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9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2421:11:42

    乱世贤相》

    本书类别:历史小说

    读者对象:爱好历史文学,有一定文史修养基础的中青年人

    字数:全书约六十万字左右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背景,以李泌(b-)力挽狂澜,拯救摇摇欲坠的唐王朝的事迹为主线,把李泌与妻子卢稚儿的相恋故事穿插其间,描写了李泌这位“白衣丞相”,怎样由一介平民,荣升为皇帝宠信的宰相的故事;展现了一代贤相李泌,协助平定叛乱,稳定社稷,造福百姓,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

    写作特色:传记体裁的历史小说

    主要人物介绍:

    李泌(德宗李适的宰相)、李隆基(玄宗皇帝)、李亨(肃宗皇帝)、李豫(代宗皇帝)、李适(德宗皇帝)、陆贽、郭子仪,李光弼,卢巧稚(李泌之妻)等

    内容发展线索:

    本书以李泌的建功立业为主线,以李泌与妻子巧稚儿的相恋为辅线,塑造了一代贤相李泌,作为一个政治家、谋略家、实干家、设计师的感人形象,摈弃了传统史书认为李泌妄谈鬼神、纵横大言、放旷敏辩,对他的历史贡献评价不高的偏见,展现了一代贤相高瞻远瞩,足智多谋,淡泊名利,心系黎民,匡扶社稷,维护国家统一的丰功伟绩。

    故事目录:全书共三十八回

    开篇(引子)焚琴煮鹤瞎论道自古英雄看年少(6-17)

    第一回潼关兵败传噩耗君臣仓皇欲南逃(17-39)

    第二回栖栖遑遑离京师茫然无计忧国事(39-55)

    第三回切齿痛心析乱因反躬自省寻对策(55-66)

    第四回忧危局玄宗思贤臣逃西蜀昏君盼良相(66-77)

    第五回锄奸相马嵬传兵变割恩爱隆基弃贵妃(77-99)

    第六回系人心父老留太子为平叛父子各东西(99-126)

    第七回诉真情感泣众将士占长安叛贼利令昏(126-153)

    第八回逃灵武李亨登基下颖阳李泌奉诏(153-186)

    第九回忆往事李亨发愤下颖阳李泌奉诏(186-218)

    第十回为平叛李泌谋出山遇虢王密谈平叛事(218-240)

    第十一回心潮澎湃思人生怨愤难平叹壮志(240-267)

    第十二回逢瞽叟瞎论天下事遇痴汉狂说儿女情(267-305)

    第十三回李泌灵武辅李亨诸侯奉召派救兵(305-338)

    第十四回满腹心事盼援军狐疑不定观形势(338-376)

    第十五回袭灵武李亨忧心破危机李泌献计(376-409)

    第十六回扭乾坤李泌安内平叛乱彭原对策(409-431)

    第十七回小人谗言害良臣李泌力谏保社稷(431-458)

    第十八回小人谗言害良臣李泌力谏保社稷(458-496)

    第十九回李泌良策安天下李亨急谋收二京(496-535)

    第二十回李泌直言安社稷奸佞设计害功臣(535-556)

    第二十一回收两京大局初定弃富贵衡山归隐(556-567)

    第二十二回隐居衡山心忧天下人在山野**系黎民(567-610)

    第二十三回闻兵败李泌惊心乱朝政奸宦专政(610-621)

    第二十四回八年平叛终归统一十年变幻难改衷情(621-632)

    第二十五回严刑峻法对悍将势单力薄受孤城

    (632-676)

    第二十六回内忧外患思良策众叛亲离弑父亲(676-698)

    第二十七回宦官专横揽兵权恶贯满盈终倒毙(698-714)

    第二十八回尸横遍野叛乱平嫉贤妒能反怀恩(714-742)

    第二十九回潜龙在渊盼飞腾李泌临危再受命(742-758)

    第三十回奸相专权害贤臣李泌被谗离京师(758-797)

    第三十一回奸臣嚣张揽朝政主上昏庸忌贤臣(797-824)

