日军的拿手绝活。

    最早是在南口战役中,板垣师团自东,蒙疆兵团自北,汤恩伯挡住了板垣,却防不住蒙疆兵团从侧背攻袭,张家口一丢,导致整座防线都垮了下来。

    接下来的两场战役几乎如出一辙:平型关战役,蒙疆兵团自雁北正面,板垣师团从平型关侧面;忻口战役,板垣师团走忻口正面,龙山师团就绕娘子关侧面。

    都是同一个套路,但非常之绝。

    说它绝,就绝在可以双拳出击,让你防不胜防,所谓正面、侧面皆不固定,能随战场形势移来换去,甚得进攻之妙。

    平型关战役,阎锡山先防雁北,但是平型关告急,再移师平型关,不料雁北又第一个被突破。忻口战役,百团之师集中于忻口与板垣大战,可断我们后路的却是龙山师团。

    应该说,不管与谁搭档,板垣始终都是唯一主角,最耀眼的明星。若没有他来牵制大量中**队,换任何一支日军部队,都很难从旁边偷袭得手,这也是板垣在东瀛军界能够声名鹊起的重要原因。

    (1138)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