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17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1220:01:03

    孙桐萱吹是吹了点,但得到嘉奖却是应该的。

    正是因为鲁军在大运河沿岸发起的主动攻击行动,使矶谷不得不停住脚步,转而调头解决刚刚冒出来的这个大麻烦。

    矶谷一停,李宗仁赶紧盯牢南方战场,那里同样风声鹤戾,危机重重。

    早在华中方面军主力进攻南京的同时,荻洲第13师团已渡过镇江,到达长江北岸。

    如果只看编号,你可能会以为这个第13师团是老牌师团。其实不是,以前老蒋做过二等兵的那个第13师团早就撤掉了,现在的这个和第101师团一样,是一个新编师团。

    淞沪会战时,两个新编师团曾经一道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增援部队上岸,但是第101师团打到鲜血淋漓,体无完肤,第13师团却还保留了一个好体格,原因就是它一直被作为二线部队使用,老是躲在善通寺第11师团背后,等到善通寺师团实在扛不住时,才会上前应付两下。

    淞沪战场,谁也看不上第13师团,等到南京保卫战,中方一侧到处都有漏洞可钻,日军所过之处,几入无人之境,它又摇头摆尾,神气起来。

    第13师团师团长为荻洲立兵中将(陆大28期),跟板垣是陆大同期同学,想那板同学一夺南口,再战忻口,三取太原,在北方战场上风光无人可比,成了绝对主力,可自己到头来还是个二线队员,如何肯甘心,自然要抓住机会多立些战功。

    荻洲师团过长江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达成日人惯用的迂回抄击之术,即从侧面占领安徽滁县,以切断南京守军的后路。

    但是这个目的实际并没有达到,因为桂军有一支精锐守在这里。导致滁县迟迟难下。

    此前,桂军从广西出发的三支部队,第48军、第7军已先后奉调南下,只留了一个第31军在五战区。

    一个军扩成三个军,自然哪个军都得“用白开水稀释”,所以士兵几乎清一色系从民团或农民中征召而来,只有军官才用老兵。

    第31军被宝贝一样地放在最后一个,乃至宁愿“钢七军”被调走,都得把它留下,是因为这支部队实际上是新桂军中最厉害的一支。

    即使同为新兵,也有优劣之分。当初整编时,第31军系由李宗仁亲自征调遴选,可以说新兵中的好苗子都挑到了这里。

    来了之后,新兵们发现,自班长以上,军官全部都是老兵,还不是一般老兵,是经历过北伐的老兵!

    新兵是最好的,老兵也是最好的,这支部队能不强吗,所以如果算“钢军”,早就不是第7军了,而是第31军。

    执掌第31军的是刘士毅。

    桂系将领大多是广西人,惟有刘士毅是个例外,他是江西人,尤为不同的是,桂系诸将,比如廖磊,多为猛张飞类型,只有刘士毅是以智取胜,被称为桂系自白崇禧以下最有头脑的战将。

    刘士毅原驻苏北海州,以防日军登陆。在闻知荻洲师团过江,津浦路随时面临被截断的危险后,李宗仁急调刘士毅南下,以扼守滁县。

    一个军基本相当于一个师团,但中**队的一个军往往是难以单独抗衡日本师团的,早在淞沪战场上就是如此。

    (1147)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