    第三十二回进忠言李泌析大局逆君耳李豫逐良臣(824-841)

    第三十三回励精图治欲中兴猜忌偏信梦难成(841-901)

    第三十四回闻恶讯泾原兵变避贼势驾幸奉天(901-934)

    第三十五回李怀光率军勤王驴丞相逼怒良将(934-955)

    第三十六回陆贽上疏言国事希烈僭狂称天皇(955-983)

    第三十七回李怀光兵入奉天德宗帝出奔梁州(983-1016)

    第三十八回再上书陆贽论治乱析贼势李晟收长安(1016-1054)

    第三十九回李适驾返京师李泌官拜常侍(1054-1065)

    第四十回李适猜忌功臣李泌力保忠贞(1065-1092)

    第四十一回李泌单骑入陕州达奚亡命走天涯(1092-1119)

    第四十二回马燧进军河中怀光兵败自缢(1119-1141)

    第四十三回陆贽再论治乱策希烈兵衰遭毒毙(1141-1157)

    第四十四回吐蕃劫盟平凉川浑碱大意险被擒(1157-1196)

    第四十五回逢危局李泌为相救功臣进尽忠言(1196-1234)

    第四十六回李适猜忌太子李泌拼死力争(1234-1261)

    第四十七回李泌妙计回纥亲吐蕃受制边患平(1261-1277)

    第四十八回李泌欲赋归去辞心愿未了空遗恨(1277-1359)

    附记:专家学者评李泌,网友粉丝诉衷情(1359-1392)

    开篇(引子)焚琴煮鹤瞎论道自古英雄看年少

    1

    却说,世间的人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都常常容易犯一些低级性、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认为那些面容姣好的美女们,一定就是心灵纯洁美丽,她们不是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就是多情多义,善解人意。

    实际的情形却是,无论是美女西施还是丑女无盐,面容的美丑实际上都与个人的性格,脾气,品行,才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看待历史人物也是如此。人们也常常会犯上一些低级错误,凭着美好或邪恶的个人愿望,或者是完全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判古人,推测他们的为人处世。尤其是当评价那些地位崇高,权倾天下的达官贵人,王侯将相们,人们更是容易产生困惑。

    当人们阅读历史,审视和看待那些权高位重的帝王将相们时,我们常常会被他们手中庞大的权力,崇高的地位,自欺欺人的宣传所迷惑,心里认为他们不是**怀天下,英明盖世,就是智慧超群,能力惊人。不然,他们怎么可能登上如此的高位呢?

    哪里知道,这些伟人们,他们其实也不过是一群普通人而已。他们也有自己的,或许是非常脆弱的情感,无能的表现,无可奈何的叹息,难以对外人言说的私欲或贪欲,甚至本能性的**和追求等等,他们也并不是什么超人。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最终能够登上高位,发号施令,很多时候,不过是靠的是个人的奋斗,家族的历史积淀,他人的助力,加上顺应形势,人生的机遇而已。

    因而,推断那些掌握权力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推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物,有时就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恐怖的事情了。那些伟人们,从他们内心里来讲,他们最喜欢的实际上大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非常听话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善于奉迎的人。

    只有在那两种人的面前,那些掌权者才会自我感觉良好:“我是聪明盖世,英明睿智;我是智勇双全,多才多艺;我是高瞻远瞩,无所不能!”

    不仅仅是觉得那些谄媚者的花言巧语好听,更加实质的问题是,那些掌权者们还能够从那两种人那里,获得能够满足他们私欲的种种好处和利益。

    所以,怪不得民间有言:“说忠良,道忠良,忠良没有好下场!”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那些忠良们有时为了天下多数人的利益,没有尽力地满足那些权高位重者的种种贪婪的**所造成。

    就连现实生活中,普通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地讲究实际,所谓“利益至上”。朋友们之间交往,大家心里也常常是非常喜欢那些善于奉迎,善于巴结,能够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人。

