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127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0719:03:57

    寺内的心**什么时候会宽绰起来呢,他之所以能忍着性子听下去,是要让你“原形毕露”,以便好算总帐——

    全都听明白了,原来就是想找我寺内的别扭。

    看来,你的不听约束,绝非无意之失,那是长期以来利令智昏的必然结果,不削绝对不行了。

    寺内要抓香月的把柄,现在轻轻松松就能抓到。

    第一, 没有依令封住商丘,致使五战区跑出那么多部队,不是我寺内的过,而是你香月的错。

    第二, 冒冒失失地搞什么“千里奔袭”,袭没袭成,却几乎陷土肥原师团于绝境,错在谁身上,也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有此二错,足以定罪。

    土肥原师团被困的第二天,香月就遭了难,被免去第1军司令官之职,转任参谋本部付。

    这还属于明升暗降,两个月后,兰封会战结束,香月被编入预备役,从此跟前线打仗彻底没了缘份,只能在睡觉做梦时,才能回味一下当初在华北指挥作战时的“威风劲”了。

    接替香月的,是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梅津向以性情温和著称,连中国外交官都说他“既亲切又斯文”,与头上长角的香月相比,这无疑是一个蔫巴的角色。他一上任,底下就再没人敢对寺内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了。

    这时的土肥原仍然陷在苦海之中。

    桂永清把将功赎罪的希望完全放在了他身上,指挥部队昼夜进行攻击。

    土肥原损兵折将,粮弹两缺,只能龟缩在村寨里,让飞机给他撒甘露。

    桂永清相信,只要再用两天时间,他一定能够把三义寨给攻下来,到时自然能够恢复“十八万禁军教头”的声名。

    不光桂永清这样想,薛岳和程潜也作如是观。

    程潜的一战区指挥部就设在开封,作战参谋们围在地图旁边,都认为土肥原外无援军,内乏粮草,已成强弩之末。只要薛岳兵团再坚持围攻三到五天,完全可以将其生擒活捉。

    对兰封会战的进展情况,前方将士都尚算满意,可是坐镇郑州的老蒋却显得心急火燎。

    太慢了。

    前后12个师参与围攻,土肥原师团现在至多也只剩下五六千人了,十几万人怎么就拿不下五六千人呢?

    我告诉你们,靠这种水准,就算攻克了三义集,也只会在战史上留下“千古笑柄”。

    十几万人攻城而不能克,这在中外战史上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毕竟你才攻了两三天,又不是两三个月,而对方也并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依靠飞机仍然能获得补给。

    所谓“千古笑柄”云云,只不过是老蒋的激将法,但后者也确实看出了危机所在,那就是在三义集屡攻不克的情况下,战场形势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晚年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周易》,乃至到了“韦编三绝”,连竹简上的牛皮绳子都屡次被弄断的地步。

    老夫子如此钟情《周易》,当然是因为这本相传为周文王所著的古籍,实在是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按照易经的论断,任何事情到了顶点都可能转向其相反方向,纵使你到达“飞龙在天”这样的绝佳意境,随后也一定会遇到“亢龙有悔”的尴尬。

    薛岳兵团尚未能够“飞龙在天”,可是俯瞰全局的老蒋却已能看到种种不祥征兆。

    (1252)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