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汉开国往事

正文 第14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615:48:12

    【刘秀二十九岁】(公元23年):6、屈从

    刘縯赶到,立即嗅出了那种不同寻常的气味,那是种相当不友好的气味,以往见面虚情假意的打哈哈的镜头都直接PASS了。

    当朱鲔等人提出拥立刘玄为新天子的提议时,刘縯同志大吃一斤,被当头打了一个闷棍,半天差点木有清醒过来。

    不过,刘縯毕竟不是盖的,他口头上立马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大家立我们舂陵子弟当皇帝,这份恩德,舂陵没齿难忘。8过,刘縯也有小小的意见。现在青州、徐州一带赤眉军的业务也逐渐做大,员工人数达到十余万。如果他们听说南阳立宗室为天子,只恐赤眉也要立天子。这样一来,天下人价值取向混乱,王莽还在,咱们就先内耗了,必然将会内争。如今王莽还没有被消灭,宗室之间彼此攻伐,会使天下人疑惑而自相残杀,这个政治路线有点儿不靠谱”

    刘縯口才甚好,知名度又高,名人效应强,一些没有参与拥立密谋的、没有一点儿政治敏感性的、不会察言观色的将军听了鸡啄米似的点头。

    刘縯接着举例分析说明:“不是我说你们,你们啊,太肤浅了,汉军从舂陵出发,今天才打到宛城,舂陵隔宛城才区区三百里路,才打下这么屁大一点儿地方,就想着立皇帝,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一立皇帝,就等于是出头的椽子,枪打出头鸟,我们会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历代首先起兵的人,陈胜、项羽,前车之鉴,咱们可不能干那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滴傻帽事儿!(注:刘縯对话意译于资治通鉴,下部分同)

    刘縯的话其实在今天看来也是有道理的,一个地方混乱到不管怎么样,只要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做皇帝;地方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向都是粉饰太平的,粉饰太平这种情况对起义军有利。但一旦立了皇帝就不同了,因为这个最后肯定要曝光到皇帝那儿去的,地方不敢隐瞒,所以谁先立皇帝,谁就先遭到朝廷的重兵攻击。

    朱鲔并不是考虑不到这些,但目前除此无法制衡刘縯,于是冷笑道:“大家的意见是产生一个新的领导集体,军令政令畅通,这必须要立一个皇帝。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刘縯道:“不一定要立皇帝,我们可以先推选一个有才德的人,尊之为王,一样可以节制诸将,号令四方。如果赤眉所立的天子贤明,我们就一起去投奔他。如果赤眉没有立新君,等到打败了王莽,再立新天子也不迟。”

    刘縯这番话,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也是虚晃一招。主要目的还是阻止新市、平林诸将立刘玄,目前己方力量弱小,只要能够阻止诸将立刘玄或者别人,等自己的势力慢慢壮大了,就会有机会。

    事出突然,刘縯同志能够口若悬河,滔滔陈词,木有晕倒,表现已经verygood,易地而处,我相信我们都做不到。从谋略上说,这是缓兵之计。但是从政治表现看,刘縯临危不乱,摆事实讲道理:历来起义,总是出头的鸟先死。但这仅仅是从立皇帝这件事上看。从更深层面看,刘縯本身也是这种出头鸟宿命似的悲剧人物

    刘縯事实上无论如何说的天花乱坠,都改变不了口舌比不上形势这条金科玉律。

    在座的诸将当中,那些没有参与密谋的虽然被刘縯这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忽悠得团团转,他们以为刘縯从前说话管用,今天说话还管,一个个跟着拍马屁曰:“善”。

    但这些也不过是一些搞不清政治形势的下层军官,《资治通鉴》上虽然说南阳豪杰都想立刘縯,但老实说,在当前的新市、平林、下江等诸将中,点不出来几个知名的南阳豪杰。我们知道:所谓的南阳豪杰不过是李通等一帮子在南阳起义未遂的人。

    朱鲔笑笑,环视王匡、王凤、陈牧等人,说道:“大家攻城,事物繁忙,难得聚在一起开这么一个会,决定一项这样重大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结果的,不然耽误大家时间。我们新市、平林军的主要将帅都主张立舂陵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刘玄为天子。我想问一下,在座的舂陵子弟有没有意见?”

    舂陵子弟愕然,尽管私下心里准备立刘縯的多,但是刘玄也是舂陵子弟,刘歙(刘玄叔叔)、刘赐(刘玄堂兄)、刘信(刘玄堂侄)、刘终(刘玄堂弟)等刘玄亲戚在众人注视下带头通过,刘玄这一支搞定,有了人的带领,其他舂陵子弟也认清了形势,稀稀拉拉的鼓掌通过。

    朱鲔笑了笑,道:“汉军就这么几个部分,新市、平林没有问题、舂陵子弟,下江,最后我问下下江的将帅吧”

    王常一心欲立刘縯,正准备开口拥护刘縯,身边的急性子张卬跳了出来,张卬听刘縯说了半天,总觉得这厮咄咄逼人,下面还有人在那随声附和,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张卬怒了忿忿然道:“我这个暴脾气”。愤然拔剑击地,大声喝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大有今日若事不决便以武力决之的态度。现场陈兵布卫,环视之下,大部分都是新市、平林军队在布控。汉书上曰:“陈兵大会。”众人大惧。

    朱鲔笑笑,道:“下江军的态度也有了。”

    这几乎是挑明了,再没有政治敏感性,再没有察言观色本领的人都领悟过来了。

    立刻,就出现了很多墙头草,在李通身边,李轶也站出来,拥护党中央的最新决定:立刘玄为天子,李通很愕然的看着堂弟,自与刘縯起义,他们一直都站在刘縯这边,他们在整支汉军中,其实有着较为独立的性质,不属于新市、平林、下江任何一支派系,现在李轶站出来拥护张卬的意见,不由令他错愕。

    刘秀藐视的看了一眼李轶,平时与大哥自己相处都不错,这人高大魁梧,可是在特殊时候的表现却令人侧目,人的品质有时候只有在危难时刻才看的出来,和一个人的相貌、身材、学识都木有什么关系。

    刘秀又看着刘縯,刘縯阴沉着脸,一脸的失落惘然,不说话,令人可怕的沉寂,他长这么大,还从没看过刘縯像今天这样子,刘縯早已经习惯了男猪脚的感觉,现在却不得不接受这个跑龙套的角色,刘縯默默,刘秀的心几乎撕裂,他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痛。于是,大家拥立刘玄为新天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朔,计议已定,诸将簇拥刘玄登上朱鲔一夜之间为刘玄登帝位而搭建的圣坛,方圆九里,分布五方,象征九五之尊;各设旌旗仪仗,诸将各列位次,依序排列。

    朱鲔、陈牧请刘玄登坛,进献冠冕玺绶,刘玄冠通天冠毕,面南而坐,受新市、平林、舂陵子弟拜贺进登帝位。改元为更始元年。【《东观汉记》:諸將軍起,與聖公至於壇所,奉通天冠進聖公。於是聖公乃拜,冠,南面而立,改元為更始元年。】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