    子游有言:“劝谏君主太多,就会受到羞辱;劝谏朋友太多,就会被疏远。”这句话,才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人们之间相处的真谛。

    所以,生活中,你一定要首先小心提防两种人,不要被他们美妙的话语迷惑。一种是劝你对上司进谏的人,一种是希望你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上司。

    那些号称“忠言逆耳利于行”,劝你对上司进尽忠言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实际上都是想设下一个美丽的圈套来套牢你,叫你往直言不讳的圈子里钻,甚至会让你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死在了哪里。

    在下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呢?就是因为人们看待历史(当然在下也不例外),都容易被那些表面上的好看的东西或者悦耳动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所欺骗。

    人们在心里善良地希望,那些权高位重者,一定是大公无私,利国利民的;于是,自己就盲目地坚信他们所说的,以为他们真的是心系黎民,以天下为公的。

    听信他们任人唯贤这种宣传的迷惑,于是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有才能,迟早都肯定会得到那些当权的伯乐们的重视和提拔,乃至最终对你委以重任的。

    残酷的现实却是,那些号称“民之父母”的当权者,大都是首先从维护他们自身的最高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选拔人才或者是接班人的。

    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帝国的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无道昏君,贪官污吏,这就是一种逆淘汰的规则。

    当初,埃及总统萨达特,选拔和任用部下穆巴拉克担任共和国的副总统,就是因为萨达特他看中了穆巴拉克的听话顺从和表面的木讷愚钝。萨达特认为,穆巴拉克对他的总统宝座没有潜在的巨大危险与威胁,不会损害他自己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历史的本质。

    因而我们就不难理解,本书中的那些帝王将相们,他们选拔和任用人才,乃至选拔帝位接班人的那些异常的举动了。

    此是闲话,言归正传。

    2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此长歌行《天覆吾》,乃唐朝中叶著名的宰相李泌青年时所作。短短的几联诗句,寄托着李泌一生的伟大抱负。

    李泌(722年—789年)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

    李泌的祖籍是辽东襄平(今属辽宁省辽阳市)人或云赵郡中山(今属河北省定县一带)人。他是西魏太保、八柱国、司徒李粥的六世孙。李泌的父亲李承休,做官的职位并不大,只是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吴房县令。

    唐德宗李适当政时,李泌官至宰相,晋封邺县侯。世人因之称李泌为“李邺侯”。他是唐代中叶著名的宰相、大战略家、大政治家。

    3

    话说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玄宗皇帝李隆基在勤政楼设“大酺”国宴,宴请群臣。那时,好大喜功的帝王李隆基为了表示自己的皇恩浩荡,展示国泰民安的盛世场景,下旨举国欢庆,并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这就是“大酺”的庆典。

    “大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才允许百姓聚饮。

    历朝历代那些号称民之父母的统治者都是严格禁止百姓们聚饮的。

    这些神经衰弱的统治者们,似乎心里都十分害怕百姓们会聚在一起造反生事。

    所以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就连号称开明的唐朝廷亦有类似的规定。

    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一场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

    于是,诗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就写下了以《大酺》为题的诗歌两篇。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永昌元年(689年)。

    因武则天选择这年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

    所以,杜审言就写下了这首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了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欢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

    从诗中还可以看出,唐王朝时百姓的物资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状态的亢奋,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正因为“大酺”的场面如此盛大,普天同庆,所以皇帝李隆基传旨命令教坊,梨园的艺伎们,在勤政楼前表演歌舞和杂技,以助酒兴,以示与民同乐。

    随着国宴渐渐地进入**,玄宗皇帝李隆基酒兴正酣,越发兴致勃发。

    他龙颜大喜,又下旨命令宫中人,立即在勤政楼下布置一个高高的讲台,用来举行英才挑战赛,并传令京师才俊前来一显身手。

    李隆基希望借此次比赛,能够选拔一些天下才俊,用以辅弼朝政;李隆基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彰显帝国重视人才的国策。让朝廷能够从这样的活动中,去发现和选拔人才,并为帝国的蓬勃发展,储备有用的后备人才,展示盛世的人才济济。

