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22:27:47

    【高手的博弈】

    (一)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都英山美霞乡人氏,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十二。

    洪承畴出身的是望族,书香门第,但在这之前要加一个定语,那就是曾经。大约在正德年间,洪承畴的曾祖父时,家道就已经衰落,虽然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举人,父亲也考了秀才,家族还挂一个书香门第的名号,但是那只是名号而已。洪承畴小的时候,衣不足御寒,食不足果腹,年幼时在溪益馆读书,到十一岁时不得已辍学,成了辍学生。一般很多天才都是辍学生,很老套但是很真实的是,洪承畴虽然辍学了,虽然还要帮助母亲做豆腐干,每天走街窜巷叫卖,但是他依旧很好学,在叫卖豆腐干之余,常到学馆外听洪启胤偷听讲课。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赋且抱负不凡,便收为门徒,免费教导。洪承畴不仅对四书五经一点就通,还对兵法非常感兴趣,一般研究兵法的人,后来都不简单,像戚继光,像徐渭,而杨嗣昌没怎么研究兵法,所以他就弄不过张献忠。洪启胤给了年少的洪承畴这样的评价:“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万历四十三年,23岁的洪承畴参加乡试中举,次年赴京赶考,连接登科,成为二甲十四名。名次不算高,没有进得了翰林院,初入官场,进入刑部,从六品主事干起,熬资历熬了六年,从员外郎升到郎中。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两年后,升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三年后,陕西道督道参议。

    下面的历史就不用详说了,洪承畴与农民军一战成名,从参政提拔为延绥巡抚,后来成了陕西三边总督,一代儒帅就此正式亮相,而那时,杨铭化还在苏州跟着他爹做学徒搞“投机倒把”呢!

    再后来,剿寇,御虏,再剿寇,再御虏,反反复复,终于在松锦之战大败被俘,自此投降了满清。

    再再后来,就是清军入关,横扫中原,洪承畴随军南下,成了清廷的江南五省总督,就是现在南京城里的那位。

    南京城本来可以如杨铭化所料,派出的援兵被逐个全歼,防守将不再坚固,而后可以顺利拿下京城,似乎是铁定的了,但是洪承畴改变了这一切。

    洪承畴是于这年六月到任的,当时满清颁布剃发令,激起了江南的反抗,洪承畴被派来处理这些事情,他预想到明军会反攻,但绝没有想到明军反攻的势头有这么大,竟然能对清军连战连捷,竟然能打到南京城下。

    终于,他得到了真像,知道了明军的主帅的名字,杨铭化。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因为在一年前,招抚山东时,知道了山东巡抚便是这个人,可说实在的,在此前,洪承畴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确实如此,当洪承畴的大名已经响遍海内外时,杨铭化还只是地方不知名的小官,直到洪承畴松山一战被俘后不久,杨铭化才在山东一战崭露头角,并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说洪承畴不认识杨铭化,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