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4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1422:14:44

    天时,地利,人和

    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不知体恤百姓。仗着国家富强,不停的折腾,先是营建东都洛阳,再是修凿大运河,巡行江都,宾服四夷(说白了就是装阔,让邻居上自己家白吃白喝,临走了还送人家纪念品,不要都不行,那时瞧不起我,再说一句欢迎再来)。

    杨广还嫌这些不足以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三征高句丽,老天很是配合,三次出征都是战败而回。

    人要是自己想灭亡自己,老天是不会拦着的,正所谓,人不自救,天亦不救。

    经过杨广的反复折腾,他自己倒没有什么,老百姓们受不了了,受不了,怎么办?

    造反。

    于是拉开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反隋大起义的序幕。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想趁机浑水摸鱼,包括朝廷官员,杨广的那些下属。李渊当然也有浑水摸鱼的想法,但是他看清楚了当时的情势,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现在起兵的结果只有一个——失败。毕竟杨广还是隋朝的皇帝,隋朝这台国家机器也没有到报废的年纪。

    他能做的只有等,等那个叫做“时机”的东西到来。

    终于时机来了,他看出来隋朝这台国家机器有了报废的迹象。李渊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活动,在经过无数个夜晚,无数次的深思熟虑后李渊决定起兵。

    他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

    只有像李世民那样的少年人,才容易冲动。很显然,李渊已不再年轻,无情的岁月吹白了他的发鬓,他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童年丧父,中年丧妻,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同时也使他更加具有智慧。

    只有经过实践与思考得来的智慧,才是管用的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朱熹如是说。

    也许后来的李世民比李渊更有能力,但是现在的李世民只是在他父亲的肩膀下学习成长。

    太原首义李世民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注意不是主要作用,这一点要知道。

    在经历了后来的那场巨大失败后,李世民在军事上才由成长变为成熟。至于政治上的成熟,要归功于他的好哥哥和好弟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交锋中,不仅是李世民逐渐走向政治的成熟,李建成也慢慢走向政治的成熟。

    兄弟两一同成长,却只能有一个人活下去,这是一种悲哀。

    一种权利与利益的悲哀。

    胜负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刻谁先下手。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话有道理。

    到底谁对谁错?

    我说不清。

    我只说,权利的斗争可以用道德的观点来评价,但不能只有道德的观点来评价。

    说的有点多,有点hold不住了。

    2012-05-1422:16:07

    我想说,起兵反隋已经成了那个时代天下大势的一部分,李渊作为隋朝的皇亲国戚(杨广的表哥)准备充分后起兵,不打反隋旗号。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李渊占了天时。

    上面说过,一旦李渊大军进入关中,他们便占据了地利。

    下面说人和。

    李渊占据了天时,即将占据地利,也占据人和。

    为什么说李渊占据人和呢?

    第一,在李渊起兵前有很多人劝说李渊起兵,说明李渊的起兵是符合人心,是有支持者的。

    第二,在李渊进兵关中的过程中,不断有义军和隋朝官员向李渊投降。

    第三,李渊集团内部同心同德,虽然大家都抱着投机的目的,能看出来他们对李渊很有信心,他们相信李渊一定能够带给他们想要的荣华富贵。

    李渊拿出你的勇气,向前冲吧,很多人都在看着你呢,胜利是属于你的。前提是无论遇见多么大磨难,无论前途都么的坎坷,你都不要回头。

    好马不吃回头草,有的人,一辈子也不能走回头路。

    李渊以前不是这种人,现在他变成了这种人。

    因为回头就意味着——死亡。

    很残酷,是吗?

    是的。

    但是,要想看到人生的瑰丽,要想看到人生中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就得放弃一些东西,就得忍受一些东西,包括时时刻刻死亡的威胁,包括没有回头路。

    有的人,不是人。

    他们似乎超越了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