    因而,玄宗皇帝李隆基尽管是一时兴起,却也希望此次活动能够办得有声有色,展示皇家的恢弘气度,帝国的泱泱气势。

    李隆基再颁旨意,悉召对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有研究、有心得的学者,不论其人的年纪高下,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立即前来,自由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阐释自己的学问。学者们还可以相互问难答辩,以争高下。

    这就是后来轰动朝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学术辩论赛,它最终演变成了一次神童选秀的精彩的比赛。

    皇亲国戚的公子王孙,文武百官的得意门生,甚至诸侯藩属的嫡亲子弟,都纷纷报名参加这次比赛。大家都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或亲人能够一举折桂,在皇上和王公大臣,达官贵人面前显示显示自家亲人的本事,并博得皇上和文武大臣的赞誉,重视和赏赐。

    比赛时间终于到了。

    那时,赛场内外热闹非凡,但又秩序井然。城楼下设有一座高台,供选手们登台答辩,相互问难。

    唐帝国皇帝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指导,评议;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们也知趣地前往拉票助兴,激励那些参赛选手们。

    当监察官宣布比赛开始,全城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然。皇家禁军手握刀剑,威风凛凛地在四周弹压,维持着赛场的秩序和安全。观众们也是翘首以待,盼望着奇迹的发生。

    主考官唱名结束,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勇敢地登台,舌战群生。他竟然抵挡住了参赛选手们轮番轰炸的车轮战法,击败了他的所有的对手,独占鳌头。

    监察官把比赛的结果一宣布,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一片欢腾。

    百官们,以及那些有幸围观的百姓们,都同玄宗皇帝李隆基一样,忘情地为得胜者叫好,并不断地大声赞叹、啧啧称奇。

    唐玄宗李隆基喜不自禁,立即宣旨对获胜的诸位选手大加赏赐。

    李隆基兴冲冲地下旨命令内臣,将魁首员俶叫到自己的身边,不住激动地大声赞扬起来:

    “孩子啊,你的表现实在是太出色了!你确实太聪明,太有才了!小小年纪,你居然能够舌战群生,独中头元,可喜可贺!朕也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孩儿啊,你怎么会如此地聪明能干啊?你究竟是谁家的孩子呢?”李隆基喜笑颜开地看着员俶,一连串地发问。

    员俶似乎是见多识广,他面对万人敬仰的皇上,居然是毫不胆怯。他不敢有丝毫隐瞒,急忙口齿伶俐地大声回答皇帝的询问:“禀告陛下,我是员半千的孙子!”

    员半千曾经在则天皇帝、中宗皇帝、睿宗皇帝当政时为官。他先后任弘文馆学士、累迁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崇文馆学士等职,是位饱学有才之士。玄宗皇帝很是了解员半千的才干和为人。

    当得悉员俶是员半千的后人以后,李隆基不由自主地感慨起来:“原来你就是员半千的孙子啊!理应如此!”

    稍停了片刻,李隆基又含着笑,温和慈爱地问员俶道:“孩子啊,你的表现怎么会如此的优秀呢?难道天下还有比你更加聪慧的孩子吗?”

    看见皇上如此兴奋地大声赞扬自己,员俶虽小,却并没有得意忘形。

    他立即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皇上,有啊!孩儿我生平最佩服的一个人,今天并没有来参赛啊!这样,孩儿我才会侥幸地获得胜利啊!

