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2-2521:30:22

    (三)

    除了多铎南下,后金朝廷还增派山东固山额真准塔为东路协助军,直取徐州、淮安、通州,针对刘泽清部。四月十三,多铎逼近泗州,守军弃城而逃,当晚金兵渡过淮河,直逼扬州。一路来,各地纷纷投降,刘良佐首先投降,李成栋也献出徐州,刘泽清也几乎不战而降,整个江北四镇,已去三镇,平之跋扈,临战非但没有一死报君王,反倒纷纷投降,史可法苦心经营的江北四镇四去其三,不知道此刻的他,心里会作何感慨。

    四月十九,多铎大军进驻扬州城郊,二十四,降清明军参与攻打扬州城,史可法仅凭不到一万兵力,守城不足一日,后金兵用红夷大炮轰塌城墙,二十五日,扬州沦陷,此后连续十日,后金兵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扬州数十万百姓,生灵涂炭,江南繁华都会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史称“扬州十日”。

    与此同时,西面的阿济格已经占领武昌,并且东下,在九江袭击顺军的老营,即士兵家属的营盘,顺军损失惨重,大将刘宗敏战死,顺军余部沿幕阜山转战湖广南部却在途经九宫山时,李自成偶然遭到地方团练程九伯袭击而丧命,顺军群龙无首,几乎处于解体状态,不久后到达长沙府浏阳一带。

    李自成的偶然死亡与顺军的撤去,使得左良玉军队暴露在后金兵的威胁之下。其实在四月初四,左良玉便已病死于舟中,其子左梦庚见大军既受到黄得功阻挡,无法东下,又敌不过后金兵,却有不愿暂往江西躲避后金兵锋,于五月十三投降阿济格,似乎是顺应了武将投降的潮流。

    扬州沦陷,加上左军的逼近,使得南京已然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这时候,身为内阁首辅的马士英,不想着如何安抚左良玉余部,却只想着继续南逃。五月初十,在左梦庚尚未投降之前,便就携皇帝朱由崧弃南京城而逃。五月十五,多铎大军进抵南京,南京城士绅开城投降,京师沦陷。

    弘光帝出逃后,在溧水遭遇土匪,与逃亡大部队分开,马士英等携太后逃往杭州,朱由崧则向西投奔芜湖黄得功,黄得功手握五万以上精兵,且本是明朝旧将,崇祯年间守卫皖中一带,使得张献忠无法进逼南京,保卫江南平安,因而比其余三镇更忠于朝廷。弘光帝与逃往大部队被土匪冲散后,之所以未继续南下奔杭州,而是转而奔黄得功,估计也是想借用这最后的兵马作拼死一搏。由此可见,弘光帝也并非一味贪生怕死之徒,但无奈黄得功有报效国家之心,他的部将却没有那样的觉悟。五月二十八,因投降后金的先锋刘良佐军逼近,黄得功部下田雄、马得功叛变,暗箭**伤黄得功,黄得功自知大势已去,把剑自刎,弘光帝被擒获,押往后金军大营,后被斩杀于北京。

    至此,南明的第一个朝廷弘光政权,已经正式宣告灭亡。纵观弘光一朝,可有所作为,但满朝文武忙着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无意进取,即便存在有进取之心的人,却得不到任用。真正对南明有威胁的是后金,但朝廷没有认识到,反而定下了联虏平寇的荒唐的国策,从头到尾,一切对外的军事政治行动,都受限于这个荒唐的策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亡,弘光朝的盲目无知,由此可见。

    2012-02-2611:56:25

    三、隆武朝的萧蔷之祸

    弘光帝被俘,弘光朝廷覆灭,但南明并未就此而灭亡。五月二十,马士英携太后逃至杭州。马士英原本还寄希望于朱由崧能依靠黄得功扭转战局,但在得到黄得功自杀和皇帝被俘的消息后,便于六月初七与杭州士绅商议,请命太后,拥戴潞王朱常淓为监国。

    六月初八,潞王就任监国位,但仅仅不到六天,潞王就投降了后金,杭州沦陷。东林党所谓比朱由崧更贤的潞王,就如此的贤,在明朝的藩王中,起兵抵抗胡虏入侵的有,逃亡而不愿意为胡虏臣民的也有,而且占绝大多数,但像潞王这样,主动以监国身份投降的,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杭州的沦陷,标志着再建江南半壁已经绝无可能,也标志着弘光朝廷彻彻底底的覆灭。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将何去何从,汉室江山将何去何从!

    就在不久后,福州将诞生南明第二个朝廷,唐王隆武朝廷。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