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1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120:27:02

    【刘秀二十四岁】(公元18年):提亲

    果断的,刘秀回去着手准备了,两个字:提亲。

    终于刘秀看见准丈母娘了,那是一个中年妇人,斯斯文文的,白白净净的,他看着刘秀,倒没有紧盯着不放,态度不算热烈,也不算冷漠,但是有一种距离感,对刘秀来提亲她的态度便以刘秀精明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态度。

    阴识不在家,丈母娘婉言稍后再议。托词,都是托词,刘秀从阴丽华家忿忿的出来,回到姐夫邓晨家,邓晨看他垂头丧气,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告诉你。”

    刘秀翻翻白眼,懒得搭腔,听邓晨说。

    邓晨道:“我侄子貌似也在追求丽华。”刘秀恍然大悟,怪道那个少年眉眼依稀似邓晨,冷笑道:“侄子比郎舅亲是吧?”邓晨连连摇手:“岂敢岂敢?”,当下将邓奉的情况介绍了一遍,邓奉与阴丽华年龄相仿,与邓禹一起号称“邓氏双璧”。是老邓家未来的骄傲。

    天下邓氏皆出邓国,惟新野又分为二宗。一支就是邓禹所在的一宗,西汉中叶,楚人邓况自楚地迁回河南新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汉之申世,邓况始自楚徒居南阳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繁衍而有邓禹,是以后汉书邓禹传无载其父名讳。另一支就是邓晨所在的一宗,其中如邓晨曾祖邓隆曾任扬州刺史,祖邓勋官至交趾刺史,父邓宏又任豫章都尉(未必准确,或邓隆为邓况后)简而言之,在邓禹、邓晨的时代、新野邓氏有两支,一支世代为官,一支世代为农。

    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出于邓禹一系,声名不显(然亦有考证者以为出于邓晨一支,莫衷一是),嫁入阴家为继室,生丽华。

    邓氏柔和,夫死从子,府中诸事阴识说了算(阴识与丽华为异母兄妹,后刘縯反,阴识帅家族千余人从之,又丽华出嫁,史言阴识嫁之,可见阴识主事身份)。但阴识即在外游学,阴氏家族家大业大,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些事情则邓氏暂为处理。对刘秀此人,邓氏从前曾听阴识约略说过,邓氏今日观刘秀,看小伙子长得倒也不错,只是是个白衣身份,年龄又相差过大,心中略略不喜,但心中对阴识颇为忌惮尊重,一时却也不敢婉言谢绝。

    她心中颇属意邓奉,邓奉这支邓氏世代为官,有头有脸,邓奉年龄又与丽华相仿,所以邓奉出入无碍,家里的门子亦知主人意思,但凡邓奉来时,大门洞开,而刘秀来时,门悬一线。

    刘秀侧着脑袋听了前因后果,心中释然。

    他心中颇信丽华,纵然邓奉一日十二个时辰都围绕在她身边,也不能为他所动,她就是有这样坚韧的品性,但自己既已求学归来,这个消息总要教她知道,忽的大叫“不好”,阴丽华既然不知道自己已从太学退学,那么从前自己写的那些信笺阴丽华有可能也收不到!

    门前忽然就有一个人悄无声息进来,但是他无法不让人注目。那是一个少年,他看看刘秀,对着邓晨彬彬有礼的叫了声叔叔,然后对着刘秀道:“文叔无忧无怖,往日信笺,我都代收转给丽华了。”

    刘秀大呼一声不好之余,心里便后悔了,假如自己的信笺丽华收不到,那么丽华捎给自己的东西怎么又能捎带出来?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很明显邓奉倒也是一个谦谦君子,是个不搞小动作的情敌,看他气度,也是从容不迫,只是神色之间,渺渺然似睹远山,不是很快乐的一个人。

    英雄,有很多背负,但英雄也分悲情英雄和快乐英雄。

    刘秀看了他两眼之后,便不甚喜欢,他爱丽华,决然不肯放手,倘放手,也不会让他跟邓奉这样一个人,他那样的不快乐,那样的高傲,睥睨一切,觑天下若无物,就算他肯为她低低低低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一朵花儿来,人的本质里面的东西,有时候爱情再伟大,都改变不了。

    有时候,你的面目神色之间便注定了你的一生!

    多少年之后,邓奉被俘,刘秀欲挽回一命,而天下皆曰杀!是悲剧,早已就注定了的!李白也曾经活到这个境地: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

    刘秀看着邓奉,邓奉也看着刘秀。

    两人的眼神在斗法,不肯相下。少顷,邓奉道:“文叔,不公平。”刘秀道:“何以言之?”邓奉道:“我为丽华,倾其所有,虽死无憾,丽华便是我的全部,文叔能持否?”他说这话时完全不顾及邓晨在场,是那么的直抒**臆,旁若无人。

    刘秀笑笑,爱一个人不需要全世界都知道。她知道,我知道,便已足够。

    刘秀不表态,邓奉仿佛一记重拳击了一个空,怅然若失。久之,邓奉负手而去,萧索寂寞!

    只是刘秀再也料不到,这个少年,虽然孤高,但也绝高,邓晨曾劝他习兵书战策,他指指脑袋:“战场瞬息,此用足矣,不至学孙、吴。”,日后,将刘秀手下诸将打得落花流水,这都是后话了。

    亲眼看了邓奉,刘秀有了那么一点感性认识,邓奉爱颇苦,意颇深,却是个君子,不太会不择手段,君子之争嘛,刘秀不怵,只不过他苦恼的是:他的求亲依然杯具。

    啥时候才会有洗具呢?天意从来高难问?

    这天,他站在丽华的门口,绕道后面的院子,院墙处有一条水沟流水出来,忽然他看见一条木片,上面仿佛有字:拾起来看时,上面写道:“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刘秀心头大震,这个木片也许天天都这样从深墙内飘出来,而他这时候才看见,他的心又是痛又是温暖。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