    承英明神武的皇上领导有方,天下如今是人才辈出,英才不胜枚举。我的表弟小顺子(李泌小名),今年虽然刚刚七岁,但他的才学比我还高。他做诗敏捷,聪慧过人,孩儿我只能望其项背。”

    员俶得体谦逊的一席话,说得李隆基龙颜大悦。

    可是,当李隆基听见员俶赞扬自己的表弟长源时,李隆基既欣喜,心里却又有些怀疑。

    李隆基立刻下旨,着即派遣宫中内侍,亲自飞马去到李泌的家中,把那个叫李顺的孩儿,秘密地接到皇宫中来,一试真伪。侍从们马上遵旨行事。

    很快地,太监遵照玄宗皇帝的旨令,设法偷偷地将李泌抱出了他家的门庭,秘密地送入了内廷。

    李泌被接到宫中时,玄宗李隆基正与宰相燕公张说对弈。他俩兴致勃勃,决斗正酣。

    员俶和刘晏这两个天才儿童,也凑在玄宗皇帝与宰相燕公张说的身旁,眉开眼笑地观棋。

    看见乖巧,而又机灵的李泌,毫不紧张、蹦蹦跳跳地来到身边,玄宗皇帝李隆基笑逐颜开。他停下手中的棋子,认真仔细地端详了李泌许久许久。

    观察了一会,李隆基兴奋异常地对宰相张说赞扬道:

    “爱卿啊,朕一向自诩有见人之明。朕认为,眼前这个小孩,与先来的小孩(指员俶,刘晏)相比,绝对不逊啊!他小小年纪,却能够如此地镇定自若,充满自信,实属不易。他的仪表超俗不凡,真是朕之国器呵!”

    宰相张说,闻听皇上的赞扬,也从棋盘上抬起眼神,认真细致地观察起天真烂漫的李泌来。张说一直仔细地看了很久很久。随后,张说朗声附和道:“陛下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微臣以为,确实如此!”

    玄宗李隆基一见面,就对李泌心生好感。为了更真实地了解李泌的学识智慧,李隆基计上心来,立即命令宰相张说,以围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气。

    张说也有此意,他立即接旨出题。张说沉吟半响,首先就指棋出对,想考考李泌的急智: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来到皇宫大内之中,七岁的李泌却并不惧生。接题之后,他稍假思索,立即口齿清晰地朗朗应对: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宰相张说见李泌如此幼小,反应居然如此敏捷,对李泌身藏的惊人之才,不由得深感诧异。他忙向玄宗皇帝李隆基行礼贺喜道:

    “陛下,天降此儿,都是陛下的盛德所致啊!真乃是圣朝的嘉瑞呵!”

    玄宗李隆基闻听李泌的应答诗句,也是赞叹不已。他觉得李泌应和的诗句,不仅格调新颖别致,而且寓意深刻,比宰相张説的诗句,似乎还要更胜几分。

    玄宗李隆基欣喜万分,连忙慈爱地把李泌抱在自己的怀里,兴奋地赞叹道:

    “孩儿啊,朕真为你的才气激动不已!真是天纵英才啊!大家对孩儿你的夸赞,确实是恰如其分。孩儿你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李隆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李泌的头发,竟然爱不释手,舍不得立即送李泌回去。李隆基迅速命太监立即去取来甘鲜的果品,让孩子们尽情地品尝。

    接着,李隆基又命令内侍,马上去通知李泌的家人,说明李泌的去向,并下旨抱李泌至忠王院中居住。

    就这样,玄宗李隆基让李泌在儿子李亨的忠王院中,一连住了两个多月,最后才依依不舍地让李泌的父母将李泌接回家去。

    李泌准备回家时,玄宗李隆基特别恩赐李泌的父母觐见,让他们亲自进宫来接回自己的孩子。这对地位卑微的李泌父母来说,是多大的荣耀啊!李隆基特别赏赐李泌衣物及彩丝绸品数十件,并晓谕其家人道:

    “爱卿夫妻啊,恭喜你们养育了这么好的孩子!此儿乃国家之重器,日后必有大成!望你们夫妻俩加倍用心地抚育和教导孩子。你们要特别地关心他,爱护他,使其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为国为民,尽心尽力!

    只因为爱卿的孩子年纪还小,所以,朕决定暂不授予孩子官职和爵位。”

    临行,李隆基亲自勉励李泌道:“孩儿啊,不是朕如今吝啬,舍不得朕的官职爵位啊!而是如果孩儿你刚刚七岁,朕就对你封官任爵,对你宠爱过分,恐怕不利于你将来才智的发展啊!

    孩子,你多加努力吧!长大后,为朕的朝廷多多效力,不要辜负了朕的殷切期望。希望你好自为之,深刻领会朕的善意,勤学谨慎,不负皇恩!”

    4

    后来,李泌果然不负众望,成就了一代伟业。

    他大展经纶,匡扶社稷;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协助平定叛乱,完成复兴大业。

    他由一介平民,成为了唐王朝肃宗、代宗、德宗三个皇帝时代,朝廷实际上的宰相。

    他为唐王朝的平叛与中兴大业,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保持中华民族版图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回潼关兵败传噩耗君臣仓皇欲南逃

    1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上旬的一天中午,天气异常的炎热。位于长安城东市的清风茶楼里,慢腾腾地踱来了一个老人和一个结实健壮的年青人。他们看了看门上的楹联,念叨着走了进去。

    只见门楣上面写着横批:“太平盛世”。

    左联是:“一杯香茗,聊叙人世风花雪月。”

    右联是:“两份冰茶,莫谈国事麻辣酸辛。”

    茶博士见来了客人,急忙上前招呼。

    茶楼里异常清淡,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就是那几个客人,也都趴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打着盹。

    两位客人,自己跳了一个靠着窗户的座位,坐了下来。

    “两位客官?来点什么?”茶博士恭敬客气地询问。

    “两碗冰茶!来点椒麻胡豆和牛肉。再来一碗毛尖。你呢?崔公子。”老人问道。

    “多谢!老爷子。随意!再来碗观音吧!”年青人答道。

    很快,茶水端了上来,茶博士麻利地转身,继续回到了柜台边,打着自己的瞌睡。

    长安城的主要宫殿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移至大明宫一带。因此,朝臣、权贵大都集中居住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一百二十行商店和作坊。

    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了两市一百零八坊。

    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一百零八坊排列具有象征的寓意。

    一百零八坊恰好对应寓意一百零八位神灵的一百零八颗星曜;它的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坊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一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

    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二门,有的设四门。坊内有宽约十五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十六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城市布局上“宫殿与民居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之所以采用严格的里坊制,这都与统治阶级对人民的严格管制与防范有关。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因此,唐人即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当然,它也是封建皇帝据北而立,面南而治儒家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

    儒家传统思想,作为历代帝王治国的总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也体现到都城的规划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权神授思想的神秘色彩。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东市的面积,据文献记载:“南北居二坊之地”。东市南北长一千余米,东西宽广二十四米,面积大约零点九二平方公里。

    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北(即春明门大街)宽一百二十米,东、南、西三面各宽一百二十二米。

    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

    东市位于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安铁路局以北的地方,其街宽都近三十米,约是西市街宽的一倍。今天西安交大校园尚有西区部分建在东市和市东街道之遗址上。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西市,隋称利人市,在皇城外的西南部.

    唐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里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等记载其规模相当庞大,每个市约占二个坊的面积,市内有四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两道门,这在对两市遗址进行全面勘察与测量时得到证实。

    作为长安城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市场,西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若干个同类的商品聚集起来,以‘肆’(或相当的‘行’、‘店’)为单位组成的。

    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局和平准局。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

    慢慢地,两位茶客的说话声传到了人们的耳朵里。

    “崔公子啊,如今国事混乱,叛乱四起。你考虑过你的家人怎么安置了吗?”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关心地问道。

    “根本没有考虑啊!我们怕什么呢?那些达官贵人都不怕,我一介小民担心什么呢?郭子仪,李光弼二将军,颜真卿,颜杲卿两位大人,不是都取得了平叛的大捷吗?有什么好担心的?”崔公子满不在乎地说道。

    “公子啊,你们年青,不知道人世的苦难艰辛啊!老夫看,事情没有那么乐观啊!你知道,守卫潼关的,是些什么军队吗?”老人故意问道。

    “不是常胜将军哥舒翰大人吗?二十万大军,难道守不住一个小小的潼关吗?”崔公子依然是大大咧咧的语气。

    “公子啊,你可错了!哥舒翰大人半身不遂,一个废人!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独掌大权,人心不服。部下将领争权夺利,士卒们装备不足,士气低落。你能够指望这样的军队守住家门吗?”老人气愤担忧地说道。

    “不是有英明的皇上运筹帷幄吗?”崔公子依然不服气。

    “公子啊!如今的皇上早就已经暮气沉沉,再也不是从前的皇上了!他一心享乐,骄奢**逸。就是皇上的所作所为,李林甫的迎合上意,才造就了李林甫这个祸国殃民的奸佞啊!

    李林甫媚事皇上左右的宦官,嫔妃,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李林甫死后,皇上又用国舅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是个典型的纨裤无赖子。他依靠裙带关系,登上高位,天下不齿。他和李林甫一样,也善于迎合上意,又善于搜括民财,充实官库,贪污纳贿,弄得天下怨恨。

    你说,老大好大喜功,死要面子,昏庸无能,没有近忧远虑;老二,虚伪柔弱,小恩小惠,优柔寡断,放纵贪官污吏,国事能够好到哪里去?

    你说,我们能够指望他们吗?我看啊,还是未雨绸缪为上,早做打算为宜。你说是吗?崔公子”老人问道。

    “大爷,你说的很有道理。听得我都很是担心了!可是,天下之大,我们能够逃到哪里呢?

    再说,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如何照应呢?何况,我们仅有的家宅,财物,都在长安城里,究竟如何处理呢?逃到外地去,我们如何谋生活命呢?

    说不定,长安城里,还更加安全一些呢!难道皇上舍得自己的江山社稷,祖宗坟墓,逃出京师去吗?”崔公子的脸色也忧郁了起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人老了,胆子也小了,反正我是担心得很。

    你看嘛,为了满足皇上的好战,骄奢之心,自从皇上发动边塞战事以来,我们黎民百姓就没有一刻安宁。高仙芝等将领在边塞失利,更是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今,安禄山又反叛了,而且气势汹汹。腐朽入骨的朝廷君臣,明明崩溃在眼前,君臣上下还说些安禄山狂悖,不日授首的大话来互相欺骗,也欺骗我们百姓。

    这些,崔公子,难道不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吗?万一战事不利,我们可成了砧板上的肉,向哪里寻求活路呢?

    所以今天,老夫找公子喝茶,摆谈,就是想向公子告别。幸好,老夫南山中有一门穷亲戚,多年都没有走动了,正好可以过去避避暑,躲些日子。等到天下太平了,再回到京师不迟。

    公子啊,老夫劝你也早做打算啊!覆巢之下无完卵,你还是多想想办法吧!兵荒马乱的岁月,大家都在一起,不要弄得全军覆灭。”老人很有远见地说道。

    “多谢大爷的指点。我也是越来越担心了。我先把孩子,老人也送到山上去避避吧,权当避暑。如果真的不妙,我们年轻人,也能够逃得更快一些。”崔公子接受了老人的建议。

    六月的天,真是小孩脸,说变就变。不一会,天色暗了下来,就像到了黄昏,乌云遮盖了天空,就像有什么恶鬼降临,风也突然刮了起来。

    “哎呀!好猛烈的风!门窗莫吹坏了啊!莫不是有什么凶神恶煞出现了啊?怎么是这样的天气?难道百姓真的要遭难了吗?”茶博士一边说着,一边收拾着室外的茶具,茶壶,急着关好门窗等等。

    “哎,真是的!公子,我家的被子衣物还晒着呢!差点忘了!淋湿了,又要被儿子,媳妇埋怨呢!我告辞了!”老人家抢着付着茶钱。

    “哦!我也有药材晾着呢!那些偷懒的家伙,见我不在,不知道收没有收呢!我们一起走吧!”

    两人说完,就冲出茶楼,消失在了狂风中。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